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妇女们的节日,感谢妇联组织,感谢各级领导为姐妹们创建了这样一个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彼此沟通。交流昨天,座谈今天,畅想明天。
还是在酝酿成立家园时,我被同志们举荐报名参加了热线咨询员的前期培训。在经过筛选之后,我做上了妇女心理热线咨询员的志愿者。当时我是做社区工作的,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出现了问题,都需要我们帮忙解决。我们不仅接触社会的各行各业,更多的接触居住在社区的各阶层的、方方面面的老百姓,尤其是失业下岗后的女性颇为居多。家园就是个窗口。虽然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当我做了咨询员,深入到反家庭暴力的工作中以后,我的工作天平倾斜了。家暴问题不再是简单的家庭纠纷,调解调解和和稀泥。家暴的受害者中有的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有的婚姻面临着瓦解,有的精神几近崩溃的边缘。如何走进她们的心理,首先我学会了倾听。比如对来访者说话时的平和语气,专著的眼神、微笑的神态,一杯热水,甚至来访者哭诉时递上的纸巾等等,这些都是与来访者沟通的绿色通道。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懂的这些的,都是培训学来的。尽管培训一般都是周末周日,我期期不拉,因为我有收获。
以人为本,以妇女为本的理念,形成了我的工作理念。如何做好这些人的心理疏导,方法是奥妙无穷。同时我发现了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很欠缺。于是搬来了孩子的大块头的佛洛依德的心理学著作来读。读不懂,就跑到图书大厦,专找心理学的书架,看些通俗的读物,甚至上网查看一些家暴的个案处理等等。还养成了听广播的习惯,专听刘云、向菲、张谦的电话互动的谈话节目,学学专家谈话的技巧,一时间,满脑子的心理学的东西,连床头都摆着心理学的书籍,孩子打趣地说,妈妈快成心理学专家呢,我说你以为呢,说不上哪天就考个心理咨询师干干呢。
走进社区,走进妇女,走进妇女的心理,这有个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以后,做起这项工作,你就游刃有余。我们社区的李翠翠,23岁由农村嫁进城,带着满脑子的美好憧憬,原想以婚姻为跳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还想赚大钱,在她的撺掇下,丈夫挺好的工作辞了。在自家门脸房摆起了修车和卖水的小摊。生活的艰辛接踵而来。修车怕损伤了自己的嫩手,送水上楼更不是女人干的活,就连未满周岁的孩子,完全由公婆照看,她也认为是应该的。夫妻的感情出现了危机,她遭到了丈夫的暴力迫害。挨了丈夫打以后,翠翠的婚姻美梦破灭了,带着浑身的伤痕,找到我们来倾诉。这是一个典型的家暴个案。这时我懂得了什么是苦口婆心。光就他们家发生的一件事,翠翠哭着委屈地对我说;她丈夫暴躁愤怒的对我说;老婆婆更是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地跟我说,居委会其他主任早就不耐烦了,而我还在耐心得听着,我知道翠翠的婚姻理念出现了偏差,对婚后的磨合期没有足够的认识,但是交谈中你不能赤裸裸的指出她的缺点,这样她不好接受。听她说吧,不时地见缝插针,加以适当引导,引导他们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好多情形,你不用把你认为是好的方法,强加给他们,做到倾听、尊重和理解就够了,当事人火气消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式也找着了。
这类的事情处理得多了,现在我在工作方法上不仅有所改变,个人的性情上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火爆的脾气改了许多,学会了倾听,不光是对妇女,对各类人员我总结出了一套倾听的方法,做到不仅乐于倾听,还要善于倾听。对老人要耐性的听;对孩子要专注的听;对同事要分析的听;对长辈要尊重的听;就是对丈夫也有一门专用的方法去倾听,这是对倾听的收获。做好咨询员仅凭此还是不够的,我再说说爱心的问题,这是做好咨询员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常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做咨询员以后,我对这句话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谁不认为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呢!送人玫瑰我想这里应该献出真情与爱心吧,大多数的来访者都是在很无奈的情况下来寻求帮助的,这时候他们的精神是很脆弱的,没有谁是想来挨顿说就走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她们的角度,与她们共情,同情她、呵护她,同时还要理性的分析问题,适时地引导她,没有爱心是做不到的。一个外地打工姐妹,因非婚同居,非婚子女的遗产继承问题与婆家发生了纠纷,来家园咨询,我帮助她为她提供有关信息,经过法律程序,争得了应该得到的财产,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她激动地对我说,大姐你说话真受听,替我考虑得真周到,我算遇上贵人了。她得到了帮助,我也感到了欣慰,这就是我理解的手有余香,在快乐欣慰中我得到了成长。现在我不仅关心这些姐妹的心灵疏导,爱心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其他层面,节假日我从孤儿院领回个孤儿带上两天,花不多的钱给孩子添上点衣帽,改善改善伙食,尽我所能,对孩子进行学龄前的智力开发,释放母爱。偶尔也去养老院,给老人们讲讲故事,聊聊家常,哄着他们乐一乐,那里也有一片天地,有时觉得时间不够用的,生活得充实极了。我说的这些,在座的各位只要想做都做得到,我只是在家园的熏陶下,先行了一步。
再说一个问题,在家园做志愿者,我学会了思考。
当你看着那么多姐妹们,体尝了一个个家庭从美满到破碎的把把辛酸泪;当你看着原本应该享受幸福的人,被家庭暴力侵害的血淋淋的事实;当你走进翠翠她的杯盘狼藉的家时,我们政府又该干些什么?南方网讯上公布了全国妇联公布的数字,全国约两亿七千万的家庭中30%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多么庞大的群体,来找我们心理咨询的只是少了又少的一部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选择了沉默与忍耐,所以反家暴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不可推卸的一种责任,应该充分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调查数字显示40%的离婚案与家暴有关,它直接影响婚姻与家庭的稳定,不利于整个社会和谐的大环境,并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城市家庭中的恶性毒瘤.不可遏制的影响了家庭中孩子的成长.这更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悲哀.这样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大多心理畸形,心灵阴暗,甚至有的出现了犯罪,我们都是为人父母,单从这一点讲我们怎么能忍心看着谁家的孩子长成这样呢!从2002年就有专家学者呼吁出台反家暴法。不单单是对施暴者的简单的拘禁,从法律的角度维护被害者起码的人格与尊严,这一点我举双手赞成。翠翠的婚姻没能维持下去.她选择了离家出走,这是我不愿看到的,但是也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我不能彻底改变翠翠什么,老婆婆掩着衣襟,抱着孩子伫立在风中的形象,如同特写镜头刻在我的心上,每每想起这些不仅仅是辛酸,更多的,更多的是我的无奈。我还能干些什么?!
我们是社区反家暴的志愿者,社区又是家暴的主要发生地,我们就如同站在了反家暴的前沿阵地,它是保护妇女身心权利的第一道防线,因此,我们的工作太重要了,我真诚地希望家园做够壮大发展。为妇女姐妹们服务,为社区服务,为社会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尽我绵薄之力,我愿意,并且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