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品牌项目 >方舟家庭中心 >项目成果 > 认识自己,了解他人
认识自己,了解他人
  • 发表日期:2007-01-11
  • 点击量:5301

--非理性观念的识别

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时候,我们的人际关系就和谐了。

认识自己首先从了解自己开始说起,人的心理发展有一个过程、一个阶段,才能形成一个自我意识的阶段,婴儿、幼儿、少年、青春期、青年、成年阶段,这个阶段有人时间长一些,有人时间短一些,按年龄段25、6岁,就是成年人了。但是现在我们有些人年龄虽然已是成年人,但心理上还停在年轻人的阶段,自我意识的建立还不是很成熟,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比如:我们能不能很好的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善待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

喜欢自己、善待自己,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尤其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特征造成的,从小的教育就是要我们谦虚、要稳重、不可张扬、不可太狂妄,总是要自责,检查自己,是不是自己的错,还是自己检讨、承担的好。压抑了自己,埋没一个人的真正的需求。现在要转变观念,建立自我意识,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

一、识别我们生活中的非理性观念

1、非黑即白。实际上这是一个不成熟的一个认知观念,一般小孩子会这么说,啊,这是好人,那时坏人,不是黑就是白,成年人不这样。现在电影都不这样了,像原来一个坏人身上下没有一点好的、对的地方,一个好人那就是什么都好、都对,没有错的地方,现在也不这样了。坏人也有善良的时候,他会做了好事不留姓名,好人也有有情绪的时候,这样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才有立体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没有绝对的。我们想问题的时候也没有绝对的,比如发生这件事就一定是坏事吗,那不一定也许里面藏着有好的一面,那么一件好的事情,里面也可能藏着不好的因素。

2、以偏概全。也是非理性观念的一种。比如说这个人挺好的,我一直都觉得不错,突然有一天这个人有其他事情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发生了,这个人怎么这样糟糕呀,我真是瞎了眼,怎么跟她这么好呀。这也是一个错误的理念,一个非理性观念,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做得好,她做这样的一件事有他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他的另一面,也许我没有了解他的这个方面,也可能是一个特殊的情况,即使我了解也只是这个人不像我原来了解的那么完美的。其实是我的完美是错误的,因为人不是完美的,这只是我发现他的不完美的一个地方而已,然后我可以交流,交换看法。

3、应该与不应该。在生活中我们会说这个人不应该这样,那个人不应该那样,实际上这也是一种非理性观念。生活中没有应该不应该,只有法律是应该的,条文规定是应该的。每个人做事都有他的的,条文规定是应该的。每个人做事都有他的道理,我们所说的这个道理不是讲理,这与合不合社会规范,社会角色,是两码事。

4、全盘否认。我们接触人的时候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就会把这个人给否定掉了,这也是一个非理性观念。我们在家庭、婚姻中表述问题时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非理性观念,“你从来都这么晚回来”一次晚回来就变成次次晚回来了。他从来就不关心我、不爱我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夫妻、亲子、人际关系的绊脚石。

二、认识自己、理解他人

在我们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那些非理性观念,只有你知道了什么是非理性观念,才会更好的理解他人。

了解自己就是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客观地分析自己,有一个比较正确地认识。有了这个认识,接纳自己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这就是我”。我就是一个有这样优点的人,我有可爱的一面,但是我还有一些缺点,可我非常喜欢我自己,喜欢不一定是要把缺点留下来,而是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不用跟别人比,我就是我自己,要接纳自己的不足。

理解他人。我们从两个方面讲。理解他人首先我们要知道人都有积极向善的一面,包括犯罪分子都是这样,更何况和我们一块生活,一块交往的人呢。那我们要和别人搞好关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别人积极向善的一面表现在哪里。我们都努力的去看到他们好的一面,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非常美好。当我们的眼睛就盯着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时候,就一切都不好了,这个世界也都是黑暗的了。所以说这是首要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这样一个理念,那我们就会很好的去发觉。

还有一个是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她的道理,行为包括说话。但是这个道理不是讲理,道理和讲理是两回事。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行为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她的道理在哪,然后帮她解决。我刚才讲了,比如说那个小姑娘,家长看她在说瞎话,那她的行为道理呢,就是她太恐惧了,她要缓解她的紧张、焦虑,所以她说了这个瞎话。她的行为是为了保护她的目的。同样咱们刚才讲爱嫉妒人的那种人,她的行为是她在那里说你的坏话,是有它的道理。由于她心理焦虑,她觉得你太出色了,她不舒服了,她要把你拉下来与她一边平才行,才能缓解她的焦虑,这就是她的行为道理。只有我们知道她的道理在哪里的时候,我们就不会跟她生气,就能够帮她很好的去解决她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沟通本身是有差距的。比如我们给予的和别人接受的程度是不一样的,理解能力不一样,成长经历不一样,认知观念不同都会影响我们的沟通与交流。所以沟通的时候会产生误解,也是很自然的。不要想不通,而是要进一步有一个比较深的交流。其实我们在人际交往的时候都有这个问题,我的表述是什么,表达的时候是否清楚。我同意就是同意,不同意就是不同意,然后对方才能接到一个比较正确的信息,这样就避免沟通时产生的障碍和沟通时产生的误解。产生误解时也要对事不对人,才能梳理好我们的人际关系。

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你要了解自己到一定的时候,理解他人就不会不舒服。了解自己有很多方面,主要是一个自我意识问题。就像心田和种子,比如我们心田的土壤是肥沃的,水和养分是充足的,那我们心田的种子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如果我们的心田的土壤是贫瘠的,只能长小草。一个人在社会上与不同的人群友好的话,你会很舒服,所以我们跟别人交往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有一个理解,你说这个人让她改这个热情,这是她的个性改不了,但是她会逐渐提高,会把这个热情用的更好,遇到挫折她会自己处理好的,她会认识这个挫折是什么,在以后的处理中成熟起来。好好体验这个结果给你带来的快乐,你就会更提高一步,与人交往中会很自如,敢于表达,而且更宽容了,那种感受是很美的,人与人之间交往必须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