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红枫热线 >反家暴热线 >研究成果 > 红枫中心反家暴热线开通8个月----家暴受虐者与施
红枫中心反家暴热线开通8个月----家暴受虐者与施虐者心态扫描
  • 发表日期:2004-11-26
  • 点击量:3575

为了对遭受到家暴的求助者及时提供心理支持,红枫中心于今年3月8日开通反家暴热线(公益热线64033383或64073800)。同时,进行跟进服务,如面询、小组治疗和家庭结构治疗等。

        到10月底止,共接到来电330个,接待面询17人。来电者中,北京占65.6%,女性占95.5%,年龄在21到30岁之间的占30.6%,31到45岁之间的占51.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75.8%,在职占61.1%。

       来电求助者中,据不完全统计,从最初受到家庭暴力,到向外界求助,最长的达32年;最短的一年零几个月,而求助的直接原因,前者是因为丈夫有了外遇,后者是为了离婚时的财产分割。

据分析,求助者在遭受到家庭暴力的过程中和之后,普遍有以下几种心态:

        一是家丑不可外扬,生怕外人知道。第一次遭受到家庭暴力时,当事人一般都是吃惊、害怕居多,吃惊于对方为何动手,害怕外人听见,觉得自己和对方都没面子。有的被邻居发现询问时,还遮遮掩掩说“没事”。事后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屈辱,但不敢和娘家人说,怕娘家父母担心,有的因为父母本来就反对这门亲事,就更是被打得动不了都瞒着父母。

        二是自罪自责内归因,认为之所以挨打,是因为自己有错,自己不该“拱火”、“刺激他”,“知道一说他前妻跟人好的事他准恼,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后悔不迭。

        三是缺乏法律意识,不认为挨打是什么严重的事。一个29岁农村的妇女,从恋爱时就挨打,打胎8次,其中有的就是因为挨打流的产,再次怀孕后,她要求与男友结婚,说“你要再不跟我结婚,我就去死!”她说,她从没把挨打当成什么事,担心的是,“打了这么多次胎,谁还肯要我?”

        有的来求助不是因为挨打,而是丈夫有外心:“这街上挨打的多了,可他不该跟别的女人好,撇下我们娘俩不管!”更有甚者,一个再婚的50多岁的妇女,多次挨打后遍体鳞伤,当丈夫又一次动手时,在场的女婿实在忍不住,夺过了他手里的棍棒,结果女婿被拘留并判刑缓期执行,最终是丈夫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起诉离婚,还要求将婚前单位分给她的房产分一间去。

        四是想离婚而因为种种原因离不成,能忍则忍。有的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健全的家庭,有的是担心离婚后无房无经济来源,“凑活过吧,好歹他就是脾气不好,打到他打不动的时候,他也就不打了。”



从施虐者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大男子主义,力图以武力控制局面。“千口之家,主事一人”。“谁家不是男人说了算!”家在郊区和农村的尤其普遍。有一个妇女只要一说婆婆和婆家人的事,丈夫不问青红皂白,张口就骂,抬手就打,说“我就不能让你养成这个坏毛病!”

        二是自己情绪失控外归因,施虐者往往一边动手,一边振振有词曰:“让你不听话!打的就是你这个不听话!”“谁叫你惹我的!”“你就是自己找揍!”

        三是有的施虐者明显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和后天社会习得,经调查,有相当多的人属于这种情况。比如有一个机关公务员,他父母就动手,他父亲当着学校老师同学的面就扇过他的耳光。

        四是认知或人格扭曲变态,这种人往往自卑,多疑。如一个在婚大学教授,追求上自己带的研究生后,老担心自己年纪大了怕研究生变心,就跟踪盯梢,大打出手,打后就下跪求饶,甚至自残。

        五是境遇变化,下岗,遭遇天灾人祸后身体残疾或患重病,自己气不顺便拿妻子撒气。有的上网后与网友勾搭,看对方就更不顺眼。

        值得一提的是,施虐者在第一次动手时的心理状态。据我们调查,绝大多数施虐者在第一次动手之后,最初的反应和受虐者一样,也是吃惊,他们想不到自己怎么会动起手来。吃惊之后,是后悔,后悔不该打人。他们这时一般都比较在意对方的反应,能很快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向对方表示歉意。如有的是直接道歉,抓起对方的手打自己,甚至拿起刀子扎自己的手腕;有的是嘴里不说什么,却不时地看对方的脸色,或倒杯水,或拿毛巾给对方擦眼泪;有的是自己往沙发上一躺,不吃不喝,第二天也不去上班。但第一次过后,第二次第三次就打顺了手,歉疚感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