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理学堂 >恋爱婚姻 > 让单亲妈妈勇敢前行、活出更美
让单亲妈妈勇敢前行、活出更美
  • 发表日期:2019-04-03
  • 点击量:8144

单亲妈妈是一个庞大而隐秘的群体。往往面临不少困境。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观念的变化,我国的离婚率正在不断上升,离异家庭逐年增多。有数据显示,中国离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但离婚时,只有1/6的男人选择要孩子。这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单亲妈妈正在承受着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

对于单亲妈妈这一庞大而隐秘的群体,如何让她们勇敢前行、活出更美,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

拿不到抚养费,一个人支撑太难

雪莹(化名)和家暴她的丈夫离婚后,独自带着14岁的女儿生活。当初离婚时,法院虽然判决雪莹的丈夫每月按照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支付抚养费,但离婚多年,她一分钱的抚养费也没有收到。因为学历低,没有什么技能,又要照顾女儿,雪莹只能做小时工补贴家用,每月的收入不足3000元。“这样的收入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想给孩子报兴趣班什么的,根本拿不出钱。”雪莹说,现在孩子上中学,正是花钱的时候,可只靠自己一个人支撑,实在是太难了。“孩子父亲离婚后就联系不上了,也根本不能指望从他那里拿到抚养费。”

更让雪莹担心的是,女儿告诉她,最近小区里有个中年男人总是想“欺负”她,让她感到很害怕。“如果我的经济条件好一点,就可以考虑搬家或者采取比较强硬的手段。但现在以我的情况,就只能告诉女儿,离坏人远一点。”雪莹说,离婚后,因为一个人要负担全家人的生活,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可找孩子父亲要钱更是难上加难,最终也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

“2011年离婚时,孩子6岁,刚上一年级。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钱,也没有亲人帮助。每个月300元的抚养费,前夫都不给。”和雪莹一样,晓梅(化名)也是一位单亲妈妈。为了维持家庭开销,她白天做小时工,晚上接孩子回家后,再去烧烤摊打工,经常到家时已经凌晨3点。“每次出门看到孩子趴在窗口喊:‘妈妈你早点回来’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流泪。可是没有钱,陪伴孩子都成了一种奢望。”

根据我国婚姻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抚养费包括教育、生活、医疗等费用,夫妻双方原则上各承担50%。离婚后,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父母一方,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额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有特殊情况的,如子女长期患有重大疾病或子女残疾的,可适当增加。但实际情况是,且不说收入多少难以界定,拿不到抚养费已成为单亲妈妈群体中的普遍现象。

“据我们统计,有超过8成的单亲妈妈无法得到前任配偶足够的抚养费,需面临阶段性或持续的经济压力。”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方舟家园”项目负责人丁姝彤介绍说,在常年为单亲妈妈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她发现大多数单亲妈妈都面临着前夫从未按月支付孩子抚养费的窘迫。虽然有些单亲妈妈在离婚后,她们的父母会帮忙一同照顾孩子,以减轻她们的生活压力,但也毕竟只是少数。“而且越是低学历、低收入的家庭,拿不到抚养费的情况就越普遍。”

许多单亲妈妈反映,抚养费不仅数量少、落地难,而且其规定中尚有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法律规定抚养费只负担到儿女年满18周岁,但18岁仅仅是上大学的年纪,大学以及之后的学习费用对于很多单亲家庭来说,仍是不小的负担。“因此,单亲妈妈们都希望法律能够更加完善,同时,在抚养费的落实上加大执行力度,让她们不再一个人苦苦支撑。”丁姝彤说。

父母都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对于单亲妈妈来说,孩子无疑是生活的重心。但在子女教育过程中,除了经济压力外,单亲妈妈难以承担起父亲角色这个事实,也让她们倍感无奈和失落。

李静(化名)在儿子4岁时选择和丈夫离婚。离婚后,李静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丈夫也几乎不来看孩子。“开始我也不愿意让前夫见孩子,但慢慢地,我发现孩子在没有父亲关心的环境下成长,开始变得粘人、胆小。一些同龄人该从父亲那里获得的知识,他也无从得知。”李静说,从那一刻起,她明白了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并认为即使是离婚了,作为孩子的父亲,前夫也有必要承担起关心和教育孩子的责任。

