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理学堂 >恋爱婚姻 > 当面对真实的原生家庭时,你最需要做的是,无须自责
当面对真实的原生家庭时,你最需要做的是,无须自责
  • 发表日期:2019-05-27
  • 点击量:603

有一个女子在网站上公开了她自己的原生家庭,在她的原生家庭里。父亲是一个不善沟通、淡泊名利且性格暴躁的人;而母亲已是一个野心勃勃、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且不善社交的人。

除了看父亲发脾气和张牙舞爪的样子,从来不曾面对自己安静的聊天或者谈过心。而母亲口中的父亲,既不是一个好父亲也不是一个好丈夫,在女儿面前把老公数落的一无是处。父母不合、鸡犬不宁。

这便是她全部的童年,渐渐的,她一直觉得可能是自己不够好,所以,父母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爱,她无数次的觉得自己不存在,如果她离开了,他们应该可以消停的认真的过日子。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这个就是典型的,在孩童时代,孩子会把父母的情感投射到自己身上,会觉得父母不合或者争斗都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这样的孩子敏感又脆弱。因为没有获得父母的呵护和爱,所以,只能自责。因为不能攻击自己最想爱的人,只能攻击自己。

而这位母亲因为没有能力处理家庭关系,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将自己要承担的部分传递给了女儿,要求年幼的女儿一起分担她的情绪和困扰,将心理的垃圾全部倾倒给子女。却不知铸就了女儿一生不幸福的阴影,也毁了女儿的性格成长。

或许,在这样的家庭模式里,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自己的影子,家庭里的鸡飞狗跳,我们看得还真是不少,父母之间又不懂如何维系爱情,又不懂如何呵护子女。于是上演了真实版本的不幸婚姻,并且传递给下一代。

所谓的不离婚,为了孩子的说法只是自欺欺人的幌子,本质是自己不敢离开,但却借孩子的名义来实施绑架,着实令人憎恨,他们作为父母从来都不懂得什么是为人父,为人母。作为父母最最需要的就是做好孩子的榜样。

你如何不爱护自己的家庭,孩子就会看在眼里,伤在心里,将来就会在家庭之爱里迷失,因为谁都不想要这样的婚姻,如果她们能够找到更多的榜样,那是万幸,如果找不到,那么就会陷入你们的破碎家庭的泥潭里,动弹不得。

家庭是孩子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那是她唯一的来路,没有选择。但在出了娘胎以后,却无法感受到家庭之爱,对她们来说极其的残忍,而当生活的现实就是如此,你也拥有了如此不堪的原生家庭,该如何面对呢?

或许对于这些遇到过悲惨童年或者恐怖记忆的孩子们来说,对于这种无力感和绝望感的体会尤其深刻,需要她们更加勇敢,更加独立,才能渡过。

就像苏明玉那样,作出一个抉择,我们要像苏明玉学习的最最关键的一条时,在面对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是自己的问题,也不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不值。正是因为觉得自己值得被爱以及自己没有问题的信念支撑下,才能够独立的踏上征途。

一旦你认同了自己有问题,或者你自己不值得被爱的那一刻起,你或许就失去了先机,失去了抗争的动力。失去了自己生存的根本,那就是相信自己可以的的信念。人一旦失去了信念,那么就如同一具行尸走肉,令你想动不能动,生不如死。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令自己难以启齿的原生家庭,令自己觉得羞辱,无法告诉任何人,觉得自己被伤害的时候,只能面对事实,并且接纳父母的无知或者无能。也无须期待她们的认可和等待那永远无法得到的爱。不如自己选择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重新建设自己的心理体系和信念,为自己的人生去搏击。抛开她们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去需求解脱和重生之路。经过多人验证之后,这条路是最切实可行的,也是真正可以令你走出伤痛的最佳路径。

父母的人生你无法干预,在那个家庭里你并非主角,所以你只能按照她们的剧本来生活,但你长大后,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剧本,重新书写自己的剧本,从原来的思维、性格、依恋模式、沟通影响、无爱的感受中全面脱胎换骨,这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手术。

将自己的伤口和不堪暴露出来,看清楚为何而伤,什么东西可以打开你的情绪按钮,控制你的人生,找出你的思维模式,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消极思维模式,看看自己的性格成因,看看自己的依恋模式,看看自己的沟通模式,你会发现,你无时无刻的不被父母所影响。

甚至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父母那样的人,那种你憎恨无比的人。所以,心智模式的影响意义深远。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实施蜕变,就从你认可自己,接纳自己的那一刻,你是值得被爱的,你是如此的优秀,经历了这么多,还是那么的顽强不息。

所以,我才说:当面对真实的原生家庭时,你最需要做的是,无须自责。不要把这一切都归咎于自己。小时候或许你会觉得无力,但现在你是长大了,你可以有机会独自建立自己的家庭,你有机会重新改造自己的动力体系。不要错过这个重生的机会,人生不会有太多的机会,认识到了就赶紧去实施吧。

希望大家都可以从各自的原生家庭中走出来,不要去改造父母,只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即可。然后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真实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