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红枫志愿者 >志愿者园地 >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入户辅导日记”——第十六期志愿者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入户辅导日记”——第十六期志愿者孟祥娥
  • 发表日期:2012-05-18
  • 点击量:4433

孟祥娥,护理本科,在医院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医学心理学研究生,接受过精分分析、家庭治疗、焦点短程、NLP简快疗法等课程培训。
第十六期志愿者,红枫流动儿童项目家长课堂授课教师,参与红枫流动儿童项目家庭入户辅导,北京市社工委心理咨询进社区885项目讲师等。曾参与内蒙卫视和凤凰卫视相关专业节目录制。

 

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入户辅导日记

 

            ------第十六期志愿者  孟祥娥

 

我是红枫中心第16期志愿者,在红枫中心,让我最有收获的是参与了中心“牵手两代共成长——流动人口家庭教育310分钟”项目。

去年6月,我作为项目授课教师,在新时代学校讲《家长怎样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目标》的课程时,有一位家长很急切地对我说“我女儿莹莹(化名)眼睛不好,看不见……”得知“他女儿是白化病,在学校学习很好,老师同学都挺喜欢她,但在家里脾气坏,不听话”------看着家长焦急的面孔,我给他留下了红枫热线的电话,经过协商,我们决定进入这个家庭做入户辅导工作。以下是我入户的部分日记,与大家分享。

6
25
星期六 晚   
莹莹的第一封短信   盼望见面
   我和莹莹的妈妈通了电话,确定了第一次入户的时间。随后我收到了莹莹发来一条短信:“老师您好,我是莹莹,今年9岁了。可以来我家做客吗?我家有点乱,你会来吗?”
   我回复:“莹莹你好,很高兴收到你的短信。我和红枫的另一位老师会一起去你家。”我感觉孩子对老师家访的期盼,又有点怯生生的感觉。


6
27
  星期一
对疾病的另种解读
   下班的路上,我又收到莹莹的短信:“孟阿姨,我的期末成绩您想知道吗?语文98分,数学100分,英语100分。”
   我回复:“莹莹你真棒!阿姨为你感到高兴!你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莹莹回复:“谢谢孟阿姨的夸奖!”
   开始我还有些担心,以为她没考好有思想负担呢,原来考得这么好,是和我分享她取得的好成绩呢,还有一点小小的炫耀,真可爱!我感觉到她很快乐。
   晚上莹莹再次发来短信:“阿姨,我的眉毛是白色的,身上是白色的,头发也是白色的。”
   孩子很敏感,对自己的外貌有担心。
   我回复:“莹莹很聪明,找到自己的特点告诉阿姨,让我一下认出你。”
   我把孩子白化病的特征“白头发、白皮肤”做了另一种解读:“找到自己的特点,好让阿姨认出你”。不让孩子因为疾病而感觉另类、自卑;我传达给她的是“这是你独有的特点,别人不具备”。

7月7
  星期四下午  
第一次入户:接纳疾病,愉快地生活、学习。
入户志愿者:陈萍萍、孟祥娥、郭永水 
   我们这次的入户辅导的目标是:
   1.让孩子和家长了解关于白化病的常识和防护知识。
   2.鼓励孩子和家长接纳疾病,愉快地生活、学习。
   3.促进父母与孩子和谐的亲子关系,杜绝打骂孩子。  
   莹莹的父母是南方人,近亲结婚,文盲。莹莹是他们第二个孩子,第一个是正常男孩,24岁,同父母在北京做服装生意。他们一家租住在同乡合建的房子里。对莹莹患有白化病这件事,父母感觉孩子可怜。但是在与莹莹有冲突时,父母往往采取打的方式,过后又很后悔。家庭成员缺乏对白化病知识的了解,社会支持系统欠缺。
   我们进莹莹家时,莹莹大声叫了我们,但整个入户中她话不多,和她交谈时还常常低着头,有点自卑、胆怯。之前的短信沟通我感觉到她是个细腻、很有想法的女孩子。我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向莹莹和她的家长讲解白化病是由于缺乏生成黑色素的酪氨酸酶导致的。眼睛视网膜无色素导致怕光,视力低下。又告诉他们日常防护知识: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夏天出门戴遮阳帽,穿长袖衣服,保护皮肤;注意保护视力,看书、看电视时间不要太长,2030分钟就要休息一会儿,避免眼睛疲劳,防止视力下降。“莹莹保护好视力,长大还要上大学,做很多事呢。”这句话是入户辅导中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
   陈萍萍老师鼓励他们说,她认识两位白化病人,一位做了口腔科医生,60多岁了,医术很好,大家都尊称他“白大夫”。另一位是按摩医生,后来到美国开诊去了。他们都已经结婚生子,孩子很健康,家庭很幸福,白化病人可以和其他人一样正常工作生活。
   郭永水告诉孩子和家长,他从小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后来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他鼓励莹莹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给莹莹带了两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我能考第一》,孩子非常喜欢看书,大人说话聊天对她看书没有任何影响。她虽然视力不好,但阅读速度非常快。不禁让我想到,上帝拿走人的一样东西,一定会用另一种方式作为补偿。
   
