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妇女热线开通于1992年9月2日,到2012年已开通了20年。
红枫妇女热线是为社会各界妇女服务的公益电话,来话以北京为主,覆盖全国的大中小城市。妇女在热线中咨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妇女的心声和诉求。因此,红枫妇女热线不仅是红枫为妇女服务的一种手段,更是红枫了解妇女、研究妇女的一个窗口。红枫每年都要对全年的电话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整理。这些数据对于研究当代妇女的心理问题,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在20 年的时间里,求助的妇女的需求,有什么变化?她们关注的问题有什么新的特点?我们觉得,将1992年热线刚开通时妇女来话的数据,与2011年妇女热线的数据进行比较,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来话者的一般情况
从1992年至2011年,红枫妇女热线共接到125541个电话。
我们先来看来话者年龄上的变化。
表格1、来话者年龄(%)
年龄
20岁以下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共计
1992年
14.30
59.00
19.00
7.60
--
99.9
年龄
20岁以下
21-30岁
31-45岁
45-59岁
60岁以上
共计
2001年
1.76
33.06
40.50
17.37
7.31
100
在红枫热线刚开通时,73%的电话是30岁以下的人群打来的,占大多数。但是到了2011年,这个比例降了一半多,只有34.82%。而40-50岁的中年人比例却大幅上升,由原来的26.60%提高到57.87%,超过半数。
表格2、来话者地区分布 (%)
地区
北京
北京农村
外地城市
农村
1992年
59.10
40.90
0.20
地区
北京城市
北京农村
外地城市
外地农村
2011年
48.97
2.58
33.77
1.50
1992年热线的来话者近60%来自北京,没有京郊的电话。40%来自外地城市,农村的比例很低。它说明电话服务的人群主要是城里人。
表格3、来话者性别(%)
年份
女性
男性
1992年
79.50
20.50
2011年
75.56
24.44
从红枫妇女热线建立开始,就有20%-25%的电话来自男性。红枫曾经专门就要不要接男性电话,进行过业务讨论。我们知道,香港的妇女热线是不接男性电话的。我们讨论的结果是,欢迎男性来电话。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男人的问题往往与女人、与婚姻和家庭有关,处理好了,对妇女有利。而且,这也是教育男人尊重妇女,实现性别平等的好机会。
表格4、来话者文化(%)
年份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
大学(含大专)
研究生及以上
1992年
1.2
7.7
32.3
57.3
1.6
2011年
0.5
5.22
13.76
17.11
37.29
来话者的文化水平都很高,在热线开通初期,超过半数的来话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到了2011 年,来话者不仅超过半数具有大专学历,而且有37%的来话者具有研究生的学历。它表明,文化越高的妇女越懂得利用热线为她们服务。
表格5、来话者职业(%)
年份
工人
公务员
职员
无业
商业服务业
1992年
27.10
26.10
36.40
0
0
2011年
4.64
4.55
20.31
7.75
12.12
在1992年,我们的统计还没有将职员与商业服务业分开,因此职员一栏中,包括了商业服务业和科教人员。以1992年和2011年的数据做比较,在1992年,求助者中职员最多,工人和公务员的比例也很高。到了2011年,职员的比例仍然是最高的,工人和公务员的比例却下降了。
表格6、来话者婚姻(%)
年份
未婚
在婚
离婚
1992年
41.20
54.20
3.7
2011年
27.05
46.33
9.30
无论是1992年还是2011年,咨询者的婚姻状况都是以在婚者为最多。2011年,未婚者的咨询减少近一半,而离婚者的咨询却上升了近两倍,反映了社会上离婚人数不断提高的现象。
心理问题咨询提高了7倍
表格7、来话者咨询问题(%)
年份
工作
婚姻家庭
恋爱
妇幼保健
性问题
心理问题
1992年
6.50
23.10
23.50
16.70
9.10
4.10
2011年
3.7
24.79
12.29
1.41
8.86
30.02
(注:心理问题中包括人际关系问题。2011年的心理问题包括各种人际关系。)
这个表格让我们看到,1992年妇女咨询的问题与2011年咨询的问题有很大的不同。在1992年,恋爱和婚姻家庭问题占到咨询总量的一半,由于咨询者年龄比较轻,恋爱问题的比例超过婚姻家庭问题零点四个百分点。妇幼保健问题占到了第三位。咨询工作问题的比例是6.5%,心理问题的咨询比例更低,只有4.10%。
但是20 年后,这个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妇女咨询心理问题的比例竟然上升到第一位,达到30.02%,比1992年上升了7倍!婚姻家庭问题降到第二位,为24.79%。也高于1992年的水平。原来妇幼健康的咨询占到总数的第三位,但是到了2011年,妇幼健康问题不再是妇女热线咨询的热点,这与社会上开通了很多有关妇幼健康的专线,电话被分流了有关。
