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妇女中心避难所,是我们美国之行的第一个访问地。当然,我们只是在中心的办公室进行了访谈,避难所据说是一座新翻修的二层小楼,在一个极其秘密的地方,为了安全的考虑,除了当事人和少数工作人员,任何人都无法进去。而当事人和他们的子女也被反复叮嘱,要严格保密,甚至在谈话中都要以别的名称代替。而且,当事人在这里居住期间,不能结交新的男友,更不允许有两性关系。
亚太妇女中心负责人陈春燕女士告诉我们,这个避难所是专门为遭受到家庭暴力的亚太裔妇女设立的。到美国来的亚太裔妇女很多,其中尤以菲律宾、中国为最。当她们遭受到家庭暴力后,因为合法身份问题,经济、住房问题,还有子女抚养权等等问题,很多人不敢也不能报案,只得继续在暴力环境中苦苦度日,因忍无可忍导致暴力犯罪者也屡见不鲜。
这家避难所成立于1993年1月,陈女士自豪地说,“我们是洛山玑地区,同时也是全美国最有规模,最有能力,专为亚太妇女服务的机构。”陈女士手里恰好有一张报纸,上面有半个版是报道这个中心的文章。
能到这里来的,必须是与施暴者分开一个月以上的妇女和她们未满18岁的子女。这里除了为她们提供“经济条件可及临时住所(一般为18个月),还为她们提供一个了解她们特殊文化及语言需要的环境;帮助她们培养自己自足的能力;以不断的研究,推广社会大众对家庭暴力的认知,教导亚太移民及社区居民防止家庭暴力”。中心追求的目标就是:“从被虐处境转向无暴力新生活的过度期中,关键在实践一种强调多方训练和女权至上的调整方式,”其实,说白了,这就是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和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
正因为是这样,亚太妇女中心特别重视赋权于妇女。首先让每一个来这里的妇女拥有了一个安全、独立、有隐私权的住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包括法律、福利上、医药上和居住方面的服务与协助,鼓励来这里的人追求经济独立的生活。
来到避难所之后,中心会帮助当事人发掘她们的特长,学习如何撰写履历,如何准备面试,介绍适当的职业训练课程,提供找工作的信息。中心还开展了许多有利于妇女身心健康和成长,学会自给自足的团体活动。
一是会议。来到这里的妇女,就是自己生活的主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议召开会议,比如,一起讨论有关住区环境的问题,纷争的排解,还有如何改进中心的工作等等,或者,就是在一起句聚聚,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二是讲座。中心请来专家,为妇女讲职业计划,子女教育,财务管理,妇女问题,法律问题,心理健康和生活调剂等。
三是与社工人员会面 。每周都和社工人员面谈一次,讨论自己所关心的切身问题,使自己认清自己已有的进展、仍需注意的问题和下一步目标。
四是心理咨询与辅导 。中心要求每位妇女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个人心理辅导,如果需要,还将介绍去别处心理咨询。对于戒毒、戒酒的母亲与子女每周要参加一次团体治疗,即“12—阶段复原团体”。
五是学习制定自己的财务计划。中心鼓励妇女多方利用专业的财务管理服务,来帮助自己学会记帐、银行开户、存钱、买保险等。同时,鼓励并帮助查询,使有资格的妇女申请到政府可能给予的有关福利。
六是法律支持 。 鼓励并帮助妇女有效利用专业的法律服务,来了解和解决自己的法律纠纷,以及将来的对策。
陈女士再三强调说,我们只是“帮助”,决不是也不能“包办代替”。许多亚太妇女刚来时不懂英语,不认识路,不知到哪里去求助。我们会指导她们,甚至还可以陪她一起去一次,但一定要她自己先联系,自己提出意见,“最终,是培养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她离开这里之后,能更好的生活。”
让陈女士和她的同事们十分欣慰的是,她们帮助过的女性都在经济上独立了起来,拥有了自己的生活,没有一个再回到暴力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