第二次入户  724 上午
多鼓励孩子,会促进孩子未来的发展
志愿者:陈萍萍、孟祥娥  
   上次我送莹莹的两本书她已经看完。我们建议莹莹多和小朋友游戏运动,减少在电视机前的时间。
   小莹莹非常有创意,吃完花生,她剥开花生皮展开说“像两只脚”,随手就用花生皮拼出了一个小人,还用花生皮做出各种各样的拼图,非常可爱。我们对她肯定、鼓励,孩子非常开心。同时我们也让父母意识到孩子具有的能力,告诉他们多鼓励孩子,给孩子展示的机会,会促进孩子未来的发展。
   莹莹爸爸妈妈几次说莹莹不听话,脾气坏。我们一起探讨关于孩子“听话”的问题,请父母选择:
   1)父母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样;
   2)父母希望孩子不如自己;
   3)父母希望孩子超过自己。
   莹莹父母选择了“孩子超过自己”。我们说,要想超越父母,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光是听话、乖。我们让家长多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不要总是看到孩子可怜,要么就是缺点,要学着用欣赏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女儿!于是,妈妈想出了十多条孩子的优点:如莹莹爱读书、学习好、及时完成作业;帮助同学、老师;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等等。妈妈又讲到:莹莹曾在学校获得宣明会的300元奖学金和奖状,奖状贴到了墙上,200元交了课外班钱,剩下100元在妈妈生日的时候,莹莹买了很多面包、火腿肠。每天早晨妈妈上班前,莹莹会把面包、火腿肠放进妈妈书包里做早点。说到这,妈妈眼里含着泪花,我们也被莹莹对妈妈的体贴感动。 
   我把莹莹的优点逐条记在一张纸上,写完读给大家听,莹莹拿过来又仔细阅读起来。

第三次入户  731日 上午  
多年的习惯不会立刻改变      
志愿者:陈萍萍、孟祥娥  
   一进屋,莹莹妈妈就告诉我们,上次入户后的第二天(725)莹莹主动用陈老师送的牙刷、牙膏刷牙,可第二天就又不刷了,妈妈批评她,她不服,妈妈说:“不听话就把你送走。”后来妈妈还打了她。
   怎么会“不听话就送走呢?” 我们入户前,家长两三天就会打孩子,很频繁,这次间隔的是二十多天,已大有进步,通过我们的入户辅导,家长也在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又出现了反复。看来多年的习惯不会因为两次的入户辅导就立刻改变。
   和孩子交谈中,我们发现,孩子讲话时总被父母抢话,而且父母常常是对孩子负面的评价。我们告诉家长,倾听孩子很重要,我们给父母一些建议,告诉他们怎样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喜欢画画,画的太阳在画纸的一角,四分之一的太阳有  着尖尖的刺。陈老师说,这个孩子内心很孤独,太阳对她是“刺眼”的,是伤害。我发现她画得不好时,会用力划掉,遇到问题她会有情绪出来,可能就是爸爸妈妈说的孩子的坏脾气吧。我引导她,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会发脾气吗?她说不会。我告诉她,事情办不好是会让人着急,但是你是生气发火能解决呢?还是动脑想办法能够解决问题呢?孩子很聪明,情绪很快就稳定了。


第四次入户  87  上午 
天使的吻痕
志愿者:陈萍萍、孟祥娥  
   我们一进家门,莹莹就拉着我们看她自己设计的表格,内容有刷牙、洗澡、吃饭、不发脾气等,在有的地方贴上了陈老师送的小贴画。我们的引导对孩子有了积极的影响。
   我给莹莹和妈妈讲了《天使的吻痕》的故事:
   一位睿智、深爱孩子的父亲用“天使的吻痕”的故事,来告诉自己的孩子——一个出生时脸上就有一块巨大而丑陋的胎记的孩子。
   父亲告诉儿子:“儿子,你出生前,我向上帝祷告,请他赐给我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于是上帝给了你特殊的才能,还让天使给你做了一个记号。你脸上的标记是天使吻过的痕迹,他这样做是为了让我在人群中一下子就能找到你。当看到你和别的婴儿一起睡在婴儿室里时,我立刻知道,你是我的!” 
   听完故事,莹莹妈妈哭了:“生下孩子,一看这个样子我就哭了。别人说扔了吧,把孩子丢掉我又舍不得,哭得我眼睛都坏了。”接纳孩子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这正是需要我们志愿者帮助他们梳理的。希望这个故事会对妈妈有所触动,得到启示,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赋予她美好的寓意,鼓励孩子前行。

