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研究论文 > 半邊天家園——一個反對家庭暴力的模型
半邊天家園——一個反對家庭暴力的模型
  • 发表日期:2011-10-10
  • 点击量:5274
北京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
名譽理事長 王行娟
 
      2001年至2005年,北京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與天津市婦聯合作,在天津市河北區鴻順裡街道建立了半邊天家園,以反對家庭暴力為切入點,以婦女的成長與發展為重心,開展“家庭問題社區干預的實驗專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實驗的社區,不僅家庭暴力個案大幅下降,而且提升了婦女的家庭地位,實現了民主平等家庭的建設,促進了社區的和諧。目前,這個模型正在全天津市推廣,被譽為“和諧天津的新支點”。

 

一、        半邊天家園的特點

(一)   首創以理念為先導、指導活動發展的先例。這個理念就是以人為本。
      2001年專案建立時,紅楓中心即與天津市婦聯達成一致的意見,將以人為本作為專案的理念,並將此理念貫穿專案的始終。

     以人為本的哲學觀念,最早創立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王朝的理論基礎。隨著世界歷史的發展,它已經成為完整的思想體系,是全人類最先進的文明和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很多國家把它作為立國之本。以人為本的理論還進入了很多以人為主要對象的學科,成為這些學科的哲學基礎,對人們的信念和行動產生深遠的影響。

以人為本,其基本內容是把人放在中心的位置,一切從人出發,一切為了人,為了人的幸福,為了人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它肯定人的價值,稱頌人的特性和理想。它注重和提高人的生活品質,關注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強調人的自由意志、品德、努力和才能。它推崇人的感性經驗和理性思維,提倡用知識造福人類。 

      半邊天家園在反對家庭暴力的活動中,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有重要的意義:

      1、 婦女是家庭暴力主要的受害者緣于社會的性別歧視。以人為本,對婦女來說,就是要做到以婦女為本,把婦女放在與男子同樣的中心位置上。由於我國長期處在封建主義社會,封建宗法主義所宣導的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觀念根深蒂固,而且通過村規民約在代際中傳承。雖然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就宣導男女平等,2005年還把它作為基本國策寫進了《婦女權益保障法》,但是性別歧視的現象仍然廣泛存在。很多男人認為,打妻子是男人的權利。只有徹底改變社會歧視女人的傳統觀念,實現以婦女為本,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家庭暴力的現象。

      2、 政府與執法人員中“法不進家門”的陳舊觀念是受虐婦女得不到法律保護的主要障礙。一些執法和司法人員混淆了公權力與私權力的界限,認為婦女在家庭中挨打是私事,“清官難斷家務事”。因此確立以人為本作為活動的基本理念,就有了調整政府與執法人員同婦女關係新的思想與行為準則。

      3、 一些受虐婦女以及一些弱勢的婦女群體,由於她們在社會角色定位、教育、就業等資源的擁有上均處於不利地位,其行動受到限制。在權利受到侵害時,一些婦女表現出的軟弱和依賴等缺陷,主要是社會造成的。從以人為本的觀念出發,我們就會看到,她們存在改變現狀的願望和潛能。在他們的生存、自尊和歸屬的需要得到解決之後,她們會向更高層次的需要,即人的全面發展的方向邁進。這就是說,她們現在是弱者,但他們可能變為強者,成為社區建設的受益者和推動者。以婦女為本,就是要在維護她們的合法權益的同時,關注和促進她們的成長和發展。不應該是簡單地把她們作為弱勢者去保護,而是把賦權作為目標。

      2003年底,中國共產黨在十六屆三中全會的公報上,第一次將以人為本確立為科學的發展觀。2004年,全國人大會議將以人為本寫進了新修改的憲法。半邊天家園的項目,在2001年就將以人為本確立為項目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學性。

 

(二)   將反家暴的活動放在最基層的社區,以社區作為重點,做到服務與求助的就近性。

      我國城市管理制度最大的改革,是由單位體制改為社會體制,原來由單位管理的一些職能下移到社區,單位人逐漸變為社會人。此外,進城務工的婦女和她們的家庭都寄居在社區。社區不僅是女性生活的地方,同時是她們賴以生存的主要場所。可以說,社區是弱勢婦女群體聚集的地方,是各類矛盾聚集的地方,也是家庭暴力受害者最集中的地方。

      過去婦女工作維權的模式主要是在中央、省市及區一級的婦女組織中設立信訪部門,定期開放,接受婦女的投訴。這種模式比較適合處理典型的案例,受虐婦女只有在遇到重大事件時,才會採取這種方式上訪求助。半邊天家園將工作的中心下移到社區,可以貼近受虐婦女,做到服務的可及性,切實解決她們的需要。