2011年心理问题咨询大幅度上升,突出地反映了在今日的社会上,女性的心理压力越来越沉重,有更多的人借助妇女热线来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
表格8、心理问题咨询分类(%)
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
精神障碍
自杀倾向
抑郁
人际关系
其他
共计
1992年
50.51
18.51
0.95
12.00
8.40
9.63
100.00
2011年
21.70
8.90
0.68
11.14
42.03
15.54
100.00
1992年咨询心理方面问题的来话者有半数是咨询一般的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是正常心理下的心理问题,是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妇女咨询的问题,大都与生活中遇到一些烦恼和纷争有关,身体感到疲倦不适,不知道如何处理,或者正处在处理过程中,表现出心烦意乱,愤怒,不高兴,情绪低沉、压抑等现象。这类心理问题,通过妇女热线的辅导,比较容易得到缓解,效果是最好的。
从热线的数据看到,在2011年,一般的心理问题减少了近一半,而人际关系的咨询却大幅上升,占了心理咨询问题的近一半,是1992年数据的5倍。这里要说明的是,1992年人际关系的数据,只统计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而2011年的数据涵盖了工作关系之外的朋友关系、邻里关系、亲属关系和上下级关系。
表格9、2011年人际关系统计数据(%)
人际关系
工作中关系
朋友间关系
邻里关系
亲属关系
上下级关系
其他
共计
2011年
30.23
13.02
3.02
32.09
3.02
18.62
100
从工作关系单项数据进行比较,2011年工作关系(含上下级关系)问题咨询的比例,仍然是1992年的4倍。它反映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就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作领域中的竞争日益激烈。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职业关系中的团队精神有所减弱,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大量增加,加剧了职业人际关系紧张的程度。由于社会上存在性别歧视,职业妇女又担负着人口再生产的责任,她们在职业中本来就处在弱势的地位,更深刻地感受到工作中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相处的困难。
在妇女热线中,我们接到属于精神障碍之类的电话,都及时转介到精神病患专业治疗机构,它不属于热线咨询的范围。来话者诉说自杀或有自杀倾向的比较少。因此,我们选择咨询量比较多的一般心理问题和抑郁问题,对数据进行深一层的分析。
表格10、心理问题来话者性别统计(%)
1992年
2011年
男
女
男
女
一般心理问题
12.70
87.30
9.46
87.39
抑郁
8.00
92.00
1.75
95.61
无论是1992年还是2011年,咨询一般心理问题的有近90%是妇女,男性是少数。咨询抑郁问题的妇女比例更高。1992年达到92%,2011年更是超过95%。
表格11、心理问题来话者年龄统计(%)
年龄
1992年
年龄
2011年
一般心理问题
抑郁
一般心理问题
抑郁
20岁以下
3.60
1.20
20岁以下
2.25
0
21-30岁
27.10
30.20
21-30岁
41.45
35.09
31-45岁
54.40
53.70
31-40岁
30.63
40.35
46-59岁
14.90
14.80
41-50岁
14.41
18.42
51-60岁
3.15
2.63
其它
8.11
3.51
共计
100.00
100.00
共计
100.00
100.00
在1992年,咨询一般心理问题和抑郁问题的来话者,都以31-45岁的中年人为主,两项的比例都超过半数。在2011年,由于年龄的分段与1992年有所不同,故分别按原样列出表格。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无论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抑郁问题,仍然是31岁以上的中年人居多,接近半数。另一个情况是,不仅是中年人的心理问题增多,21岁到30岁的年轻人也有40%左右陷入心理的困境。这种情况,与社会上很多的调查数据是一致的。
一些调查认为,有八成到九成的女职工处在亚健康状态,65%面临更多的压力。焦虑程度最重的人群是35岁以下的女职工。女职工最大的压力来自工作: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岗位工作压力、职业生涯发展、职工之间的竞争、摩擦、利益、工作环境、任务和技能。对岗位的稳定性的忧虑,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变得分外突出。
表格12、心理问题来话者文化程度统计(%)
1992年
2011年
一般心理问题
抑郁
一般心理问题
抑郁
初中
8.80
14.60
5.86
7.89
高中、中专
22.40
26.30
16.22
14.04
大专
27.00
24.50
15.32
20.18
大学本科
36.60
27.60
37.84
38.60
研究生及以上
5.20
7.00
6.76
5.26
