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反家庭暴力:红枫热线举行专题案例研讨会
反家庭暴力:红枫热线举行专题案例研讨会
  • 发表日期:2020-11-25
  • 点击量:30209

一年一度的国际反暴力日即将来临,今年又有不同,不仅适逢'95世妇会召开25周年,还面临全球遭遇新冠病毒疫情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据红枫抗疫情暖心专线开线期间的统计,疫情期间,涉及家庭暴力的来话量明显增加。网上不断爆出的家暴极端恶性案件更是耸人听闻:如某省一不孕妇女被夫家虐待伤害致死,某市一怀孕女教师被丈夫杀害焚尸,某省一网络主持被前夫纵火烧伤去世……,这些事件深刻证明,反家暴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支撑没有暴力的蓝天。

为进一步提高反家暴案例咨询的专业水平,北京红枫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与北京枫彩心理咨询中心于近日联合召开了反家暴案例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心专家督导委员会委员、注册心理师高一虹主持。

中心专家督导委员会主任丁娟首先做主旨发言,作为中心首批志愿者,她满怀激情地回顾了红枫成立32年来,特别是‘95世妇会后,在反家暴工作上的开拓与发展。

丁娟讲述了1993年红枫首次立项进行家庭暴力议题调查到住户家敲门普遍遭遇“回避”的情况;回顾了‘95世妇会非政府论坛举办的反家暴论坛、以及2000年以来红枫与天津市妇联合作开展的“在社区谁管家庭问题”——多机构合作反家暴项目项目;还分享了红枫多次参与中国反家暴法专家稿讨论,并就反家暴立法,多次联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两会提交议案建议的经过,等等。

丁娟介绍,为医治家庭暴力给受害人带来的心理创伤,红枫曾于2004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条反家暴专家热线,还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反家暴案例集》。在2015年至2018年执行的“家庭暴力预防与干预”中,面对中国缺乏家庭暴力庇护机构的实际情况,红枫探索出了开放式为受暴妇女提供综合服务的新模式——包括提供临时救助住所,并帮助受害妇女介绍工作,为其孩子联系就读学校等。在综合服务的过程中,该项目注重心理救助和专业辅导,调动相关社会资源,积极挖掘受害人的潜力和支持系统,帮助她们勇敢面对家庭暴力,努力向家庭暴力说“不”。

丁娟指出,2016年反家暴法实施后,中国反家暴事业更上台阶。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反家暴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世妇会20周年和25周年都做了重要讲话,提出要“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保障妇女权益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强调“男女平等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我们要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中国特色反家暴事业新格局,促进中国妇女全面发展。

在随后的案例研讨中,两位咨询师志愿者分别从心理咨询和法律视角,分享了她们在案例咨询中的做法与感受。讨论中,大家对反家暴的基本理念有了进一步了解,认识到家庭暴力不是妇女的过错,而是对妇女人权的侵害。对待家庭暴力要严惩不贷、“零忍耐”、不妥协。

面对“当事人因家暴离婚又为割舍不下孩子”的纠结心理,大家从妇女权利、儿童健康成长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讨论,有专家谈到,在选择离婚还是维持不和谐特别是有家暴问题的家庭关系之间,很多人经常不知如何选择。其实应该清醒认识到,在家暴环境下成长的儿童会遇到很多的发展问题,包括“习得性”暴力行为。从这样的角度看,离婚虽有阵痛,但对儿童未来建立和谐家庭和社会关系则可能更加有利,更关键的是采取正确的 “离婚方式”。在离婚期间,要对儿童进行关于离婚、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引导。同时,也要引导家庭成员包括社会,正面看待离婚,克服离婚歧视,为儿童树立健康的婚姻家庭理念,提供良好的空间。

大家还谈到,虽然反家暴零忍耐是一个法定原则,但在这个原则的前提下,如何咨询,使用什么话语与受害人沟通,不仅可以体现不同咨询流派的特点,也与来话者的身份和心理状况有复杂联系,咨询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可以灵活,目标是赋权妇女,促进妇女身心健康。

案例讨论会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会议开阔了思路和眼界,建议类似的研讨会应定期召开,要发挥专业指导和朋辈讨论相结合的作用,更好为妇女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公益事业提供服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