      此外,人是生活在社會網路之中的,對人的支援來自於社會網路。與受虐婦女關係最密切的支援系統都在社區中。半邊天家園就建在社區裡,有利於將社區中的正式支援系統(政府行政機構、派出所、法院等)與非正式支援系統(婦聯、居委會等)有效地整合起來,形成對受虐婦女有效的支援網路,開展全方位的救助與服務,充分發揮社會網路的作用。

(三)   心理諮詢服務進社區

       這是一個全新的創舉。半邊天家園在法律服務進社區的同時,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建立了半邊天家園熱線電話、並開展面詢和受虐婦女心理成長小組等服務。

      在剛開始時,這項活動受到了很多質疑,很多人認為婦女需要的是扶貧和法律服務,心理諮詢不能當飯吃,沒有用。但事實證明,在反家庭暴力中重視對受虐婦女的心理疏導,對於調節她們的情緒,提升她們的自主意識,改善她們的處境,動員她們採取行動、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受虐婦女大多陷入心理的困境。受到性別歧視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表現出受虐婦女綜合症的症候群,她們壓抑、絕望、低自尊、自我封閉和懷有罪惡感,認為被打是自己的錯,將男人的施暴行為合理化。結果,她們存在習得性的無助感,對遭受家暴採取逆來順受、委曲求全、聽天由命的態度。一些受虐婦女在心理崩潰的情況下,或者以暴制暴,殺死施暴者、與其同歸於盡;或者自殺,一了百了,釀成了許多慘絕人寰的家庭悲劇。

      因此,對受虐婦女的幫助要從心開始。受虐婦女的需要既有物質的和法律方面的,同時有心理的和精神方面的。她們有更為迫切的被關愛和被尊重的需求,還有重新喚起自我意識和挖掘潛能的需求。這些需求只有通過心理輔導才能得以實現。

      河西區越秀路的半邊天家園把心理諮詢做到居民的家門口。半邊天家園舉辦了“讓婦女遠離暴力”講座,並對受害婦女進行心理輔導,使飽受丈夫拳腳的婦女有了覺醒。有一位婦女經常挨丈夫打,她一直逆來順受。在得到心理輔導之後,她消除了自責,提升了自尊,敢於對丈夫的施暴說不,而且提出離婚。丈夫再不敢小看她,收斂了很多,家庭矛盾得到緩解。

對於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心理輔導,我們是針對個體的特點,分層次進行的。它的流程主要是:

      整個過程是受虐婦女由不自信走向自信,由軟弱依賴走向獨立自主。心理能力的提高使她們有更多的能量抵禦傳統歧視女性言行的干擾而做出正確的自我評價。同時,社會資源的運用和個人資源的挖掘,擴大了她的社會關係網路,也增強了她面對生活的勇氣,有利於她做出結束暴力的選擇。處理家庭暴力的過程,就成為受虐婦女心理成長的過程。

 

(一)   引進志願者機制,建立志願者隊伍,推進居民的社區參與。

      為了在社區中開展活動,半邊天家園從建立時起,就引入了志願者機制,在社區招募3批志願者:心理諮詢志願者、法律服務志願者和社區服務志願者。法律服務志願者一般要求有專業背景,如律師、法律工作者等,其他人員不要求專業背景。在招募以後進行專業培訓,在他們基本上掌握了心理諮詢和社區活動的原則與方法後,上崗服務,由督導給予專業的指導。

      在反家暴活動中引入志願者機制,在當時屬於創新的行動。它不僅吸引了社區中的大批女性報名參加,一些男性居民也要求成為社區的志願者。一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和權益受過侵害的婦女,在她們得到半邊天家園的幫助後,也踴躍報名當志願者,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半邊天家園以關懷人作為志願精神的核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紅楓中心將一貫宣導的“愛人、愛生命、愛社會”和“用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灌輸到志願者的頭腦中,突出了尊重人、理解人、關愛人,平等對人、維護人的權利、尊重人的價值和促進人的發展等特點。

      半邊天家園成了社區志願人員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平臺。定期召開的業務研討會和評估活動,幫助志願者在助人中自助、不斷成長。通過參與社區的活動,不少志願者助人的能力和自我價值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有的志願者買了很多心理學的書籍進行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心理諮詢水準。當求助者帶著滿意的笑容離開時,她們都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她們說得最多的話是“我快樂,我成長”。

(二)   引入社會工作專業理念和方法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大多是弱勢婦女。社會工作專業是維護弱勢人群利益的一門學科,運用這個專業的理論和方法,有助於恢復和增強弱勢人群的社會生活功能,以達到個人、團體和社會的最佳狀態。中國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民政部開始提出民政工作社會工作專業化的設想。2003年,黨中央在《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到了要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婦女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帶有比較濃厚的行政色彩,機關化、行政化的工作作風比較嚴重。怎樣實現婦女工作的社會工作專業化,是婦女工作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半邊天家園在反對家庭暴力的活動中,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大陸創造了一個以婦女為本的社會工作模型。這個模型主要的特點是:宣導性別平等,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具體化、物件化,針對婦女的現實處境開展工作,提高社會的性別敏感度;在個案、團體和社區三個層面同時開展工作,整合社會資源,建立社區的支援網路;採用人性化的服務方式:尊重、理解、共情、實現求助者的自主與自決。

