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品牌项目 >半边天家园 >项目活动 > 家园是社区妇女温馨的港湾
家园是社区妇女温馨的港湾
  • 发表日期:2006-03-10
  • 点击量:3889

月牙河街是“家庭问题社区干预试验项目”推广点,运作一年来的时间里,我们把“社会性别平等”,“以人为本”,“志愿精神”新的理念,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到社区工作中,改变了社区以往“等(等妇女上门求助来),靠(靠上面下发任务),劝(做妇女的劝说工作)”的工作态度,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服务热情,同时提高了妇女的自主和平等的意识,社区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宣传贯彻“以人为本”的意识,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 唱响“温馨家园”主旋律

  市区妇联确定我街为推广点,得到街工委领导的支持,并为该项目提供了办公用房等硬件,为做好该项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布置家园时,充分体现了“以妇女为本,关爱温馨”的主色调,设立了妇女来访接待室,妇女聊天室,家园工作室,在整个的布置上给人的感觉很温馨、很舒适、很自然、很贴近群众,让来访者,确实感到到家的感觉。其次,我们在社区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半边天家园的活动内容,服务宗旨,扩大其知名度,借助于社区各种活动,各种会议,广泛地宣传家园,以各种形式,唱响温馨家园,将各种宣传页送进家庭,让百姓知道家园。再有,深入社区举行培训,咨询,使社区妇女群众对家园的工作理念有了认识,主体维权意识提高了,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权与尊严。通过法律讲座、心理疏导,妇女心理压抑得到释放,心灵得到改善,甚至改变了人生态度,提升了思想境界,觉得社区有了家园就如有了大家庭。

  二、 助人自助, 提升人生价值

  家园的志愿者都是自己主动报名参加的,他们都抱着一颗为妇女、为社会做些事情的态度,参与了家园的工作,他们虽然都具有法律知识和丰实的工作经验,但是他们对项目的新理念并不熟悉,通过培训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用新的理念指导工作,与求助者建立平等的关系,运用社工知识和技能,坚持做到倾听,共情,不批评,不做道德评判,将社工的模式运用到心理和法律咨询中,志愿者在为社区妇女服务的同时自己得到锻炼和成长,志愿服务精神得以弘扬,广大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和提升。

  如:热线员刘女士是位退休工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工作经验,她克服了家里丈夫和儿子有病、孙女上学需要接送的种种困难,主动报名当热线咨询员,积极参加培训,坚持值班,对每一位求助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个别情况深入家中了解情况,除了接待日按时值班,平时每天对来访者随时接待,社区居民称是“不要工资的居委会编外主任”。

  法律志愿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园的工作中,他们积极主动的帮助家园筹划活动,调解家庭矛盾。有的求助者长期纠缠,甚至经常打电话问这问那,他们从不厌烦,耐心的作解释工作,有时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直到当事人满意为止。深入社区宣传咨询,不管天气多热,冬天多冷都坚持,从不讲任何条件,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使家园的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三、 新理念, 造就妇代社工员队伍

  社区妇代会主任通过一年多的培训、学习和实践,树立了一种全新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学会了尊重求助者,改变了以往劝说教育的工作方式,改变了以往那样单纯的等问题出现后再解决的工作方式,主动在社区向居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反家暴知识,当社区妇女有心理烦恼时主动上门服务,提供帮助,把可能发生侵害妇女权利问题消灭在萌芽中,促进了家庭的和睦,提升了家庭生活质量,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四、 强化培训,提升了社区妇女主体维权意识

  为了全面提升社区妇女法律意识,社会性别意识,和女性主体维权意识,我们先后举办了婚姻学校,法律知识讲座,根据社区妇女的要求和咨询接待的情况来确定讲课内容,如:社区主人们反映,社区有的家庭经常因为小事闹家庭不和睦,不知怎么办,我们请律师讲了《如何调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来访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的人,是咨询老年人再婚又离婚不知怎么办怎样分割财产和房子,我们请律师讲了《婚姻法》,《家庭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划分》。针对刚入小学的学生家长,对刚入学的孩子,不知怎么做,我们请了退休的高级教师,给家长们讲了教育小学生的方法。我们还针对不同群众的需求多次举办《法律知识答疑会》,为了使更多社区群众受教育,我们把培训讲课的课堂,设在社区居民中,针对各社区群众的需要进行培训,使社区群众感到很方便,很贴近群众。

