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接受“反家庭暴力”咨询员的培训以后,曾经有过放弃参加“反家庭暴力热线”咨询的想法,因为我清楚地了解自己是一个“爱动感情的人”,也许是这四十几年的风风雨雨的人生经历,让我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他人在受到伤害时的痛苦,即容易发生“情感卷入”,我能适时地自拔吗?我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吗?我在怀疑自己的能力。
经过反复复习培训内容,我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3月19日下午1点,我准时来接第一次的“反家暴热线”。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四个电话都是有关家庭暴力的,但来话者的需求内容不同,其中第一个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同时也引起我的思考。在这里想与大家共同探讨:
来话者是一位四十岁的女士,她说:“我与丈夫结婚十三年,有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我丈夫是大学中文系毕业,家住农村,家中八个孩子中他最小,也是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当年他和我谈恋爱时,我父亲是干部,有一定的权势。婚后,我丈夫要求我父亲帮他调到某个公司下海去干。97年,那家公司倒闭。我丈夫退出来后一直在抱怨我和我的家庭,他自己开了公司,但效益不好,工作压力很大,他接长不短地骂我和我的父母没给他带来好事,让他这么倒霉,还威胁和打过我。昨晚,他又冲我发脾气,大喊大叫,我害怕挨打,就逃到旅馆里住了一宿。这么多年来,我为了孩子,一直忍受着,他成天在外面跑,家里的事、孩子的事全由我一人承担。现在我也不想和他离婚,原因是:一、怕我提出离婚激怒他,他会做出更伤害我和孩子的事;二是怕我的孩子失去父爱,毕竟他对孩子还是挺好的。现在的问题是我该怎么办?这事我不敢对任何人讲,尤其我父母,他们年纪大了,我怕他们为我担心……”
在耐心倾听完了她的诉说以后,一位忍辱负重而又无奈面对生活的知识女性(本科学历,职员)形象浮现在我眼前,我能理解她为什么不离婚,也能理解她身处丈夫的谩骂、恐吓、抱怨甚至动手等情形之下的那种痛苦和内心的无助感,几年来累积在心里的痛苦被压抑着,自尊和自信全被打骂磨没了,在亲朋好友面前还要装出婚姻很幸福的样子……
“我们可不可以把自己的婚姻视作是真的很幸福呢?”这一问,显然惊呆了我们双方,我说的意思是毛主席说过“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既然准备和他过下去,我们就要研究他。他的表现显然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他正在农村,家境贫寒,有急于致富,做“人上人”的强烈愿望,八个孩子中最小,父母及哥姐的照顾让他产生依赖心理,他是家中唯一的大学生又会让他产生自负,不懂得尊重别人等表现,他当初和你结婚是看中了你父亲的权势,一旦落空,他自己不能面对挫折、困难,他在推卸责任,而这么长时间,你的忍耐使他这种不正常的宣泄行为成为了习惯,看来他的心理上有一定障碍的,如果长期忍受一个心理有障碍的人控制,正常的人也会受到影响,产生恐惧、焦虑、猜忌等情绪,所以我们不能再忍了,要与他斗智斗勇。一方面对男方以施暴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内心压力的行为要坚决说“不”,以免形成习惯定势,我们绝不能再忍受暴力了,或故意伤害等可以用相关法律来保护自己。如《刑法》第260条,第二款有关虐待罪或故意伤害罪的法律条文。如果再受到家庭暴力,要保留证据,以便起诉他。另一方面,我们要明白施暴者一般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心理问题,大致可能有以下类型:
(1)由于过去的痛苦经历,精神上曾受到严重刺激,造成人格障碍,变态,情绪不稳定,不能自我控制。
(2)由于封建传统观念影响,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不尊重妻子独立人格,对妻子强烈的占有欲、控制欲,将妻子作为出气筒、发泄物,作为私有财产随意处置。
(3)自己是一个依赖别人的人,自己没有能力,善于将责任推卸给别人,逃避责任。
(4)在“完美主义”支配下的自虐狂加虐待狂,这种人主观武断,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妻子,自己怎样(一般是苛求自己)也让妻子这样,不成就打骂。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要抱怨黑暗,让我们点起蜡烛,我在处理棘手的问题时,常常想起这句话,现在我把它改为:不要抱怨命运不公,让我们换一种活法;不要抱怨家庭暴力,让我们与之斗智斗勇。“智”就是用法律,用智慧;“勇”就是信心、勇气,勇于面对,勇于挑战,勇于胜利。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要调整过去对婚姻的期望值、看法,来面对施暴的丈夫,保护好自己和孩子。
具体方法有:
(1)保持冷静,控制情绪,有效地避免或躲避暴力。
(2)学习一些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以应对施虐的丈夫和避免自己受影响。
(3)示弱,承认自己不能做,消除对方的依赖心理,让丈夫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4)通过各种途径把你受虐时的感受告诉他,如写信、写日记、发短信等,在不激怒他的情况下想办法与他沟通。
(5)讲别人的故事,找一些有关家庭暴力受到惩处的报道给他看或说给他听。
(6)学会说反话,“戏说”“说戏”讲策略地处理矛盾,避免冲突,增加等待的耐心,允许反复,不论做什么,努力以追求最好效果为目的。
(7)认识到夫妻某段时间不一定是恩爱的,夫妻双方不得已而存在虚伪,认清对方患“病”的原因、背景,理解丈夫的心灵扭曲,内心挣扎的痛苦,适时地动员丈夫来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8)不要用传统观念束缚住自己,拓宽自己的心理空间,其实你可以做很多事,接受婚姻的变化,不将自己的婚姻家庭与别人比较,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自怜自艾只会让我们更痛苦,失去理智。
(9)不要试图向孩子倾诉你的痛苦,有话向妇女热线诉说,我们愿意听你、陪你,而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要脸要面了,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恩爱、和谐,他就能在同学中很有自信,另外孩子想事情简单、容易冲动,我们是成年人,承受能力强,让我们自己来面对。
(10)不要在意别人对你的议论和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关心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自己认为有利于家庭的事就去做,因为婚姻是你自己的,你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
(11)斗气不重要,惩罚对方也不重要,人的生命安全最重要、最宝贵。
(12)强迫自己忘记过去不愉快的经历,因为它会给我们带来伤痛,要求自己只面对今天,每天处于“归零”的心理状态,就像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最近几期的《读者》登载着几篇“晃动着我固有价值观念”的文章,其中有篇《面对危险,你是超人吗?》让我们摈弃侥幸心理,对存在的各种危险心存一份畏惧,小心防范,不轻易冒险……我由此推论下去“小心面对你有心理疾患的丈夫”,“用智慧避免我家的家庭暴力”,“丢掉婚姻中的‘应该’和‘侥幸’,让我们用心去‘经营’”,“婚姻没有输赢,得到和失去都是相对于时间而言的”……
对于身处家庭暴力环境,又不想以离婚来摆脱家庭暴力的妇女,我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要调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变被动受虐为主动应对,调整心态,逐步减少,进而消除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