      由於在活動的過程中,進行過大量的以人為本理念的培訓,人們對家庭暴力以及歧視女性的觀念已經有了改變。再對她們進行社會工作的技術與方法的培訓,使其掌握以人為本的工作方法,社區幹部都有一種工作局面全新、得心應手的良好感覺。
 
一、        成果

      天津市的半邊天家園,從2001年建立到現在,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實驗總結經驗階段;局部推廣階段和全面推廣階段。全面推廣階段是在2007年底,天津市政府相關部門與市婦聯合作,召開了“全市半邊天家園工作推動會”,要求用5年時間在天津市所有社區全部建立半邊天家園。以後又改為3年,即於2010年實現在所有社區全覆蓋。

      半邊天家園最直接的成果是,家庭暴力發生率大幅度下降。在社會的大力支持下,婦女的合法權益得到了維護。在半邊天家園實驗的階段,鴻順裡街道家庭暴力的投訴率就從37%下降到14%,以後還不斷下降。家庭暴力是家庭衝突的一種表現,其根源是對婦女的性別歧視。執法和司法系統在處理家庭暴力案件時,不能依法給予施暴者以應有的懲治,主要也緣於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傳統觀念。半邊天家園項目將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理念,對社區內政府的正式支援系統,婦代會、居委會等非正式支援系統以及社區居民進行了大量的滾動式婦女為本的培訓。讓大家清楚地認識到家庭暴力發生的原因,從而改變了很多人原有的觀念,做到了社會性別主流化。結果是反家庭暴力的力度加大,執法和司法工作者社會性別敏感性加強。建在社區的反家暴維權網路發揮了積極作用。

      110反家暴報警站負責接待受暴婦女的投訴,法院以婦女為本,也用快立案、快審判的方式處理這類案件,並全程跟蹤,防止了矛盾激化。到2009年底,半邊天家園處理了家庭暴力和維權案件1.6萬多起

      第二個成果是對婦女的心理進行及時有效的疏導,提升了她們的主體意識以及在家庭中的地位,促進了她們心理的成長與發展。

      構建社會的和諧需要在三個層面上實現和諧。首先是個人與內心的和諧;其次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包括家庭成員之間、鄰里之間的和諧;第三是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在家庭中,如果一個婦女為家庭做出了很多的奉獻,得不到家人的肯定,反而要挨打受罵,她的內心肯定無法做到平靜的。這種負面的情緒如果找不到宣洩的管道,會越壓越多。如果她在投訴的過程中得不到理解和支持,還挨了一頓批評,認為挨打是因為你自己做得不好,這個婦女的情緒肯定會更加激烈和憤怒。婦女是家庭中的半邊天,如果婦女整天處在憤憤不平或哀怨的氣氛中,這個家庭能夠和諧嗎?

      所有建成的半邊天家園都設立諮詢室或聊天室,有的建起心理輔導站、愛心驛站或開設心理熱線。很多婦女已習慣有煩惱到聊天室去傾訴,她們稱半邊天家園是“心理疏導的港灣”、“心靈的家園”。一些婦女在遭受家庭暴力以後,有滿腔的委屈,她們不僅要傾訴而且要求評理。她們不想離婚,只希望制止暴力。她們的這些要求,在半邊天家園得到了滿足。適時的心理輔導對於緩解家庭矛盾起到了積極作用。據天津市婦聯統計,由於重視心理疏導,有80%的家庭矛盾不出社區就得以解決

      半邊天家園對待求助的婦女,在給予社會救助的同時,也強調其自立與自強,將個人的支援網路納入到非正式支援系統中,宣導他助、互助的同時,要進行自助,並在困難得到解決後再去助人。半邊天家園特別注意改變弱者的心態,幫助她們從弱者變為強者,成為社會發展的推動者和受益者。一些接受過半邊天家園輔導的婦女成了社區的志願者,熱心助人,成為社區新的骨幹力量。

      婦女的改變也提升了社區男性性別平等的意識。在很多街道,很多男性志願者成立了“反家暴護衛隊”,護衛隊員除了承諾不對妻子施暴外,還公佈家庭位址和電話,在社區進行巡邏,對男性施暴者進行教育和勸導。他們被稱為社區的“知心大哥”

