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蘅
北京传媒大学 新闻学专业 本科 文学士
北京师范大学 儿童教育与发展心理专业 在职研究生
心理方面学习及工作经验
1999年9月 红枫妇女热线第9期志愿者至今。目前为该组织的志愿者督导。
1999——至今,接受意象对话、萨提亚、心理剧等多种心理技术的培训。
2004年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资格。
2006年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职业资格。
2004年——至今:在心理咨询机构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个人咨询方向及风格:
多年从业,具有丰富个案咨询及团体小组经验。咨询风格上推崇人本思想,以来访者为中心,充分倾听、积极陪伴,“我接纳你此刻以这样的状态存在着”。咨询技术上:以积极意象、萨提亚家庭治疗等技术为主。
一颗志愿者的初心,却收获了丰盈的自己
——我与红枫13年共同成长
我是红枫第9期志愿者。那是1999年8月,我26岁,是《中国妇女》杂志社的一名文字编辑,也刚刚踏入婚姻的大门一年。我所属的第三编辑室的部门主
当时的红枫聚集了很多优秀的女性问题及婚恋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出于工作的需要,获得更多的作者资源,也出于自我提升的成长渴望;还有当时自以为可以救助他人的一颗单纯而善良的心愿;经由林亚男的引荐,通过红枫的面试,1999年8月,我被红枫接纳为一名志愿者。
那时的红枫条件简陋,租住在平安大道附近的一处平房里,冬天没有暖气,一边接听电话一边抽空往手上哈口热气取暖,时不时在破旧的桌子下轻轻地跺跺脚舒缓舒缓冻麻的腿脚;夏天里,有限的两三台电扇在志愿者值线的几张桌子间互相推让。可就是在这样一处北京不起眼的胡同里的简陋平房,却吸引着林凤仙、杨眉、贾晓明、侯志谨等一批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每天下午一点到晚上八点,志愿者们骑着自行车,挤着公交车,从偌大的北京城的各个地方,赶到这几间平房里来,为一些陌生人排忧解难。不论寒暑,也没有报酬,有些人一做就是20年,这种志愿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引领着我,激励着我。
今年已经85岁高龄,满头银丝的红枫创始人
在2002年新年前后,在福特基金以及众多国内外爱心人士的捐助下,红枫搬到南二环的万博园小区3号楼,一个近200平米有暖气的单元楼房里。从此的近9年时间里,这里称了志愿者心中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快乐联欢的乐土,业务培训、研讨的课堂。
在业务上,红枫致力于提供更专业的热线咨询服务,专业的律师提供法律援助,专业的妇幼保健医生提供妇幼保健知识,而更多的婚恋、人际关系、心态调整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更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的支持。于是,一批国内著名的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陆续聚集到红枫来,如李子勋、方新、杨凤池、贾晓明、侯志瑾等,都先后担任过红枫志愿者的心理培训督导。红枫也积极通过自身的国际人脉资源,请到美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深心理和社工方面的专家、学者,以义工的方式来红枫对志愿者进行免费培训。一些专家甚至是自掏机票,远渡重洋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做义工讲课。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在志愿者这个国际大家庭里,我们并不孤单,虽然那时候,说起自己是个志愿者或是义工,国内很多人还不太了解。
在红枫的头几年里,我更多地体会到的是助人的快乐和自豪。来话者的一句谢谢,甚至是来电询问:“请问090号咨询员现在在吗?”都会让我产生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如果真的在电话里就帮助她们解决了困惑,我的满足感更是会持续好几天。
随着自我的提升,成长,以及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其实我获得的远比付出的多得多。
一、在红枫的十三年,是学习的十三年。
