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朋辈教育?
顾名思义,我们成长了,用我们的经历来教育帮助和我们有类似经历的朋友,这是自我价值的最好体现。
二、如何做朋友?
从概念上讲和我们平时所讲的朋友有不同之处,因为我们是要达到一定目的的。
一般的朋友:选择、好恶、兴趣所在、得到什么……我们这里所讲的是有目的的帮助别人,就与上有很大的不同。
三、注意的要点
1、温暖、热情:让对方感到被接纳、被欢迎,本身就有助人的作用。关注、耐心、认真、循循善诱,同时要多听对方的反馈。(必备的、是真情的流露、贯穿始终、适度——避免产生防御或依赖)
2、真诚:我们要以真实的我出现,表里一致。可使对方有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也是给对方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其受到鼓励,坦然表露自己,得到情感的宣泄,发现真实的自我,从而认识真正的自我,面对和改进自己。
3、尊重:对他们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予以接纳、关注、爱护、无条件尊重(使对方人格改变的关键条件之一)。他知道你要改造他,很可能他会感到压力而拒绝你的帮助。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本身就有明显的助人效果。
必须重视几点:
① 尊重意味着完整地接纳一个人,有人权、有价值、有情感、有独立人格的人。② 尊重意味着彼此平等。③ 尊重意味着以礼相待。④ 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⑤ 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⑥ 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不一味迁就、没有原则、没有是非。要树立对事不对人的观念。
4、通情达理:设身处地进入对方内心去体验对方的情感,用理性考虑和回答对方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对方感到被接纳被理解,会产生一种愉快和满足,可促进对方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会加深之间的关系,增进沟通,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四、怎么做?
1、倾听、问话:倾听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情况,它本身就有助人的效果(对方感到被尊重),是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澄清问题、建立关系、参与帮助的过程。
认真的、有兴趣的、不带偏见和框框的用心倾听,设身处地地感受,要听懂未说出的内容(在描述人和事时所使用的词语和结构,有时比事情的本身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特点),要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对方,理解对方的一切感受和痛苦情绪,不能站在自己或旁观者立场上随便加以评判。
2、内容情感反应、共情:使问题深化、明确,是反应现在的问题。
3、积极关注:对对方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光明面或长处予以有选择性的关注,从而使其拥有正向的价值观。
凡是教育的帮助的工作,首先须抱有一种信念——受教育者、受助者是可以改变的,他们的身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长处、优点,每个人都有潜力存在,都存在一种向上成长的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比现在更好。
注意: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
4、发现亮点予以鼓励:要真实的、诚恳的、有针对性的,用赞许、肯定、表扬的方法,也可让她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潜力,学会自己鼓励自己。
5、内容、情感表达:向对方施加自己的影响,注意措辞的缓和、尊重,同时我们不应该认为自己的忠告、意见是唯一正确的、必须实行的。
6、自我开放: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内容、情感表达。其二就是谈有关的个人经验。注意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说的目的还是要达到帮助的更好的效果(贴近、放松、经验、榜样、增强自信……)。
五、提请注意
1、依赖:自己不思考,无论事情大小,一有困难就希望别人给予主意甚至帮助。这种依赖式信任,阻碍了他们的成长和心理成熟。
2、移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3、人的能力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