第五次入户   827 上午
喜爱并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
志愿者:陈萍萍、孟祥娥   
   我送给莹莹一本力克·胡哲(澳大利亚)的一本书《人生不设限:我那好得不像话的生命体验》。力克·胡哲出生时患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生下来连妈妈都不想碰他一下!经历漫长挫折与黑暗,从失望到绝望再到充满希望。10岁那年,他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 中学当选为学生会副主席,本科获得两个学位!游泳、冲浪、踢足球样样全能, 在决定以激励他人为生命目标后,创设没有四肢的人生非营利组织,他走遍34个国家,演讲1500余场,给人信心、希望、爱和勇气!他说:如果没有得到奇迹,就成为一个奇迹; 没手没脚,没有限制 ;喜爱并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爱上不完美的自己。
   我告诉莹莹:喜爱并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发展自己的天赋,长大了可以照顾自己,帮助别人。我对莹莹说,今年9岁读这本书,再过些年,19岁或者29岁再读这本书,理解收获就会不同。请她整理自己的图书和小书柜,拥有自己专门的书柜,孩子热爱读书会终生受益。


第六次入户辅导  8月31 下午
莹莹的改变是巨大的
志愿者:陈萍萍、孟祥娥、郭永水
   最后一次入户辅导,我们一进莹莹的家,她妈妈就说:“上午莹莹去新学校领新书了,要开学了她非常高兴。同班还有一个原来的同学,那个女孩和家长说转新学校一定要和莹莹在一个班。”我笑着说:莹莹有“粉丝了!妈妈曾对她说找个好点的学校,莹莹说:关键要靠自己,学校好赖不重要。听到这话,我们的心里释然了。以前因为孩子身体的原因找学校曾经被拒绝过。莹莹拿来新书放在地上展示给我们看,我们提议给她拍背着书包的照片,她可高兴了,连连摆出各种姿势,看来她真的很喜欢上学!每个人都具有“照顾好自己,使自己人生成功快乐”的能力。
   我们看到,莹莹把原来凌乱的小书柜装饰一新,书摆放整齐,贴上了布帘,布帘中间还贴了和妈妈及表弟去动物园玩时的照片,小姑娘很漂亮。当初妈妈怕别人说闲话还给她染了头发,我们告诉妈妈,孩子染头发有损健康,只要注意视力保护和皮肤防晒就行了。
   一会儿,莹莹跑到阁楼上,拿了一摞照片出来,是姑姑和表弟、爸爸妈妈和她一起去动物园、天安门拍的照片,这个家族还是团结互助的。
   莹莹又给我们展示了拍篮球和转呼啦圈,小姑娘运动能力非常强,呼啦圈最多能转上千个。看到莹莹玩得如此开心,我们三位老师都被她的快乐感染了。
   郭老师身体不舒服也来了。我悄悄告诉莹莹:郭哥哥(她这样称呼)身体不舒服,你帮哥哥倒点水。她高兴地倒水递给郭哥哥。我们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学会关心别人。
   两个月时间,六次入户辅导,我们红枫志愿者陪伴着莹莹和她的家庭一起寻找、发现他们自身和家庭的资源,对于莹莹的外貌,赋予了一个独特的“自己的特点”的意义,家长从最初对孩子的否定、不接纳,打孩子到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表扬肯定;孩子从最初不爱洗澡刷牙,到主动去做;从遇到不如意会发脾气,到自己制作表格控制减少发脾气,动脑筋解决问题;从开始不敢大声说话,到最后才艺大展示,莹莹的改变是巨大的!
   一家人非常感谢红枫的老师们的帮助。我们也很感谢莹莹和她的家庭,也被这个家庭的亲情、关爱所感染。
   感谢陈萍萍老师、郭永水老师,感谢我们自己,冒着酷暑,往返四个多小时路程,陪伴了这个家庭。

2011
1119
星期六  红枫中心
和以前真是判若两人!
   两个月以后,红枫流动人口学校总结会上,宣明会的老师说:“9月份新学期,在新学校见到了莹莹,和以前真是判若两人,以前一个人总是低着头躲在角落里,现在她非常自信,和同学们玩得非常开心。老师也反映新学期莹莹变化很大!感谢志愿者的工作!”听到这个消息,我和陈老师、老师都感觉非常开心、非常欣慰。
   在 “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路上,我快乐,我收获,我继续前行! 

 

(作者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