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6日,在红枫中心会议室举办了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每日3个10分钟”结项评估暨反思总结会。
本次项目的执行方红枫中心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合作方海淀行知实验学校校长及3位老师,服务对象代表3对家长和女儿及多名志愿者代表共25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活动中,项目负责人吴菲先从项目概况、项目成果、监测评估、宣传推广、团队建设、风险与挑战、启发与思考等7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本次项目。我们了解到,本次项目一共举行了105场活动,服务时长为271小时,受益人群为1385人次。
吴菲展示了每次活动拍下的精彩图片,还介绍了每次活动的评估方式和结果。其中,家长课堂6堂课每次课后都会安排家长填写评估问卷,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统计结果显示80%的家长认为课程内容有用,60%的家长认为老师的表述清晰。大部分家长给本次项目提出的建议是:希望以后经常有这样的课/希望孩子也能一起学习/想跟老师有更多的互动/掌握更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参与“护蕾行动”的66名学生也填写了问卷,
98%的学生愿意再来参加此类活动,100%的学生认为内用有用。
此外,红枫中心工作人员还对来“快乐成长加油站”进行过个体咨询的74名来访者进行了回访,并对回访结果进行了分析统计。
其中83%的学生认为咨询师给的建议有用或比较有用,98%的学生希望下学期还有咨询室。95%以上的孩子提到咨询师态度温和、尊重、友好,能跟TA共情,倾听TA的需求,积极给TA想办法,咨询感受良好。
在宣传推广方面,据吴菲介绍,本次项目《社会与公益》杂志报道了“好家长颁奖礼”的活动,《中国日报》报道了家长课堂和亲子沟通工作坊,采访了2位家长、2名学生及行知学校的刘校长。此外,红枫中心在联劝“乐捐乐助网”上更新了69条项目信息,有21名志愿者加入“流动儿童”群组。红枫中心的官方微博也对项目活动中的几次进行了全程微直播。从不同层面,对项目的进展和成果进行了宣传和推广。
在团队建设方面,形成了以8位核心志愿者为中心,18位支持志愿者及3名企业志愿者为辅助的志愿者团队,确保每次活动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在风险与挑战方面,吴菲非常坦率地告诉大家她遇到的风险,包括用人不当造成失控、时间紧张带来的焦虑、人力资源不足形成的压力等。
此外,吴菲还总结了几点从本次项目中总结的经验,包括合理安排活动先后,人岗匹配、预算合理化等。
从吴菲提供的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资料不难看出,红枫中心的确踏实勤勉的完成了本次项目,至于效果入户,我们需要听听合作方和服务对象的说法。随后,行知学校刘学军校长代表合作方给出了反馈意见。
刘校长首先表达了感激之情,感谢红枫中心的领导、感谢红枫中心工作人员积极的工作、感谢红枫中心志愿者的投入、感谢资助方提供此次资助。随后刘校长说明了感激的原因,她说,刘凤琴老师给老师们做的工作坊太好了,的确是他们需求的,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如何爱孩子、怎么跟家长沟通,怎样同事之间互相支持……通过此次工作坊,他们的团队焕然一新,重新充满了力量。她由衷的感谢刘老师和红枫中心。她还说,红枫中心的家长课堂提高了家长的认识,帮助家长更懂得教育子女,这对学下教学工作也是一种促进。她真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来听红枫的家长课堂,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刘校长还表示,快乐成长加油站也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给孩子们一个诉说的空间,在这里他们能得到心理支持,能合理解决烦恼,是非常必要的。她真心希望,红枫中心能长期在行知学校开展此类项目,帮助他们的老师和学生。
在刘校长表达了感激之情后,几位学生的家长也都结合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谈了参加本次项目的感受。其中韦婉莹的妈妈说,以往脾气特别暴躁,也不会夸奖孩子,对家人温柔的表达,觉得那样做特别假。以前在家里都是吼来吼去,对孩子吼,对丈夫吼,结果把孩子吼得性格特别内向,问题很多,夫妻关系也很紧张,时常争吵,经常冷战。后来参加了红枫家长课堂,思想上有根本的转变,开始学习赞美和鼓励孩子。在跟咨询师深入交流后,更是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她说自己终于想明白,挣钱不是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事,如果现在挣了钱,但是年老的时候孩子没能力,跟自己关系又不好,那真是悲惨。还不如好好教育孩子,让孩子有美好未来是比挣钱重要得多的事!她还说,自己今年37岁,第一次听老公说“还是家里舒服!”
不难看出,这位妈妈在接受红枫的家教理念后,她和她们家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随后,3名学生作为学生代表通过一篇文章表达了参加红枫活动后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董文竹同学非常动情的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让在场的人员无不为之动容。从孩子们的文章中,我们看到很多真情的流动,红枫中心的确通过很多活动,搭建了孩子和父母沟通的心桥,让亲子之间的交流更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