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理学堂 >恋爱婚姻 > “女德班”之流延及荒诞
“女德班”之流延及荒诞
  • 发表日期:2020-08-02
  • 点击量:5760

最近抚顺“女德班”又在曲阜死灰复燃,

曲阜市政府迅速出手强力制止,

官媒大声喝彩!

为这波操作要点个大大的赞!

下面,我们也来谈谈“女德班”。

近年来,一些机构和个人打着“国学”旗号,宣扬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格格不入的封建男女价值观和针对女性的伦理道德规范,因其往往以培训班等形式出现,这类现象被网友和媒体统称为“女德班”。

“女德班”最早出现在哪一年已不可考,但一些典型案例可以勾勒出其大概的发展轨迹。2013年,媒体报道了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专门开设“女德班”的事情,学院自称在国内尚属首创,其教学目的是“结合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角色,在尊崇儒家文化对女性的评价、要求基础上,结合时代新特征、新要求,重点开展女教、母教,塑造时代新女性。”此事在当时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4年,东莞蒙正国学馆开办的“女德班”出现一些出格言论,《中国妇女报》《南方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曝光,并将其评论为“一场封建糟粕沉渣泛起的闹剧”,将其传播的所谓国学定性为“伪学”。该馆后因“教学内容违背社会道德风尚以及超范围经营、无证办学等”被有关部门责令停办。但“女德班”就此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入公众视野,引起热议。据媒体报道,当时这类“女德班”已在全国遍地开花,从北京、山东、河北一直绵延到陕西、广东和海南等地。

2017年,丁璇以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名义在九江学院讲座,其有关“女德”的言论在网上传开并引起公众质疑。同年,辽宁抚顺“女德班”教学视频被曝光以后,引发网友的强烈关注与批评,最终当地教育部门出面要求有关机构立即关停“女德班”,遣散学员。但仅仅时隔一年,在辽宁抚顺偃旗息鼓的“女德班”又出现在浙江温州。当时在温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举办的亲子夏令营班上,“女德”老师的部分言论同样掀起舆论波澜。

2019年年初,“歌手孙楠将孩子送入国学院”的新闻引发热议,带火了该国学院“华夏学宫”,网友们顺藤摸瓜,赫然发现该学院的女性教育内容等存在问题。4月,又有多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向媒体反映,在该校当月18日举办的国学讲座上,受邀主讲人安德义有关“女德”的言论引起不少学生的“激烈讨论”。

2020年7月25日,曾开办“女德班”的辽宁抚顺传统文化研究会于山东曲阜举办夏令营。此事一经报道,引发广泛关注。29日下午,曲阜市政府在@曲阜发布发出情况通报,指出成立调查组后调查发现,该夏令营存在的问题是:教学视频内容低俗、违反科学、歪曲事实,对营员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所使用教材为自行编写,无出版社和书号,涉嫌使用非法出版物;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因此责令相关公司立即终止该夏令营活动,并退还相关费用。对为该企业提供场所的曲阜圣城文庠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责令停业整改。

有“毒”的传播内容

对“女德班”的抵制和批判从其兴起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其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感,与其显而易见的价值偏颇甚至反主流价值观密不可分。从传播内容来看,“女德班”往往从《女诫》等封建女书中提取一些成分加以综合和演绎,以传统“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为基本遵循,内容多局限于塑造女性家庭角色和个人修为与形象,表达方式常常夸张甚至“雷人”。

在所谓“妇德”方面

采取双重标准,单方面要求女性忠贞,并在家庭中完全顺从、弱势。如在性方面,对所谓“不贞节”的女性进行人身攻击和诅咒,声称“女孩最好的嫁妆是贞操”“女生换男朋友会烂手烂脚,最后只能被锯掉”等,离婚、不育的女人有罪,“老公有外遇,女的要反省,不要怒恨。”强调在两性关系中维持男尊女卑的性别格局,如秉持“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的准则,遵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的“女德”四项基本原则;要遵循严格的传统性别气质:“家里不能阴阳失调”“男人的名字是责任,女人的名字是温柔”。

在所谓“妇言”方面

限制女性话语权,不允许随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提出,“男人谈大事,女人不在旁边插嘴,而是切水果伺候。等客人走了,说‘小女子也有一些建议,仅供先生参考’”,认为“女人就要少说话,多干活,闭好自己的嘴”,提出“温柔的女人兴旺三代,爱抱怨的女人坏三代”等。

在所谓“妇容”方面

限制女性着装自由,提出苛刻要求。如“女性穿着暴露,是上克父母、中克丈夫、下克子孙的破败相”,“戴‘美瞳’的女生不正经”“女生穿着暴露,等于被别人强奸”等。甚至有个别人主张恢复早就被彻底废止的缠足恶习,认为女子把足缠好,不到处乱跑,是女德的表现。

在所谓“妇功”方面

固化女性的家庭角色和责任,以传统性别分工的内容要求女性。如提出,“女人要会炒菜,有厨艺,会插花,缝衣服,写毛笔字。女的还特别要学音乐,学茶艺,这都能内化你安静的心灵。安静就是做女人的功。”要求女性固守家庭责任,认为女性不应该在社会上发挥独特作用,如“女子就不应该往上走,就应该在最底层”等。

“洗脑式”的传播方式

从传播特点来看,“女德班”多以软硬兼施的方式为受众“洗脑”,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往往披挂着“政治正确”的旗号。

“女德班”一般打着传承传统文化的旗号,号称是为家庭、社会和女性好。例如,有的宣称要以女德教育为社会良药,“涵养女性品德,树立家规家风,纯化社会风气”,有的宣称要“将儒家思想的精华和现代女性的独立、智慧相互融合,教女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家庭困惑、战胜职场性别差异”。“女德班”还往往将封建礼教的内核加上社会和谐与稳定、经济发展等社会大势的包装,将传统与现代、佛学与党性等加以糅合与混搭。

具有反智、反科学、反人权特征。

如不少“女德班”“老师”通过讲述荒诞故事、展示“摸手看病”等超能力招揽信众,用因果报应等控制学员,有的还用恐吓的方式威胁女性,称如果不恪守他们所称的“女德”就会倒大霉:“为什么当代人有那么多的妇科疾病,那么多的子宫癌、乳腺癌?因为她们不会做女人,不懂女德。既然你阳刚、强势,那上天看到了以后,就要收回你的女性器官。”“不学习传统文化得胃癌”,“如果要做女强人,就得切掉子宫、切除乳房,放弃所有女性特点”。

部分“女德班”存在违背公序良俗甚至违法情况。

不尊重学员人格与人身尊严,以霸道甚至暴力、侵犯人权的方式树立自身的绝对权威,号称是对学员的考验。如东莞蒙正国学馆要求学员磕头鞠躬,有的磕得头都晕了;2017年辽宁抚顺的“女德班”视频中,出现学员擦洗便坑并称自己的心比它还脏、在公众面前磕头认错的行为。个别机构甚至存在对未成年人打骂乃至造成重伤的暴力行为,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例如媒体就报道过在河北保定某“女德国学班”上9岁女童遭到毒打、手指脚趾骨多处骨折的事件。为了达到“教化”的目的,教学视频中还使用大量血腥图像,画面让人十分“辣眼睛”,话语也让人恶心不适。

来源/转自妇女研究所官方微信“性别研究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