      現在,半邊天家園的志願人員,在天津市已發展到10871人,成為了社區建設最積極的力量

      第三個成果是推動了天津市婦女工作的創新和發展。天津市婦聯主席章麗萍評價半邊天家園是婦女工作的新模式

      天津市婦聯在《在社區中賦權婦女》一書中提到,這個模式給婦聯工作的啟示有4點:1、婦女工作理念的轉變;2、擺正婦女工作者位置;3、婦女工作方式、方法的轉變;4、開拓了婦女維權工作的新途徑

      半邊天家園的工作模式,密切了幹群關係,贏得了社區婦女的信任和愛戴。過去一些婦女幹部,存在機關化、行政化的工作作風,使求助婦女有“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感覺。婦女為本的服務原則是傾聽、共情、尊重和理解。運用這些原則,一些幹部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有了很大改變,成為了婦女的知心人和同行人。有的受虐婦女感動地說:“只有婦代主任最能體諒我的苦楚”,“半邊天家園是我最可信賴的家”。

       第四,半邊天家園豐富的時代內涵,已經成為天津市婦聯組織依託社區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目前,天津市賦予半邊天家園新的內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半邊天家園已經超越了反對家庭暴力的範圍,開始形成天津市婦女工作大維權、大發展的新格局,向實現婦女政治權益、勞動權益和文化權益開拓的重要領域發展,出現了“一家園一特色”的新局面。二是半邊天家園已經成為天津市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戰略部署。天津市婦聯在2010年5月召開了有關會議,要求半邊天家園的工作重心由城市社區向農村社區轉移,在2010年底實現在天津市城鄉全覆蓋

      天津市政府官員對半邊天家園的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有一位領導這樣評價半邊天家園:“半邊天家園從社區婦女的角度切入,就做了占社區人口一半的工作。通過提高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推進了民主家庭的建設,把家庭的核心植根在堅實的基礎上,這是構建和諧社區以及和諧社會的一種有效途徑”。還有一位領導說,半邊天家園的設計,具有時代的特點,它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社區,宣傳以人為本、性別平等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和科學性。他還說:社區建設的依靠力量是社區的居民,無論是社區文化建設、經濟建設,還是環境建設都離不開居民的參與,他們才是社區建設的主體。項目幫助我們培養了一支志願者隊伍,連社區一些退休人員,當過領導的幹部、律師、教員都動員起來了,義務為社區居民服務,做了許多政府想做又做不了的事。專案還組建了很多民間自助活動,加強了社區與居民、居民與居民之間的聯繫,推進了社區精神文明的建設

       第五、由於天津婦女工作的出色表現,對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貢獻,天津市的婦女工作和婦女工作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連基層的婦女幹部個個都揚眉吐氣,工作積極性很高。她們現在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有為才有位,我們要把半邊天家園打造成精品工程,比現在幹得更好。”

      全國婦聯三任主席都曾高度評價半邊天家園。陳至立主席認為天津市半邊天家園是基層工作鮮活有效的模式,是全國婦聯的品牌。顧秀蓮主席認為,半邊天家園通過法律宣傳和心理疏導,有效維護了婦女的合法權益,具有時代的特徵,是全國婦聯一個有特色、有影響的有效品牌。彭珮雲主席指出半邊天家園將社區維權的工作更好地落實到基層,做到工作有人做、做到人,而且把工作做到最需要的弱勢婦女群眾當中、落實了科學發展觀,意義重大

      據人民日報2010年7月15日報導,天津市在2009年末,已建起半邊天家園1428個,城市覆蓋率已達82.3%,解決各種紛爭1.6萬件,幫助了2000多名婦女重新就業。

 
 
 
 
 
參考資料:
     天津市婦聯打造社區婦女半邊天家園.人民日報,2010-7-15
    苑向者:在法國反家暴專家座談會上發言 .2009-8-5
天津市半邊天家園中心轉向農村,今年底實現社區全覆蓋.來源:紅楓中心網站 
http://www.maple.org.cn/tabid/62/ArticleID/1268/Default.aspx2010-7-22
朱麗萍.天津市半邊天家園的模式、作用及其發展研究. 2009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發言.來源:紅楓中心網站
http://www.maple.org.cn/tabid/62/ArticleID/1161/Default.aspx,2009-6-30
在社區中賦權婦女.中國婦女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
天津市河北區半邊天家園建設歷程調查.中國濱海高新,2009-3-5
劉廣勝.踐行科學發展觀推動社區婦女工作新發展.北京紅楓現象國際論壇上發言,2008-11-20
市婦聯召開2010年天津市半邊天家園工作總結部署會.來源:天津婦女網   http://www.xinddy.com/html/third/news3_8644.html2010-5-10
王行娟.城市婦女社區維權與發展的新探索.社會工作,2006(06)
陳至立高度評價天津市半邊天家園.來源:紅楓中心網站
http://www.maple.org.cn/tabid/62/ArticleID/1186/Default.aspx2009-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