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红枫志愿者 >志愿者园地 > “我是红枫三易其址的见证人”——第七期志愿者陶守新
“我是红枫三易其址的见证人”——第七期志愿者陶守新
  • 发表日期:2012-02-06
  • 点击量:4982

 陶守新     出生年月:195912
     毕业学校:19827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理学学士
     工作单位: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心理教师、副教授
     红枫第七期志愿者,红枫“农民工家庭教育三个十分钟”项目授课教师,参与红枫中心农民工家庭教育等多项活动。

 

我是红枫三易其址的见证人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第七期志愿者陶守新

 

 

 

 

 (作者生活照)

 

 

 

 

我是红枫第七期志愿者,而且是“铁杆”的那种,一做就是14年。我普普通通,堪称志愿者中的“老百姓”,我要夸点自己什么的话,那就是我的坚持性:对一件事儿,只要我认定它是人间正道,过程再艰难我也会善始善终;我就是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除非“苏联解体”。这就是我,红枫人,陶守新!

 

一、这里好似当年的黄河之滨

我最想跟大家说的,是我到红枫听到的、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我是1997年经朋友介绍来红枫的。那时,我刚完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两年函授班的学习,满脑子充满了理论或者可以说是最抽象、最简捷的书本经验,怎么派上用场我却一无所知。可我信奉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好像是谢觉哉说的吧。还有就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不是盲目的实践。”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教导!我于是趁热打铁,到红枫中心通过面试又顺利地通过了专家督导的答辩,被红枫正式收编。想知道那位专家督导是谁吗?就是一度远离尘嚣、深居简出、著书立说、风格独特的杨眉。

我还听说红枫创始人王行娟老师和战友、同仁们,为了这项事业艰难起步筹措资金的事儿,那场面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卖衣服,赚批零差;为了让风雨飘摇中的办公地点尘埃落定,到处盖章注册挂靠;都是改革开放前的文化人呵,“经商”要放下架子和气生财自不必说,就是老同事、老战友不理解的风凉话也够抵挡一阵子的,挑战自己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呢!这些事儿,我现在说起来都是满感动的。我从这里认识并懂得了“志愿精神”及“NGO”、“NPO”,而且它带有中国特色。先说说志愿精神,它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服务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第一,奉献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参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了高尚的奉献精神。有一位只做了一年却创造了永恒的志愿者,想来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加拿大共产党人白求恩。1938年,为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自编教材创办了军区卫生学校,他还在炮火连天的抗日前线,亲自主刀救治八路军伤员,将自己的医学知识、医疗技术无私地奉献给了抗战中缺医少药的中国人民。第二,友爱的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的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让世界充满阳光般的温暖。19991015,无国界医生组织因践行这种爱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第三,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着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获得生活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第四,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社会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的实现。

朋友,如果你是一个有志愿精神的人,你又建立了这样一套信念系统,你不想寻找红枫这样的服务机构吗?我来红枫之前就听说,是极具个人魅力的王行娟老师与战友们强强联合,携手搭建了红枫心理咨询中心这座平台。那是怎样的一棵“梧桐树”呵,吸引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一批又一批,自觉自愿地投身于爱心行动之中?我想,是志愿服务精神的共识吧!早期聚拢在这里的是一批高校有心理学背景的仁人志士,他(她)们与王行娟老师一道打造并加固了红枫心理咨询中心这座平台,她们是杨眉、李林英、贾晓明、方新、王玉、侯智谨……还有好管家王信。想到她们,想到20年我们并肩战斗、一路走来的可爱可敬的志愿者们,忽然想起一首歌,“黄河之滨集结着一批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他们曾是抗战的星星之火,他们要拯救民族的危亡。如今,红枫集结的是一批要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志愿者、积极分子、专业人才。所以,我悄悄地、有点神秘地告诉大家:在红枫14年,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氛围,真的好似当年的黄河之滨。

 

