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红枫志愿者 >志愿者园地 > 红枫培训有感
红枫培训有感
  • 发表日期:2008-11-19
  • 点击量:4133

曾经也参加过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总感觉像是在作秀,几个小游戏、几句核心点,几个众所周知的经典小例子,使劲儿的听都找不到几个刺激点,最终什么都没记住,甚至连为什么来参加的培训都不明白了。然而在红枫,这短短两天、十几个小时的培训却真正刺激了我。
    
      首先是培训特点,四位老师的授课风格虽然都各不相同,每个人都自成体系,一气呵成,具有很清晰的逻辑性,但同时她们都注重如何在短短的三、四个小时以内集中把一个点说清,讲透,使之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比如,杨眉老师贯穿始终的“咨询关系比方法、技术更重要”。王玉老师的“人性的总的看法”。王凤仙老师讲解的“志愿精神”。乐平老师的“社会性别与性别视角”。表面看来,这两天我们只学习了这四个点,但每位老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具体的案例、学员的实践互动,使这几点融入了我们血液。尤其是乐平老师通过那两个案例让我们真正明白了 “性别视角”。以前虽然知道咨询时应该保持“中立态度”、“非评判性态度”,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虽然在技术上注重了技巧,可往往还是觉得我是为你好,不由自主的就以自己的看法引导来访者,本质还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了来访者。对于“性别视角”这一点,虽然我自认为还是蛮注重女性权利的,可现在发现在很多方面,自己还是受文化和制度的影响,被动的接受了许多观念。乐平老师课上提到了影片《时时刻刻》,记得去年我看这部影片时,并没有看懂,只记得看后觉得很郁闷,那天培训后又重温了一遍该片,在郁闷与压抑中却感到了一丝丝的自由,Virginia Woolf在火车站那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有点明白为什么《Mrs. Dallway》有如此大的魅力影响了不同时代的女性。
    
      其次,老师的讲课风格。杨眉老师通过案例互动,既让学员有了亲身实践的机会,又让学员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及时的点评使关键的知识点在实践中记忆深刻。同时杨眉老师柔和的声音、亲切的笑容、敏锐的觉察、干练的风格,让我觉得这点点的细节构成了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的形象。王凤仙老师清晰的概念、理性的总结以及问题提出的方式,既澄清了我的一些认识,又引发了思考。乐平老师的课程设计,既有趣味、形式丰富,同时又有逻辑贯穿且集中突出一点。提出了“性别视角”、“常态失败”、“知识不足”等问题,让我在今后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乐平老师给我的感觉既温暖又有力量。
    
        最后,几位督导老师在红枫都干了十来年,希望自己今后能与红枫共同成长,也能陪伴红枫经历风风雨雨,在阳光下展现丰富内涵的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