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英,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主讲硕士生核心课程“人生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本科生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心理学”等。 近年来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项目、学校基础研究基金等10余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北京市和校级优秀成果奖6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和参编教材与著作10余本。在国际心理学大会、国际心理治疗大会等重要的国内外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并获优秀论文奖多次。2009年4月,入选首批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红枫中心专家团专家,热线督导,第三期志愿者。一下文章为李林英在研讨会上的讲座稿摘编。
如何解决婚姻中的冲突
——第三期志愿者 李林英
如果夫妻两个人的兴趣、观点或意见不同,而又各持己见时就会出现冲突。很多人认为冲突是不好的,因为它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然而,冲突本身并不必然伤害相互间的关系,而是我们在处理冲突时使用了有害的方法。所以我认为,重要的不是避免或压抑冲突,而是寻求冲突的解决方法。 两性差异、经济、婚姻危机、性格不合、夫妻角色期待不同等都是引发夫妻冲突的因素。男女双方常常忽视这种差异,以待己的方式待人,各自站在自己的一方努力地争辩,使得两性间的冲突不断,而这并不是谁的过错,只因为彼此对两性的差异不了解。 一、两性间的差异: 两性最大的不同点在其大脑。 这一差别影响到两性性格、行为、思维方式、特长、能力等方方面面,进而形成男女的各自优势。这是近年来人体科学的一大突破性发现,被称为第三性征。 具体说来男女的大脑差异首先是大脑结构,其次是大脑功能,第三是智力优势各有千秋。男女在表露自己时,是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如果不了解这些用语的真正含义,就会产生误解。比如,一位妻子对丈夫说:“你从来都不关心我”,丈夫回应说:“不对,昨天你身体不舒服,不是我做的饭吗?”妻子使用“从来都不”这样的用语,并不具有真正的特指作用,她只是想表达自己当时被忽略的心理感受,她想要表达的是丈夫当时给她的关心和体验不够;而丈夫则只注意到了“从来”这个词用的不准确,因此,急于从实际中找证据以表明自己的关心。 这就是两性表露上的差别,女性在表露时的语言特点有:多使用感情色彩浓的语句,易用概括性强的语句,身体语言多。男女两性在感情的表露方式上也存在差别,男性往往很少表露或是直接表露,而女性就显得较为含蓄,多采用非直接的方式,希望男性能够猜透她的心思,她们认为直接表露出来就没有意思了。很多男性此时就会显得束手无策,女性也就扫兴结束。 这些差异并非哪一方故意造成,而是男女特性所致,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要改变对方,而是了解这些,并学会理解对方。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人们都可能遇到压力,但男女两性对待压力的应对方式很不同。男性在遇到压力时,一般会自己思考或找同性朋友谈论,但很少主动向女性谈论他们的压力。他们一是觉得谈出来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还会给别人增加负担和压力;二是谈出来怕有损自己的尊严,向女性表露自己的压力多少有些示弱的感觉。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女性会觉得这是对自己不信任、不亲密的表现。女性在遇到压力时,多喜欢向自己亲密或信任的人倾诉,她们寻找的是一种情感支持,需要的是理解和关爱,男性的耐心倾听会让女性感到满意和被理解。 基本感情需求不同 男女两性在各自的基本感情需求方面是有差异的。女性最主要的情感需求是关心、理解、忠诚和尊重;而男性最需要的是肯定、信任、赞美和鼓励。男女两性都需要满足自己的基本情感需求,可是如果他们各自都不考虑对方的需要,将很难有好的结果。这就如同一个钓鱼爱好者,他要是想钓到鱼,就必须用鱼饵,鱼饵就不能是钓鱼者喜欢吃的而必须是鱼所喜欢吃的。 沟通方式不同 女性常常抱怨说,跟男性说话时,对方要么根本不听,要么听了也不理解。男性也总是抱怨说:女性不理解男性以及他们的需求,女性甚至连自己的感受都表达不清。当有了不同意见,或因为一些事情感到生气、失望时,人们很难像平常那样以平静的心情进行交流,双方会产生误解,互相责备,一场唇枪舌剑甚或是“战争”就在所难免了。 总之,男女之间的差异是的确存在的,但无论是来自于遗传基因还是从小受到许多不同的社会活动的影响而改变了大脑的结构,这都是客观存在的,这并不是问题,重要的是需要了解这些差别并有目的的去调整各自的方式,以达成两性的和谐。 二、婚姻需要学习和建设 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这大概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我们可能掌握很多知识,但常常不了解我们自己和与我们有亲密关系的配偶。