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值得提高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特别大,任何人在这个领域里都可以有所作为。可惜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人放弃了这种努力。很多人以为提高物质生活的水平,就可以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实际上是拥有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生活的品质是什么水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的人,潜能越能很好的发掘,工作会越有成效,适应环境的能力、人际的能力会越强,家庭生活也会越幸福。
一、 我想与大家分享对心理健康看法
我们心里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我看重的)是:
1、 有承受能力;
2、有客观看待人和事(适应环境)的能力;
3、 有享受生活的能力(精神、物质、关系)。如享受文学、音乐、体育、美食、收藏、逛街、帮助他人,等。是否有能力体会到生活的幸福。我女儿和我侄女在这点上相差很大,她们的生活环境、条件相似,但在这点上相差非常大。
以上三点有什么特点?是三方面的能力,是能力就可以发掘,可以培养,可以提高;你自己真正看重什么,什么就很重要,就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的概念呢?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该次大会也曾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三、马斯洛等人提出的十项心理健康标准
在此介绍马斯洛等人提出的十项心理健康标准 ,是因其较具体,与生活实际较接近,也便于理解: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这点很重要,有充分的安全感才会对他人有充分的信认,才会少些心理防御,才会少些紧张,生活才会更从容,状态也会更好些。0-1岁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
2、是否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四、我国心理学家郭念提出心理健康十标准:
1、周期节律性;
2、意识水平;
3、暗示性;
4、心理活动强度;
5、心理活动耐受力;
6、心理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
8、自信心;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
五、分享一段对心理健康成熟的描述
心理健康成熟的人应该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他的内心世界以及经历与享受的范围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他不停地结识新的朋友、保持对新事物的兴趣、有着丰富的情感及自由的心智。他的情感和信念是强烈的、热烈的、稳定的,但是它们可以随着理解与认识的增加而改变……
这段话很有文学色彩,这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 心理健康成熟的一种状态。
六、如何从心理层面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国内心理学家提出的几方面。
1、在婴幼儿期给予充分的母爱和关怀,提供友爱、温暖、鼓励的养育氛围;
2、进行必要的社会行为训练,发展儿童的探索精神以及活动能力;
3、提供科学的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训练;
4、对心理压力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5、培养乐观、积极、幽默与爱的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
6、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对人生各转折期的适应能力;
7、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哲学。
以上是从理论上谈到的几个方面。我认为对我们的指导性很有限。我们已过了婴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创造一套适合的方式方法。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理更健康呢?每个人最有发言权,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达到自己的目标。
分享我的经验:
1、 认知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多角度看待事物,如子女教育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或犯的错误,多角度看待事物就是客观看待事物,举例,客观看待自己、他人,事物……。这些做到了,就达到了第一、四条心理健康的标准: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第四条: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2、情绪方面,要了解情绪,疏导情绪,不能压情绪。方法很多,但一定是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如倾诉、写日记、运动、旅游等,做喜欢做的事就能让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做到了就易达到第二条标准: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3、行为方面,现实中影响我们生活品质的多是人际交往问题。在咨询中绝大部分问题也是人际交往问题。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对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又对人际的交往有促进作用。提高与爱人、父母、子女、同事、朋友、陌生人的交往能力,就是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就是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因此我想谈谈如何与人交往的三个方面:
1) 倾听; 2) 正确的表达; 3) 商量的态度。
在家庭中做到相互尊重、理解、良好的互动模式,家庭关系就会改善,大家的感受就会好。 做到了这些,就更接近 达到第三条:有幸福感;
有句话想送给大家:厚他人而薄家人的做法非常不明智。我同意一种说法:好的家庭关系等于 每年多收入十万元。愿大家与家人的关系 更融洽,等于每年多收入十万元钱
无论现在我们的心理是很健康,还是不够健康,我们都可以偿试,让自己的心理更健康。这个提升的空间很大。我们可以创造性的做很多事。更健康的心理水平带给我们的是更和谐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更高品质的生活水平。
王易平
2005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