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红枫热线 >红枫妇女热线 >相关资讯 > 红枫热线案例:我不能自杀,只想出门被车撞死
红枫热线案例:我不能自杀,只想出门被车撞死
  • 发表日期:2017-01-06
  • 点击量:20028


文中均为化名 | 图片来自百度

电话接通后,小馨一直哽咽难言,好半天才说出话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妈妈死不了,只能我死,可我不能自杀,就想着出门能被车撞死……”

小馨今年34岁,海归,未婚,原先在一家文化广告公司搞设计,为了装修房子特意辞职。房子是一年前贷款买的,终于拿到钥匙,开始装修了,才知道比想象的还要艰难一万倍。装修材料是早就货比三家,千挑万选定下货的,关键是要按程序先后送达;装修公司似乎也应该万无一失按图纸和进程施工的……可一旦开工,却总是出岔子,让她焦头烂额,烦不胜烦。

最要命的,还是妈妈的态度。“爸爸一年前因病去世,妈妈是我唯一的亲人。赶上装修这么大的事情,我工作都辞了,她更应该来帮忙的。可她能为别人的事情跑前跑后,就是不管我!”一说就是:“你是成年人了,这是你自己的事!”,还经常贬低嫌弃我:“你以为你是谁!”“你不是想独立吗?你自己独立去呀!”她甚至说:“你这样的,还挑呢?谁肯跟你就不错了!”我知道,我长得不漂亮,能力也不行,身边像我一样年纪的女孩,一个个早成家生孩子了,我心里难道不想吗?可一个当妈的,居然这样说自己的女儿!那一刻,我真想一头撞死在她面前…… 

“妈妈原先是个小官,退休后没事干,在一个朋友开的公司帮忙,没干多久人家就不让去了。她帮亲戚办事,人家也不领情,她就找我抱怨,我不爱听,她就生气,说将来指望不上我,让我心里特别烦!我们在一起要么不说话,要么一说就吵架!”

“没有房子,盼房子;房子来了,也不一定给我带来好运。”“有了房子,你会更挑剔,更找不到对象!妈妈这话就像个魔咒,时不时在我耳边炸响……”

“妈妈不会死,我只好自己死,我真的活够了,一切都超过我能承受的极限,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作者   侯志明)



专家点评:

大家读完这个故事,对这位来话者会有什么印象?你觉得这像是一个年过三十的女性,而且是个留过洋的海归,所遇到的是无法解决的难题?以至于与母亲的关系僵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程度?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首先,这位女性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房子买下了,装修方案定下了,装修的材料也买好了,只因材料送达的时间先后不一,装修的程序需要做调整,这本是装修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竟然让这位女士感到焦头烂额,烦不胜烦,甚至到没法活的程度,说明这位女士处理生活的能力实在太差。

第二,她虽然已是成年人了,但是仍然严重地依附于母亲,就因为装修的事母亲不肯插手,竟然发出绝望的呼喊,而且将自己婚姻的无果也归罪于母亲。这表明她与母亲的关系依然处在共生的状态,始终没有实现在精神上与母亲的断乳。

心理学认为,健康的亲子关系要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共生阶段,母亲与子女间建立起依恋关系,特别是在0-3岁的时期,呈共生的状态。积极的依恋关系给子女带来安全感和爱的满足,使他的身体和心智得到良好的发育。随着子女的长大,母亲与子女的关系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就是分离阶段,子女要逐渐从母亲的庇护中走出来,实现心理的独立,形成自立的人格特征。然后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就是彼此的认同,母亲和子女都成为两个具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两个同为主体的母子之间建立起平等的亲密关系,实现和谐相处。

 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第二个阶段,母亲与儿子实现心理的分离,似乎比较容易做到;而母亲与女儿由于性别相同,相互依存关系更加紧密和复杂,而且往往相互纠缠,使母女间的精神分离显得更加困难。

这位来话者显然是与母亲没有实现好心理分离的一个典型,在成年后依然过分依赖母亲,缺乏自我和自主性。她完全不像一个成年人,倒像一个仍然拉着母亲衣角不肯松手的小女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个发生在80后的女性与母亲之间的冲突,具有时代的特性,红枫妇女热线接到过很多类似的来话。在计划生育的时代,母亲往往会对独生子女过分宠爱,包办子女的一切。特别是中国社会向来有娇养女儿的传统,有的母亲对女儿宠爱有加,事事包办代替,女儿已经长大了仍不放手,形成病态的母女共生关系。等到母亲不得不面对一个低能的女儿时,又会对女儿的表现不满,多方挑剔,于是母女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解决的方法是母亲和女儿都要对这种关系进行反思,重新认识到母亲和女儿都应是独立的个体,正确的母女关系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且彼此认同。母亲要看到,女儿的依赖和低能是自己教育观念错误的恶果。现在要做的,不是一地埋怨女儿,挑剔她的不是,而是检讨自己,并帮助女儿重新建立起自主的意识。对女儿来说,要努力培养起自主自立的观念,逐步消除对母亲的依赖,提高生活的能力,用成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王行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