没去红枫做志愿者之前,只是怀着一颗年轻而激情的心,以为做志愿者是简单的,只要有爱心,愿意奉献就可以。进入红枫后的第一个月,就是专业的培训。如何接听电话,拿起话筒的第一句话怎么说,语速、语调等。来话者信息收集。一个电话结束,要填写详细的书面信息。如何有效倾听,从来话者的谈话里了解到有效信息,分析出问题的关键点,这些都是基本功。正是在红枫的热线咨询十几年里,接听电话培训了扎实的倾听能力,磨练了个人素质,这恰恰是心理咨询的基本功。知识储备方面,红枫通过自身的公益平台,广泛结交朋友,通过国际上其他公益组织的帮助,为红枫的志愿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学习机会。后来在中国逐渐热起来的如:家庭工作坊,萨提亚治疗模式,完形疗法,叙事疗法,家庭系统排列等心理治疗流派,早在当年的红枫就已经请专家过来介绍、培训过。正是循着红枫的学习方向,我逐渐踏入了心理学的专业学习之路,完成了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学习,取得了职业心理咨询师的三级和二级资格证。有了从业资格后,我由一对一的面询开始、到后来的带成长小组,带企业团队,讲心理专题讲座。正是在红枫做志愿者的机缘给我提供了新的职业契机——职业心理咨询师。
二、在红枫的十几年,是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十几年,
让我通过自助助人这个理念为契机,开始学习如何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学会面对真实的人生。
这十几年其实也是我自己人生成长期中充满困惑、混乱的青春中后期,婚姻情感中的困惑、挣扎,职场人际关系中的纠结、摩擦,生育不顺带来的身心的伤痛;做母亲的困惑、担心;婆媳矛盾,剪不断理还乱的各种亲戚关系,职场规划困惑等等;可以说一个女人从20几岁到近40岁,所有该经历过的波折、挣扎,我都一个不落地体验过了,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所幸的是,我都一一走过来了。除了命运的垂爱之外,更主要的,是在红枫多年的薰习、浸润之中,各种知识、能量的吸收所转化生成的智慧,帮助我自己一步一步度过所有的沟沟坎坎,逐渐成长为一个人格较为完整,心智逐渐成熟,视野和胸襟开阔,待人平和宽容,对自己也不苛全求备,身与心,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环境都相对和谐、轻松自在的状态。
红枫也给了我自信和美满的家庭。初去红枫时,我还是个自卑又自傲,偏执又纠结的人。不敢在公开场合大声说话,不敢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女儿出生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暂时离开职场,安心做三年专职母亲,亲手养育女儿到三岁上幼儿园。当时周围很多亲戚朋友不能理解,为什么我要做这样的安排?甚至公婆都有误会,认为我是嫌弃他们,不信任他们,宁愿自己放弃工作也不让他们带孩子。因为在中国大多数的家庭都是选择了由老人或是保姆来抚养孩子,很少有职业母亲主动放弃的。大家的价值观里觉得那么小布点的婴儿,什么也不懂,只要带的人认真负责就可以,不必母亲以辞去工作为代价。
但我知道,孩子的最初三年是安全感建立,亲密关系培养,智力开发、情绪训练的关键期,是“金不换”的宝贵三年。很多父母努力赚钱,然后想方设法送孩子去各种早教课程,花钱买教育;其实不如母亲的陪伴来的重要。孩子的心理情感越得到满足,他今后的人格越健全,智力也越容易发展。0-6岁,其实已经决定了孩子一生的许多东西。应了那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年决定人格、人格决定命运。”
知识使我坚信我的决定是对的。整整三年,我陪伴参与女儿每一天的成长,坚持母乳喂养到两岁。女儿因此身心健康,个性也开朗活泼,对待人和动物友好善良,对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精神。从小到现在快五岁了几乎没闹过什么病;一岁半时开始,带她出门或是爬香山,她都是自己走,从不赖着父母抱。去商场购物,她会对各种商品好奇地问,但不会硬要,即使喜欢也只是多摸几下就放下,遇到卖家诱惑她买,她也会说:“我看一看就好了,规矩是有需要才买。”女儿刚会说话不久,在我的训练下就能准确地表达情绪:“朵朵生气了”,“朵朵很开心。”“朵朵有点儿难过。”女儿三岁时,她各方面的发展都使她成了一个人见人夸的孩子,爷爷奶奶看到这样的孙女自然开心得合不拢嘴,打心底里认可我当初的决定。知识让我更科学地做母亲,更智慧地做女人。
2010年,红枫一年一度的志愿者联合会上,我有幸获得了此生最可珍视和骄傲的荣誉-印有红枫枫叶标志的十年志愿者水晶奖杯。那是我1999年初进红枫时,在展示柜的玻璃橱窗里第一次见到后就心向往的奖杯。得到的那一刻既欣喜又惭愧。惭愧自己没有实打实的做满十年志愿者。2007年10月,我怀孕八个多月后一直到生产、亲子养育孩子,其间的三年多时间,没有能够继续坚持来做义工。严格说来只有八年多时间,但是我知道,2012年开始,我会再续上义工这个职业,把不足的时间补上。而且义工的精神已经随同红枫一起融入我的整个青春,整个人生。
我换的新家家门前就有三棵加拿大枫树,一到秋天,红叶斑斓;小区门口的标志就是一片大大的红叶型的灯箱,无论白天夜晚都红艳如心,而且形状酷似红枫门前的标识。当我有一天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后,突然意识到,也许当初在众多的房源中让我决定买下这套房子时,无数的因缘中就有那片看了十来年的红色枫叶的亲切与情结。红枫对我的影响已经大大地超出来我的意识层面所了解到的。
(作者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