此后,李静开始督促前夫多来看孩子,让他有时间就尽量多陪伴孩子。“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困难。他不愿意来,或者说好了来最后又爽约。为了能让他和孩子建立起比较正常的亲子关系,我整整用了3年。”如今回想起一个人带孩子的艰辛,李静还颇为感慨。她告诉记者,在社会普遍缺乏男性教育工作者的当下,仅靠单亲妈妈一人,是很难给孩子构建一个完整的成长环境的。希望法律能够明确规定父亲的探视义务,让孩子在更加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对于离异家庭来说,一方面是父亲不来探视孩子,而另一面,则是很多母亲被无端剥夺了探视权。

王晗(化名)因遭受家暴和丈夫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了男方。于是,5岁的女儿被带到了远在山东的爷爷奶奶家。为了见女儿,王晗找到前夫老家,却被前公公劈头盖脸地打了出去,就是不让她见孩子。无奈之下,王晗只能通过各种办法,打听到了女儿上学的学校。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非常理解王晗的情况,安排她在班级的后门悄悄看孩子,并把孩子叫起来在讲台回答问题。王晗和老师约定,请他询问孩子的饮食起居,以及是否想妈妈。“后来老师告诉我,孩子说家里人告诉她,妈妈是坏人,不要她了。可孩子其实很想妈妈,只是不敢实说,怕奶奶骂她。”王晗说,老师的话让她既心疼又心酸,她想见孩子,可又怕孩子爷爷奶奶发现后藏匿孩子。“见不到孩子,我的心都要碎了,可又能怎么办呢?”

丁姝彤介绍,目前,一些离异家庭,尤其是农村的离异家庭,存在“暴力藏娃”,不让母亲或者父亲探视孩子的情况。特别是有的父亲或者爷爷奶奶,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出于传宗接代的初衷,从母亲手里强行抢走孩子。既践踏了母亲的权利,也无视孩子的权益。对此,丁姝彤呼吁,在判定离婚案件的时候,在抚养权问题上,除了考虑经济条件外,应该更多考虑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同时,希望能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执行力度,帮助有困难的单亲妈妈解决实际问题。

关爱单亲妈妈群体,助力她们走向新生活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开始关注单亲妈妈的生活状态,帮助她们走出困境、迈向新生活。

去年12月,唯品会公益、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发布了首份全国性单亲妈妈生活现状与服务需求调研数据。调研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成都、西安、长沙、天津、南京10个城市超过1000个单亲家庭作为样本,从经济、心理状态、亲子关系、个人成长、社会支持等方面全面了解单亲妈妈群体现状。

调研显示,单亲妈妈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子女教育与心理压力,在家庭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的低谷期亟须社会支持。其中,近5成单亲妈妈因觉得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而感到亏欠。因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超4成单亲妈妈在进入单亲状态后安全感降低。27.2%单亲妈妈在婚恋、就业、他人言论等方面感受到不友好态度,超过一半的单亲妈妈介意公布自己单亲身份。超过6成的单亲妈妈表示前任基本不参与孩子的教育。超4成单亲妈妈迫切需要社会的支持与服务,服务需求涵盖单亲父母正面形象宣传、生活情感关怀、单亲父母自助群、法律及心理服务等。同时,也有近6成的单亲妈妈表示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正在重拾撑起自己和家庭未来发展的信心。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社会支持对处在低谷期的单亲妈妈尤为重要。”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调研报告总负责人蒋永萍表示,“让我们欣喜的是,单亲妈妈是有撑起自己和家庭未来的强大潜力的。更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到单亲妈妈赋能中来,为她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进她们不断成长。”

丁姝彤也介绍,“方舟家园”作为为单亲家庭送去温暖和力量的公益组织,从成立以来,就常年为单亲妈妈组织社会性别培训、心理减压工作坊、亲子沟通夏令营等活动,并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法律咨询。“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单亲妈妈能够勇敢前行、活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