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红枫志愿者 >志愿者园地 >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成为自己!”—第十三期志愿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成为自己!”—第十三期志愿者谭洪岗
  • 发表日期:2012-04-17
  • 点击量:4664

谭洪岗,心灵导师,疗愈者,唤醒者。

中国科技大学理学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曾为人力资源管理顾问,亦多年从事EAP(企业员工心理援助)工作,对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有深入了解。
现笃行敬天爱人、活在当下的生活方式,致力于以现场体验或个案,唤醒内在的爱与智慧、连结本源力量,协助养成开放的心态、成熟的心智,走向身心合一、知行合一,提升影响力。

擅长做个案,擅长透过心理现象把握本质。道法术合一,善于引发参与者的潜力,将简洁方法应用于生活/工作实践;协助拓展本身的眼光、胸怀、实力、格局,以突破心灵困境,解决现实问题。

兼长写作,著有《电影与心理人生》。以40部电影,书写看电影的心灵成长。有译作《真相—治疗心灵的妙方》(香港);《语言的魔力-谈笑间转变信念之NLP技巧》。审订译作《爱的勇气》。

博客:http://blog.voc.com.cn/tanhonggang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成为自己!
                                                         
——第十三期志愿者谭洪岗

 

   最早接触心理咨询实战,是从网络咨询和心理热线开始。读研期间便做过青少年热线的志愿者;05年,则成为红枫志愿者。在这里,值过线,也听过线;带过成长小组,也为新老志愿者做过主题分享。在心理咨询、心灵成长这条向内走、成为真实自己的路上,有许多与红枫相伴的记忆和印迹。
  始终觉得,做真实的自己,需要些勇气。近来爱讲一个寓言故事: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或经历——你就像一棵苹果树,长在了一片梨树林子里。大家最早都要观察环境、从外界的反馈来确认自己,有一个阶段你会很不自信:“是不是我开花开错了?怎么颜色都跟别人不一样?是不是我结果子结得不对?为什么我和周围的人不同?”说不定有资深梨树好心好意来提点你:“年轻人,我告诉你,梨树应该这样生长……唉,你真是太出格了,你简直影响了我们整片梨树林的形象!”弄不好,你会不敢再开花,不敢再结出果实。
  也许因为某种机缘,你逐渐意识到,其实你是苹果树,你怎么努力,都变不成梨树。但一开始,声明自己是苹果树时,你都还有点怯生生,不那么理直气壮。而且,说不定有人听了也不以为然,好心好意建议你:“你干嘛非要当苹果树呢?这会儿市面上猕猴桃好卖,你还是把自己打扮成猕猴桃吧。什么?你说你是苹果树?你就想当最好的苹果树?年轻人,理想是不值钱的!你是谁根本不重要,市场认可你才重要!”或许你也尝试过,伪装自己,去迎合潮流,直到你发现,这样会得到短期利益,却要付出巨大代价。
  在做回真实的自己的路上,或许有时候你会愤怒、委屈、不甘心,暗地里咬牙切齿:“怎么总是没有人理解我?为什么我要忍受这么多的不公平对待?如果有一天,我出头了,一定要号令天下,让所有人知道,苹果才是水果之王!所有树木,都要按照苹果树的标准生长!不然就砍掉他!……”这,只是弱者的白日梦,一般实现不了;万一实现了,也绝不是什么苦尽甘来扬眉吐气的励志故事,只是新的压迫与被压迫、扭曲与被扭曲的悲剧而已——差别只在于谁在压迫者的位置上。
  真正的出路是,你能心平气和面对所有意见建议,坦然相告:谢谢你的提醒!其实我是一棵苹果树,我很高兴我是苹果树。我也很欣赏梨树、桃树、橘树……愿意跟所有人交朋友、打交道!——做回自己之后,为自己尽力,与他人合作;爱自己,也爱人如爱己;待人处世充满关怀、尊重、接纳、包容、欣赏、肯定、认可……都不困难,稍微艰难曲折的,是走偏了之后,再回到自己的那个过程。
  成为自己的过程
  艰难有一部分来自于,你可能要花一段时间,才慢慢相信:每个人内在智慧具足,内在力量具足!你本来的样子已经足够好,完全不需要压抑扭曲自己,去迎合任何外在标准!你本身便值得被爱被尊重,无须以任何表现去交换爱、尊重和认可。
  可惜,我们几乎都不是那样长大的。试看所有的小婴儿,只要身体健康,每个孩子都与生俱来充满了纯真、好奇、热情、生机、能量,精力充沛,向他人向世界完全敞开,有敏锐的感知,而没有任何高低好坏相互比较的评判心,活力无限,也潜力无限。若能顺应天性健康成长,并得到正向引领,每个人都有机会绽放天然的生命活力,绽放天赋潜能,并发展成为成熟的个体,有开阔的视野、兼容并包的胸怀、知行合一的行动力,热爱生活,创新进取,也乐于合作。