二、我是红枫三易其址的见证人、忠实的追随者

我其次要跟大家聊的,是红枫帮我实现愿望,红枫助我成长系列。

我初到的红枫,红枫在地安门中学里的一个什么位置,印象都有些模糊了,只记得那是一个条件相对艰苦的环境,冬天没有暖气,只为上线的志愿者提供临时的军大衣御寒,房间还时不时的停电。万事开头难,志愿者和全体工作人员都有这个觉悟。超脱一点的,还联想到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我上线前带我实习的督导,相关联的事儿是我第一次旁听电话,我对来话者叙述的问题还没听明白,也慌手忙脚不知从那儿去回应。来话的是一名男士,哭哭啼啼;说他年轻的妻子晚上出去被一伙不良少年欺负,这名男子恨这些不良少年,也恨自己的妻子为什么非要晚上出去,更恨自己为什么没能保护她。交织在一起的痛苦,使这名男子以折磨自己妻子的方式发泄,事后又谴责自己不是人,恶性循环使他难以自拔。督导一下就抓住了要害:“其实你的行为跟那帮小流氓没什么两样,只不过眼前是你的妻子,你的痛苦来自你的行为和道德良心的冲突,你不能接受又不肯放弃,所以你挣扎。”这一席话一针见血,说得那来话者放声大哭了一阵后说:“真高兴你把我骂醒了,还没有人这么骂过我呢,听着真痛快,我简直成了魔鬼!下面该怎么做我就知道了,非常感谢您”。我后来才知道,这项技术叫对峙。督导非常优秀,从此我暗下决心,要努力练好自己扎实的基本功,为来话者提供到位帮助,抓住实践的机会,尽快成长。

在我来红枫后的第二个地址,是在东四十四条的一个胡同里,整个大院被不同的公司租用,来这里“值线”常走房子侧面的门。这里的条件虽然不太好,但业务研讨会很有特色,让知识饥渴的我们经常聆听到不同流派的、高水平的讲座。如,陈一筠的“婚姻家庭”;方新的德国咨询流派和理念;贾晓明加拿大学成回国后的新思想;外国友人来红枫交流等;还参加了市委党校举办的“反对家庭暴力”讲座等。总之,那是一个学习、收获、成长的记忆环境。

我来红枫后的第三个地址,是右安门外的我们自己的家。那种动荡后的稳定,使我们可以踏下心来总结我们成熟的经验。很多志愿者在这里考取了心理咨询师,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每月的业务研讨会,不仅是志愿者们的聚会更是盛会,研讨会的内容也更加成熟;在这里我们有幸零距离接触到毕淑敏老师,她生动、入情入理地讲座:“语言的美丽与魅力”至今记忆犹新。2008年三八妇女节,唐登华教授奉献给热线的讲座:“家庭治疗”、20095月,二炮总院心理科郭勇主任的“心理咨询操作培训”,清晰准确、简洁到位,给人一种力量感,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同行的很多经验分享、学习体会,也使我们受益匪浅。在这里开辟了打工子弟家长课堂项目,王行娟老师撰写了《农民工家庭教育的三个十分钟》,成为我们参与家长课堂的蓝本。我有幸参加了打工子弟家长课堂的讲座,是红枫给了我体察打工子弟学校的机会,是红枫为我搭建了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我也在倾情工作中发现了自己。从这些做了家长的、来京打工的兄弟姐妹的眼神中,我读到了一种渴望,即“我们怎样教育孩子,他们才能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将来能对社会有用、能比我们生活得更好?”我被问鼎,心中感到一种责任。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在放了寒假之后的家长课堂,一个容纳了近百个家长的会堂,内部没有粉刷。那天出奇的冷,供暖的却只有每个人的体温。时间宝贵、寒气袭人,我把有关家庭教育真知灼见的讲稿压了又压。我发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我并不难,难的是怎样通俗易懂地传递这些家教理念?怎样让家长参与其中有较多的互动?哲学很深奥吧,毛泽东主席鸡蛋孵小鸡的事例讲给农民。讲话不考虑听众,就等于射击不瞄准!我对自己的讲座不满意,项目组的同事们却给了我很多鼓励,我看到项目主要负责人呼锦平、张晨生老师,为了做好这件事儿,吃苦耐劳、付出更多艰辛,我由衷的敬佩和感谢她们。好几个新年,志愿者们在自己右安门的家中欢聚一堂,在祥和的气氛中畅谈我们的成长。

我来红枫后的第四个地址,是现在的北京西外大街新兴东巷1510号楼2层,这里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新家。为了红枫的发展,理事会向志愿者们宣布了搬离右安门这项忍痛割爱的决定,虽然大家有些恋恋不舍,但还是对组织给以理解。红枫要自己“造血”,才能坚持这项事业。新家,很多新志愿者,很多新生事物,20年的红枫事业,在承继递续中更加成熟、更加坚定。

红枫,一群可爱的人,在一起共事中我们增进了友谊;在实现助人自助的行动中,我们赢得了信誉;红枫,志愿者成长的摇篮!红枫,志愿者的“隐形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