其它
18.00
14.03
共计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从这个表格看到,在因心理问题求助的人群中,最高的是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群,占30 %多。与热线刚开通的1992年比,无论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抑郁症状,2011年都呈上升的趋势,凸显出高文化层次的女性心理问题的严重。
表格13、心理问题来话者婚姻状况(%)
1992年
2011年
一般心理问题
抑郁
一般心理问题
抑郁
未婚
28.70
26.80
35.59
17.54
在婚
53.80
55.40
40.99
61.40
离婚
17.50
17.80
10.36
12.28
其它
13.06
8.78
共计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从婚姻状况看,在婚者的心理问题是最多的。在1992年,咨询一般心理问题与抑郁情绪的来话者,都超过半数。到了2011年,咨询抑郁症状的来话者,更高达61%。它反映出,结了婚的女性,面临着家庭和事业两头兼顾的困难境地。女性产前和产后的抑郁发病率都很高,而妇女由于其固有的心理特质,比较感性,心理缓冲机制差,她们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表格14、心理问题来话者职业状况(%)
1992年
2011年
一般心理问题
抑郁
一般心理问题
抑郁
教育/研究
9.10
7.90
9.91
13.16
服务业、商业
17.30
14.70
9.01
13.16
职员
19.90
27.10
20.27
17.54
无业
14.10
22.60
9.01
15.79
心理问题来话者的职业状况,数据分析表中分列了16类,这里列举了其中的前4项。从数据看,来话者职业分布比较均衡。它显示出女性的心理问题呈现泛化的现象,不是某一个职业或行业独有的问题。
婚姻家庭问题始终是妇女挥之不去的心结
在红枫妇女热线的咨询中,婚姻家庭问题始终是第一、第二位重要的热点问题。
表格15、婚姻咨询问题分类(1992年)(%):
离婚问题
夫妻矛盾
与子女矛盾
婆媳不和
其它
共计
1992年
35.2
55.9
1.9
3.0
3.9
100.0
夫妻矛盾:
离婚问题
夫妻矛盾
与子女矛盾
婆媳不和
其它
共计
1992年
35.2
55.9
1.9
3.0
3.9
100.0
1992年的数据,将婚姻问题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将婚姻问题进行大致的分类,然后对婚姻问题中最突出的夫妻矛盾再进行分析。在1992年 ,婚姻问题主要表现在夫妻矛盾和离婚问题上,占到比例的90%以上。而夫妻矛盾中,丈夫有外遇又占到一半以上。这种情形与2011年相类似。
表格16、婚姻问题咨询分类(2011年)(%)
丈夫外遇
妻子外遇
性格不合
家务纠纷
对方逼迫离婚
猜疑
2011年
21.07
6.75
14.20
12.66
3.55
3.55
为此,我们将丈夫有外遇作为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表格17、丈夫有外遇(%)
从这个表格中看出,31-50岁的已婚男性,是外遇高发的年龄段。1992年的统计,高达62%的男性,是在31-45岁的年龄段出轨。这个年龄段正是男性走向成熟,事业有成的时期,他们成为了很多年轻女性崇拜和追逐的对象。在2011年,有外遇的男性,在婚的只有八成左右。这是由于社会上两性观念的开放,未婚同居现象相当普遍,在一些未婚的同居者中也存在男性出轨的现象。发生婚外情的男性,婚龄大都在7年到20 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婚姻,已经进入到厌倦期和熟悉期,也是婚姻的危险期。如果夫妻之间没有对情感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精心的维护,有可能出现问题。从有外遇男性的职业状况看,各个行业的都有,没有职业性的差异。由于红枫热线的电话主要来自城市,热线又建在北京,因此来话中北京地区男性有外遇的比例较高,是正常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有外遇的男性文化程度都比较高。在2011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男性有外遇者,占到30%多。
结论
纵观20年红枫妇女热线的咨询电话,我们感到,城市的职业女性,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她们的心理问题呈几倍地往上升高,人群越来越大。显示出有更多的妇女,面临着沉重的心理压力。
在1992年,热线咨询心理问题的电话,只占来话量的4.1%,排在咨询量的倒数第二。但是到了2011年,竟然上升到第一位,是1992年的7倍。这不能不让我们对当前妇女的心理健康状态感到忧虑。特别是,在热线刚开通时,妇女咨询的心理问题,更多的是一般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大多属于局部性、暂时性的问题,当认识改变了,问题解决了,心理的障碍就消除了。而20年后妇女的心理问题,更多地表现出持久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比如在人际关系中的工作人际关系和亲属关系,都涉及妇女生活或工作的主要方面,属于比较长远、比较难以割开的人际关系,而且问题的处理可能会影响到工作的去留或者婚姻的维系。因此这成为妇女们难以解开的心结。
