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红枫志愿者 >志愿者园地 > “从女法官到红枫志愿者”——第四期志愿者马慧兰
“从女法官到红枫志愿者”——第四期志愿者马慧兰
  • 发表日期:2012-04-17
  • 点击量:4289

马慧兰,女,49岁(1963129日出生),汉族,大学文化,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红枫妇女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19852月至今,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担任刑事法官。

199510至今,在红枫妇女心理咨询中心担任法律专家热线咨询员。多次参与了红枫妇女心理咨询中心的项目。

2004年通过考试考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员证书

2005年通过考试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参与写作的主要作品:《谁能给我公道-法律》,《公民打官司实用法律手册系列丛书》等。

 

 

从女法官到红枫志愿者

 

——第四期志愿者马惠兰

 

我是一名法院的刑事法官。在1995年以前,我的工作和生活与红枫心理咨询中心没有一点关系。我从事的工作是审理形形色色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每天都在与卷宗、法庭和贪官污吏们打着交道,每办一个案件都会使我的灵魂经历一次人生的洗礼,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要做一名正直守法的好公民、好法官。

19958月,在我的家庭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从此,我与红枫妇女心理咨询中心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开始了我与红枫的故事。

1995822,我的母亲突然心脏病发作,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我们全家人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母亲在生病之前没有任何迹象,就在她去世的前一天还和我们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吃,谁也没想到,这是她在世时与我们全家人吃的最后一顿晚餐。人生真是无常,母亲去世时只有68岁。她走了,却让我们这些活着的家人痛苦万分,让我们做子女的亲身感受到了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与痛楚。她走后,最痛苦难过的人就是我的弟弟,弟弟在家中最小,因家里就这么一个男孩,他也最受母亲的宠爱,从小到大他就没有离开过母亲,就连结婚后都是与父母同住,他的孩子也一直由父母照看。他对母亲的依赖就如同小孩子一样,事事都由母亲为他做主。母亲的去世,使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虽然有父亲在,但因母亲在世时,家里大情小事,都是母亲操持决定,父亲属于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那种人,所以母亲去世后,父亲和弟弟都似六神无主般生活无所适从。父亲还好,善于表达和倾诉,而弟弟从此便一病不起,一言不发,整天呆呆愣愣的,像丢了魂一样。

弟弟自己也患有心脏病,母亲去世时他是唯一在母亲身边,看着母亲从心脏病发作到死亡挣扎的全过程。那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他亲眼目睹了母亲从一个鲜活的生命变成了一个冷冰冰的尸体。这个过程使他的精神受到了强烈刺激,他好像经历了自己死亡的过程,从此便一蹶不振。他的脑海中经常出现那可怕的一幕,每当这时,他就全身蜷缩在一起浑身发抖。那时,他已经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了,还表现出行为退缩。我本来也沉浸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但看着弟弟这样,我的心中无比焦急,我想尽了各种办法想让弟弟好起来,但我却帮不了他。

正当我不知所措、心急如焚的时候,一个朋友得知了我家的情况后,给了我一个红枫心理咨询热线的电话。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拨通了这个电话。电话的那端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中年女性的声音:“您好!这里是红枫妇女心理咨询热线,请问有什么我可以帮助您的。”这个声音一下子让我感到亲切和温暖,我迫不及待地将家中发生的事一股脑的讲给对方听,急切地想让对方帮帮我,帮帮弟弟,帮帮我们的家。我焦急的心情得到了对方充分的理解和共情,她给了我很多的安慰,并耐心地帮我分析了家中的现状、弟弟发病的原因和我在家中的作用等,并给予了我许多建议,建议我先带弟弟到专科医院就诊,并在家中为弟弟创造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配合弟弟的治疗和恢复,尽量做好家里人的工作等。还亲切地对我说:“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电话来求助”。打完这个电话,我立刻感到轻松了许多,觉得我的痛苦有人理解、有人分担,我并不孤单,有人在精神上支持我,我看到了希望。

放下电话,我便开始为弟弟的治疗而奔波。当时,弟弟的病情很严重,已经进入很深的抑郁症的病态中,我们把他送进了专科医院治疗。在弟弟治疗的期间,家里又陆续发生了一些事情,我便不断地给红枫心理咨询热线打电话,寻求帮助与指导。我按照咨询员们的建议,把家里的事情一件件处理的非常好。弟弟经过近一年的治疗后,病情终于有了好转,为巩固治疗效果,在弟弟出院后,我还带着弟弟到红枫中心去面询,他在医院治疗和红枫心理咨询的双重帮助下,一天天好了起来,并恢复了往日的笑容,恢复了社会功能,我们的大家庭也一天天好起来。看到这些变化,让我由衷地感谢热心的红枫咨询员们给予我和我家人的帮助,也感觉到做心理咨询工作的神奇与价值,我自己从此也开始关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

在与红枫热线咨询员的接触中,我了解到红枫热线的咨询员都是义务服务的志愿者,这让我对他们所做的工作和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肃然起敬,我觉得他们所做的工作很有意义,很有价值,我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于是去我便主动给热线打电话,询问如何才能成为红枫的咨询员。他们告诉我,红枫正在招募志愿者,我的法律专业知识能更好地为红枫服务,红枫需要我这样的人才,欢迎我报名加入他们的行列。我听后非常高兴,立即报了名,后来通过了面试、培训,我如愿以偿地从一名红枫的受助者成为了一名帮助别人的热线咨询员,而且,这一干就是十五年。

在红枫做志愿者的十五年中,我与红枫一起成长。刚来红枫的时候,红枫的办公条件很差,因缺少经费,红枫的老前辈王行娟老师和几个红枫的创始人一起到外面摆地摊卖服装挣钱凑经费,几个红枫的创始人还拿出自己的积蓄捐钱才把红枫的办公经费凑齐。为节约经费,办公地点只租了地安门中学里的一间房,供咨询员接热线,条件非常艰苦。冬天没有暖气,红枫中心怕冻着大家,为大家准备了一件公用的军大衣,谁来接热线时谁就穿着军大衣接电话。在没有暖气的房间中呆的时间长了,全身就像冻僵了一样,就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志愿者们仍怀着一颗炽热之心坚持来接线,没有任何人抱怨条件的艰苦和没有报酬。红枫的志愿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在红枫这么多年,看着红枫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真是不易。我也随着红枫的发展一步步成长起来。

接线多了,慢慢也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每当我听到来话者在我的帮助下一点点走出心理困境的时候,自己就有一种成就感和价值感。红枫还给大家提供了很多学习、培训、锻炼的机会,每个月一次的业务研讨会,会请一些心理学专家给大家讲各种心理学的课程。让大家充实自己提高服务水平。咨询员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案例、相互交流咨询经验共同提高咨询水平。中心还开展各种项目的研发活动,为咨询员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么多年来,红枫让我从一个只凭着一腔热忱不太懂心理学知识就走入志愿者队伍的人,被红枫培养成为一名能接专家热线、能写书、讲课和参与许多项目研发活动的咨询员。自己通过红枫的培养和自学心理课程,还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从专业知识上充实了自己更好地为红枫服务。现在,我利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与心理学知识相结合继续在红枫为广大的求助者服务。这就是我与红枫的故事。

在红枫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更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助人自助的道理,我这个老咨询员对红枫有着很深的感情,具有红枫情结,今后我还会继续为红枫服务下去,只要红枫需要我,我将会永远谱写我与红枫的故事。                            

(作者在办公) 

    (作者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