我们很少从家庭、学校的教育中学习有关爱情、婚姻的内容,而很多时候还要靠我们的直接学习获得,这又常常付出很高的代价。 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而婚姻是与多数人的关系。我们认为婚姻的知识在我们的知识结构中是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爱的需要,包括被爱和爱别人的需要是我们的内在需要。爱的能力,包括表达爱、接受爱、发展爱以及承受失爱的能力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需要后天学习的。 爱是艺术——需要学习,才能培养 爱是生命——需要时间,才能成长 爱是接纳——需要了解,才能适应 爱是满足——需要双方,才能共享 爱是给予——需要牺牲,才能获得[1] 首先,恋爱是爱情和婚姻的基础。人们在恋爱的过程中,相互了解,以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一半,而不是寻找最好的那一半。两个优秀的人走到一起,不一定组成一个幸福、和谐的婚姻,他们可能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走,但从不相交,没有融合,就很难找到契合点。 婚姻关系中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多重关系,我们认为夫妻关系是婚姻关系中第一位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婚姻中的夫妻并不认为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当孩子出生后,妻子的精力和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了, 丈夫倒成了家里的“第三者”。也有的丈夫认为,母子关系是不容动摇的,自己的母亲再不对也是不容妻子反对的。这种极端僵化的思维方式,是很难处理好妻子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的。 婚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亲密、最复杂的一种。一个人最初的亲密关系是和家人的关系。家庭生活的亲密性必表现在家庭的凝聚性、适应性和沟通上。相爱总是容易,相处却是太难。忽视沟通,就意味这同床异梦的到来。 亲密是夫妻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当男女双方了解并重视彼此的差异时,男女关系可能经营得较顺利。男人需要了解——女人视亲密为分享讯息、感情、秘密和想法,常常以自我表露的方式叙述,“我真的需要你来,你使我觉得好温暖”,女性的亲密是表达式的。女人需要了解——男人对亲密的定义是实际的帮助,互相协助和作伴。男人的亲密是行动式的。了解男女对亲密关系的不同理解,以便协调婚姻关系。几乎所有研究婚姻家庭的人,都认为女性对亲密的要求高于男性。共同生活需要学习,学会有效地沟通更是一门必修课。沟通中,有语言的部分,也有非语言的部分。如果我们不说,别人是不知道我们的想法的,同时非语言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也要注意过程和应用。“我心理爱着就行了”,不知用语言表达情感的重要性。沟通是婚姻关系的基石,通过沟通,可以自我表露,通过自我表露有可发展亲密关系。婚姻关系是一种非常高度、亲密、分享的人际关系。良好沟通的情形包括:①经常讨论每日所经历的快乐事件;②感到他们所传达给配偶的信息是常被了解的;③讨论彼此所分享的兴趣;④较少中断沟通或闭嘴不谈;⑤较常互相对谈个人的问题;⑥经常共同讨论一般事物;⑦对配偶的感触较敏感,而且体谅对方的心情;⑧更能自由自在地讨论隐私之事;⑨更能领会对方当日的感触等。[2] 时常有人问,到底什么是美满的婚姻?良好的夫妻关系有什么标准?虽然不同的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也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有以下共识: 具有共同的或彼此接受的价值观念; 对配偶的幸福和发展由衷地关注; 在共同生活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并容忍存在的分歧;对婚姻关系中各种支配权及决定权的平衡及认可。 三、你就是幸福婚姻的导演 冲突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的。虽然冷静分析,没有一件事情是原则问题,但它就像细菌吞噬着曾经洁净无比的爱情。比如,丈夫不爱收拾,习惯将衣服、书随手扔,沙发上,床上,厕所里,甚至厨房里到处都是。然后就是妻子苦口婆心的叮咛,屡教不改之后就是边收拾边生气的责备。 婚姻中的这类状况往往因怠慢和疲惫积满灰尘,冷却了两个人曾经沸腾的心。爱情可以凭直觉和冲动在刹那间引爆,婚姻需要的却是细水长流般的经营,是午夜梦回时的踏实,是激情沉淀时的安宁。但正因为人们倾向于把恋爱看作是飞扬的,把婚姻看作是平实的,所以当人们品尝过恋爱后再来经历婚姻,便对那种由绚烂归于平淡的格局感到不满足。其实,婚姻如镜台,需时时拂拭,你就是自己幸福的导演。况且,既然选择了婚姻,选择了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把“了解”转成“理解”呢?
(作者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