抑郁的问题在热线的数据中,20年前后变化不大。但它是妇女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统计,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为3%-5%,目前,有近3000万人患有抑郁症,其中,女性抑郁症患者是男性的3.5倍。女性的孕产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在中国,产前抑郁症的患病率已高达10%-20%;半数女性产后抑郁。抑郁症已成为女性流行病,必须加以高度的重视。
从红枫妇女热线长达20年的咨询中 ,我们还看到了什么是当代妇女最关心、最纠结的心理问题。这就是,婚姻家庭的稳定问题。无论是在优化劳动组合的下岗大潮中,女职工成为首当其冲; 还是在今天,职业竞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受到性别歧视的妇女,要找到和保住好的岗位日益艰难。但是妇女热线咨询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对于工作这个人生的大事件,热线咨询的比例却很低。1992年仅6.5%,2011年更只有3.7%。而婚姻问题加上感情问题,却是妇女热线从开通到现在,始终是咨询最多、长盛不衰的热门话题,长期占据咨询总量的第一、二位。我们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妇女心理热线中,就连其他危机干预热线、生命热线、青少年热线等,也都是以婚姻、感情咨询为主要内容。
这种现象,反映出妇女深层的意识,这就是很多人仍然以婚姻家庭作为人生的归宿。现代的职业女性全都生长在新中国,很多人还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她们从小接受到男女平等的教育。社会的开放,也为她们施展才智提供了比过去更多的机会。但是在很多妇女的心目中,仍然保留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即使她们已走上社会,从事公共性的工作,但是她们的重心仍然在家庭,主要的精力放在丈夫、孩子身上,工作上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下岗,失业,对她们的生活虽然会造成很大的震动,但还不是致命的,她们还有退路,这就是回归家庭,做个贤妻良母。她们觉得,失去的只是外部世界,这本不属于她。妇女失去了工作,还有家庭这个“窝”可以安身立命,还有丈夫养活她们。但是,一旦婚姻解体了,家庭拆散了,一切都完了,再无立足之地了。因此,在很多妇女的观念中,婚姻家庭是她们人生的归宿,保住婚姻与家庭,是她们生命中头等的大事。一些妇女表现出的无助感、不安全感,集中体现在婚姻家庭问题上。
在红枫妇女热线开通的初期,正是一些在上访中相识的“元配夫人”,组成“秦香莲上访团”,到中南海状告“陈世美”的时刻。有的妇女在电话中声泪俱下,怨恨丈夫的无情,对日后的生活惶惶不安。还有的妇女终日疑神疑鬼,害怕第三者插足她们的家庭,整天跟踪丈夫的行踪,使夫妻关系进一步恶化。20年后,妇女对婚姻问题的咨询,主题没有变,心态没有变,仍然是一副失落自我,弃妇的弱者形象。但是,变化还是有的。随着社会性观念更开放,对婚外情更宽容,离婚率逐年攀升,在妇女热线中,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投诉增多,妇女咨询离婚知识的电话增多,诉说离婚中权益受损的电话也增多。另外,婚姻中的小三儿也敢理直气壮地打来电话问:她的丈夫已经不爱她了,还死缠着不肯离婚,你说怎么办?
据广东省的调查,八成的知识女性受婚姻家庭问题困扰。在这些女性中,70%抑郁、10%焦虑、8.9%恐惧。职场的高风险加重了女性对婚姻家庭的依赖心理。妇联的心理咨询记录中,有高达52%的求助涉及丈夫婚外情,显示出妇女在婚姻中的困境。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是中国第一家民间妇女组织 ,以“关注妇女身心健康,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作为愿景,以“用生命影响生命”、“爱人、爱生命、爱社会”作为理念,以心理咨询和社工工作为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红枫在1992年开通中国第一条妇女热线,除了希望通过热线咨询这种方便、快捷的服务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为妇女们排忧解难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妇女心理的成长。我们在咨询中赋权妇女,唤起妇女的主体意识,帮助她们摆脱依赖的弱者心理,用自己的腰杆挺起身来,自立自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者。
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与志愿者一起,在热线中坚守了20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哭着打电话来的妇女,是笑着挂断电话的。
我们有信心让妇女热线再开通20年,继续做妇女的贴心人、同行人,与求助的妇女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