  通过婚姻学校和法律知识的讲座,使社区妇由被动的听课到主动的听课,听课人数逐步上升,听课内容水平的需求逐步提高,通过讲座,一是使妇女群众逐渐提高了主体维权意识。二是提升了社区居民家庭婚姻质量,对于如何调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地位都有了新的认识,如:社区一位林女士,听了几次讲课感受很深,她说:“我们家是四世同堂,经常因为小事你吵我闹,我是经常捂着葫芦起了瓢,通过听课,对我很有启发,将学到的方法用于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很有效,我还把这些好的方法介绍给左邻右舍,效果很好,减少了很多矛盾的产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听完反家暴的法律讲座以后,泪流满面,他说:“我知道自己该怎样保护自己了。”原来她把经常受丈夫的打骂看成是自己的家务事,怕外人知道难看,只有忍着。看到居委会贴着通知,关于反家暴的法律讲座,我就来听听,原来我也是在遭受暴力。这回听课后,知道了什么是家庭暴力,应该保护自己了。

  五、立足服务,真情关爱。

  半边天家园从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12月底共接待来电来访249件,其中法律咨询193件,热线咨询56件。主要涉及的问题是离婚财产分割、老年再婚失败、第三者插足、家庭暴力等问题。我们本着调解为先、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热情地开展工作,如:一位老年再婚妇女,夫妻感情不和,离婚后想回家,自己的孩子又不接纳,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来到半边天家园,志愿者对她进行了耐心的劝解,讲解了有关的法律知识,鼓起了她生活的勇气,树立了过好晚年生活的信心,她要求去养老院,社区又帮助她联系了养老院,使她有了一个良好的归宿。针对心理热线咨询不热问题,在社区开展摸底调查,把咨询员分到社区中,包人包社区做疏导工作,了解妇女的需求,这一举措满足了有心理问题但又有顾虑,担心家丑外扬的妇女的需求。如:咨询员王女士在社区工作,有一户婆媳共居一起的,因为琐事经常闹矛盾,儿媳很苦恼,又不愿邻居知道,咨询员根据这种情况采取多串门,运用婉转的语言,找出她们的弱点,经过多次做解释工作,尽快地解决了他们的矛盾,得到他们的信任,今年共帮助14人解决了实际问题。

  六、效果和体会

  (一)主要效果:

  1、 半边天家园是妇联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的有效载体。通过深入社区开展宣传、咨询和“创家庭暴力社区,建美好祥和家园”等系列活动,使社区妇女群众对半边天家园的内容,工作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以妇女为本”的全新理念,已逐步深入到了社区,深入到家庭,那种“家庭暴力属于家庭内政,属于个人私事”的陈腐观念正在被摒弃,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居民的法律意识有所提升,人人营造关注家庭婚姻建设、反对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2、 半边天家园的工作实践拓展了妇女工作发展的途径,提升了妇女工作的水平,扩大妇联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出一批较成熟的妇带社工员队伍,他们活动在社区,使社区居民对妇联组织有了新的认识。妇代社工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

  3、 志愿者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工作主动性,工作超前性有明显提高。把半边天家园当中自己的本职工作,出谋划策,搞活动,出点子。他们的奉献精神在家园成为一面旗帜,在推动着我们家园工作的不断进步。通过家园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增强了工作的信心。

  4、 半边天家园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求助的场所,开办一年多的时间,最大受益者就是弱势群体,特别是那些无钱无权无社会能力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了法律心理的帮助,才使他们得以生存和发展,鼓起了生活的信心,提高了应对问题的能力,从而使社区居民婚姻家庭质量有所提高。

  (二)主要体会:

  1、半边天家园能顺利地开展,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和项目办老师的精心培育的结果。无论在人力财力上都给予了大力帮助,给予我们施展的场所,使社区居民受益。

  2、一支无私奉献志愿者队伍是家园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他们把家园当成自己的事业,默默地做奉献,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社会需求的人,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3、坚持“以妇女为本”的理念,运用社会工作模式是做好家园工作的关键。

  总之,半边天家园是社区妇女不可缺少的维权阵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场所,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做好,为社区妇女提供一个文明祥和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