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学阶段后,由于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与异性同学的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家长对于孩子与异性交往,如临大敌,生怕孩子“早恋”。我认为对于孩子青春期与异性交往不必过度紧张,家长更需要的是学会如何引导孩子学会与异性正常交往,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分寸,教育他们在异性交往要遵循一定的交往规则。以下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要教育孩子做到自然交往。
所谓“自然”,是指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举止、情感流露以及所思所想做到自然顺畅,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要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对待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的关系不要因为异性的加入和存在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男女生交往要理智从事,注意自尊自爱,言谈举止做到文雅庄重,不宜过分亲呢,也不宜过分冷淡。
2. 要教育孩子做到适度交往。
所谓“适度”,指的是与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接受。男女之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明确责任感,这是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少男少女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建议孩子在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在谈话时,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距离要有必要的分寸等。
3. 要教育孩子做到自尊自爱。
言谈举止要文雅庄重,切不可出现勾肩搭背之类的行为,更不可搔首弄姿,卖弄风情。异性的过分亲昵行为,不仅会使你显得轻浮,引起对方反感,而且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交往时都要学会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意愿,不可强迫对方服从自己的意愿。学会自爱,爱护自己的尊严和名誉,珍惜自己的人品和人格,并且懂得保护自己,要学会拒绝,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4. 要教育孩子做到光明正大,不要躲躲闪闪。
异性同学的广泛交往,对孩子自身的学习、思想都有促进和帮助作用,也有利于情绪的振奋。当异性交往时,如果过多地单独待在一起,往往容易超越普通交往的界线,过早萌生对异性的情爱。所以家长应教育孩子,在与异性交朋友时,切忌躲躲藏藏,要坦然自若。
5. 孩子如果出现异性交往过密的情况,家长要增强引导的智慧。
“异性交往过密”可能是最容易让家长和老师神经过敏的字眼,一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和异性同学单独在一起,就怀疑他们“交往过密”,如临大敌,千方百计地阻止他们的交往,有时是“一棍子打死”,丝毫不听孩子的辮解。其实,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异性交往,要把问题看淡一些,避免给孩子造成多管闲事的感觉,避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逆反心理。
应该说,中学生的男女交往很少存在恋爱倾向,最多也只是对成人行为一种模仿,如果过多地关注和指责,会误导孩子把本来不是那么回事的关系也就当成了那么一种关系去对待,会更加激化孩子的逆反心态,会让他们把这种情感当做“爱情”去捍卫。所以,家长不要看见孩子与异性同学之间有较为密切的交往,就急于表态,甚至上纲上线,而是应该吁给予恰当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