  然而,有些现实比苹果树长在梨树林里,更加严峻。若只是用梨树的标准要求所有果树,那至少对梨树是合适的。许多人经历过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却是把大树当盆景养,甚至,是用塑料花的标准要求所有花草树木——讲求整齐划一守规矩、你最好一年365天听话不乱长。你本来的生命力和个性?对不起,那不在考虑之列。至于因材施教?别做梦了!
  为了求生,从小我们便娴熟地学会了隐藏真实感受真实需要,去符合环境的期许和要求。你仍然可以顺利长大,受良好的教育、做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工作,成为精英,得到鲜花、掌声、头衔、财富、名气、社会地位……会选择向内走,是因为某一天你发现,所有这些原以为等同于成功甚至幸福的东西,仍满足不了你,或者不再能满足你——若失掉了自己,就算赢得全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何况,失掉自己的人,也压根儿不可能赢得世界。
  向内走,宜先放下评判。对人有平等心,不再以拥有多少去区别他人,不再以工种去论断人的高低,不再与人比较……放下评判,是开始解放自己。因为,对他人的态度,是对自己态度的折射啊。曾听红枫一位老志愿者感叹说:“忽然明白,若是因为我做了志愿者,免费付出爱心,就此觉得比别人优越,那跟自认为有名车豪宅就高人一等,没有本质差别。”是的,在追求优越感、靠与人比较来获取优越感上,是一样的。然而,追求优越感,必定是因为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如人,若深怀平等心,哪里用得着跟人比较呢?放下评判,可以有充满爱的觉察,去看见从小到大我们已经接受和认同了多少无知与偏见,比如“我不够好”、“我没有资格”。看见并放下就够了,因为今天你可以理解,那最早也是出于求生出于爱而接受的,昔日幼小或弱小时,我们无意中渴望跟父母一样、无意中迎合了重要他人和环境的期待。
  能放下评判,表达真实感受和需求便容易很多。中国的家庭亲情深厚,却相当缺少爱的表达和情感交流。喜怒忧思悲恐惊各种情绪,或许有一种甚至更多,你难以直接表达,甚至不允许自己去感受。然而,切断了真实感受,便只能活在自我保护中,那看上去安全,代价却是压抑下去的情绪和需求,阻塞了真我。不再评判不再压抑,放开无意中给自己的限制与束缚,释放过去经历留下的情绪,重心回到自己……这条起初艰难的路,会越走越美,甚至你会不习惯,内心深处竟有那么多的爱,原来本质上,你就是爱!无须再用名利权势身份地位等任何外物来证明自己了,因为懂得,任何人造的事物都没有人本身重要;无须再盲信盲从任何权威专家理论体系了,因为明白内在原有大智慧,敏锐的感知力可以恢复,良好的分辨力可以养成,内心深处的声音可以听见,自己的路可以把握。当你以爱言,以爱行:与亲友交流时表达爱,表达真实感受与需求而不做评判比较;做事做决定出于爱,而不再被恐惧感匮乏感驱使着盲目向外追逐或操控环境与他人,这时,自由、健康、幸福、成功的人生,可以从容活出来。
  教育的缺失
  有时会想,国内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少了很重要的三门课。今天许多自助助人乃至自觉觉他的工作,都先要补教育的缺失。少的那三门课,一是职业规划教育:关于在学业和工作上如何知己知彼明智选择,这影响到职业的发展和事业成功。二是情感教育:关于懂得爱,有爱的能力,待人待己有关怀尊重心,有高情商,能善处各种关系,这影响到感情圆满家庭和谐生活幸福。三是生命教育: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也尊重自然法则和生命自身的规律,懂得顺势而为,不妄为,这极大影响到身心健康与健康人生。
  我生于七十年代,我们这一代人,自然不可能在中学时学到职业规划,在小学时接受充满爱的情感教育,从小体会被当成独特的生命来接纳、尊重和引领。然而,能在成长之后明白过来,做回自己,仍是幸事,并且有机会为后来人,争取和创造这样的条件了。
  结束语
  成长之路上会与很多人或机构相遇,并同行一段。若把机构也看作一个生命体,那机构的成熟表现在,不再依赖某一个人,而是成为独立的自行运作的平台、有健康的机制规范的管理、能随着时间不断累积优势资源,并支持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素质的提升。当然机构的生存发展与成熟,比个人要难。
  在红枫热线创办20年之际,祝愿红枫,越走越好!

 

(作者开展讲座 敬天爱人,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