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愿说再见,不想和大家分开,我想把这个小组的形式保留下来,我想------”。太多的我想,汇成了两行热泪从脸颊两侧滚落下来,千言万语无法表达她内心的感受。拥抱!只有拥抱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这是“阳光与生命”成长小组最后一次活动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7月17日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方舟家庭中心与宣武区广内街工委、妇联联合举办的丧偶单亲母亲成长小组正式开始。从甄选组员、确立活动日期到小组命名,逐步推进。
整个小组活动八次,历时两个月。共有十位单亲母亲参加,她们年龄在35~52岁之间,丧偶年限2~20年,60%是下岗、失业、享受低保的人员。她们最想解决的问题是提高自尊与自信,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教育问题。
在小组活动初期,有些人不认同这个小组,采取拒绝的方式。比如有一位女士两次离组,就是不愿介绍自己,但是她始终没有离开小组。在她身上我看到拒绝,但同时也看到了一线希望,并马上给予积极的关注和理解,我说:“在我们这个小组中,我们会尊重每一位组员的意愿,现在不想说,完全可以,什么时候想说了我们同样给予欢迎。”在第二次活动时我看见她,主动和她打招呼,请她坐下,和她说一些温暖的话,把关心和理解渗透到她心中。虽然在整个小组活动中她仍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从她的到来和关注组员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拒绝在她心中产生了晃动。小组结束后,她悄悄的对我说:“张老师我想和你谈谈。”我说:“行啊,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就找我。”随后我就和她促膝谈心,真诚的倾听,充分给予尊重和鼓励。
在和她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她从小在家里就不爱说话,上学也是,别的同学都是在课堂上背课文,只有她到老师的办公室里去背课文。工作了也是这样,从来不多说一句话,却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根据她的状况,我深切的告诉她,即使在小组全过程中,你一句话都不说也没关系,也不会有人看不起你、指责你,你也可以把小组活动当作一个锻炼的机会,尝试一下。
在小组第三次活动中,她终于尝试着说了一句话,我们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了她的自信,她的脸上也有了笑容。在以后的活动中,她由默默无言到开始提问题,讲一件自己生活中的事,和大家共同讨论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小组中她进步很快,不再胆怯、退缩,而是积极的参与。一次她的脚被砸伤了,她还拖着伤脚来参加小组活动,她说:“我不能拉下这一课。”
在小组活动中,她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理解家人和朋友。最重要的是勇于自我挑战,每次活动之后,她都会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及时的和老师交流,充分理解,消化小组内容。在小组活动最后结束时她说:“我不愿意说再见,不想和大家分开,想把小组的形式保留下来,我想------”。太多的我想,汇成两行热泪,从脸颊两侧滚落下来,千言万语无法表达她内心的感受。她从座位上站起来,轻轻的走过来与老师拥抱,与众姐妹拥抱,用最深情的肢体语言与大家沟通、交流。她能有今天这样的进步,我们感到很高兴,这正是小组的效果。
通过小组活动,其它成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以前认为自己命不好,被看成是克夫的,丈夫的死是自己没有照顾好,一直背着沉重的包袱过着无奈的生活。在小组活动中,让组员尽情的倾诉、渲泄,老师及时给予情绪抚慰,利用其它组员的资源和经历,使她们知道有这种遭遇的并不是只有自己一人,有的组员比自己更苦、更难,从而消除了自卑、自责、自怜的心理,获得了组员的理解和支持,不再孤独无援。因此增加了自尊、自信的勇气,勇敢的面对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