如何使孩子形成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格,是父母最应该教会子女的东西,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课。
从教育方法上来说,西方教育文化的优点是充分鼓励个人创造力,培养独立的个性与自尊,利用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全面发展,形成完整的性格。中国的教育体制鼓励自律与刻苦,训练严格。我们可以吸收这两种教育文化的优势来教育孩子。
我们要学习吸收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只希望孩子尽力,并不给他们额外的压力。改变我们的传统做法:凡事为孩子包办代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而不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长—性格修养。要把学习成绩、课外活动与性格修养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自主学习是种自我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教育他们刻苦勤奋,尽力去作一件事的重要性。让孩子认识到“只要全力以赴,没有做不成的事”,有志者事竟成。同时教会自我管理能力。教育他们自立、自律、自强、自控,学会自己处理难题,培养他们坚 强的性格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接受失败,承受失败,并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处事冷静与从容,同时还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有条理,有自律力,有动力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人生会大不一样。
要求孩子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募捐),有意地对他们进行性格训练,学会谦卑,与人交往,从中学到忍耐与坚定。教育他们处理压力的方法与态度,在学习、工作与兴趣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把握好做事的度,学会放松。还教他们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要他们在努力中学会放松,尽享生命之美。要求他们有良知,关心弱势群体和社会公益事业。坚持真理,不随大流。
另外,要给孩子进行性别角色的有意识的培养,使他们的心理性别角色意识增强,避免男孩女性化性格,女孩男性化性格。这在单亲家庭要特别注意。因为这样的家庭其父母的角色不完整,孩子所跟随的一方的单亲性别角色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加强。
要把自己看成是他们的一个朋友,一个帮手,一个参谋,一个教练,而非一个老板似的家长。与他们一起锻炼,一起聊天,做朋友,帮助他们分担苦恼并解决问题。管理孩子的方法要平等而民主。对孩子充满信任与鼓励。大多数时候,仅充当一个帮手的角色。给予他们关爱及不遗余力的鼓励,其结果您会感到教育子女是人生一件乐事。
中国父母对教育的重视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每个中国父母都对孩子蝉精竭虑,呕心沥血。孟母择邻而居,三易其地。中国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往往可以做出重大牺牲,这是我们的长处。但是,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的关键是充分接受合理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父母之道在于平等,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和孩子成为朋友,理解孩子的情感,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断开发孩子的潜能。绝不放弃对孩子的信任和信心。不简单地把孩子的说谎,不假思索地认为是孩子的品质问题,要了解孩子说谎后面的原因,了解孩子为什么那么做。要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对他们要充满关爱,让他们愉快地生活,热爱生活,同时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关注他们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人格的发展,教给孩子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再一点我要提一下,对于那些夫妻感情不太和睦的家庭,要注意一点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什么:“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他/她离婚了!”之类的话,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是这个家多余的人,他们是错误的始作甬者。父母更不能拿孩子做替罪羊,这样会给孩子的自卑性格的形成提供温床。
我认为,人格的健康与完整是教育的核心。孩子能否长成一个身心正常,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孩子的成功始于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样板。做一种生物性的父母并不难,而做一种称得上是社会性合格的父母并不是一件无师自通的事。育人先育己,不合格的父母永远无法教育出合格的孩子,所以,教育孩子先从教育自己开始。要想培养出21世纪的人才,就要先学会做21世纪的父母。青少年之前,是塑造完整健康人格的最好时机。我们不但要充分地对我们自身人格有个清醒的认识,也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秉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教育熏陶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