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搭建一座更好的沟通桥梁,5月24日,红枫中心联合南都基金会在金地实验学校开展了一次题目为“我的心里话”的作文比赛,此举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和同学们的积极响应。

参加作文比赛的三十多名孩子均为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而言,这样的一次比赛更多的是为他们提供了心灵倾诉的机会,用不拘的方式大胆抒写心中不为人知的秘密,以他们特有的视觉来审视这个校园和家庭乃至社会。不得不说的是,这些“公开的秘密”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工作人员和老师。
孩子们都是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但是上帝赋予他们的天性却是与城市里的孩子没有两样。他们也会很淘气,喜欢和同伴们一起玩耍,不喜欢做作业,向往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但是在这些稚嫩的语言和文字背后却流露着一种特殊的情感,那便是对于父母辛苦付出的感恩。
“有时在温度高达30度以上时爸爸妈妈还在太阳下工作,这让我感到很伤心。”一位同学在文章里如是说。这也表明孩子们将父母的奔波劳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他们懵懂的心里已经有了对于养家糊口那份艰辛的理解和对于父母操劳的不忍和心疼。有些孩子更是在文章里表达了对父母的关爱,和为父母分担家务的愿望:“…每当我看见母亲那稀稀的白发,那粗糙的手时,我总是会躲起来偷偷的掉眼泪。我总是想分担家里的工作…”孩子们永远是最敏感的群体之一,他们就像在用放大镜下观察周遭一般,父母付出的爱即使悄无声息,他们也能感受得到,只是有时候缺乏和父母间爱的沟通而已。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也许会面临比其他城市里孩子更深的孤独感,因为父母会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但是又缺乏和子女间有效的交流,只是一味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会让很多孩子选择把话藏在心里。“我要感谢这个世界给我带来了幸福…我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对父母说过一句‵我爱你们′,这几个字对于我来说很陌生,所以在今天,我要向父母说出心里话。”也许当孩子们开始思考父母对自己所作的付出时,便是成长真正的开始。
孩子们字里行间也在不断展现着父母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状态。有一位小朋友就在文章中这样写到“从小学到初中已经陆续换了五所学校...不要再改了,我内心不可能这么快适应,我很伤心。”这样一个孩子的心声也许只是千千万万个居无定所的打工家庭的缩影。班主任于老师介绍说由于父母工作本身存在的不稳定性导致有很多这样随着父母到处漂泊的孩子,他们在小学几年的学习中面临不停更换学校的境遇。曾经有个学生在小学期间先后更换十几所学校。这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无疑是有着较大的不良影响。而这又涉及到了外来务工人口的就业、居住、子女上学等很多社会性因素,如何能为这些孩子创造一片安稳的成长天地是我们所有人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很重要。虽然考虑问题的方式很不成熟,但是往往有些生活的真谛本身就并不复杂,只是成年人为追求幸福绕了太多的弯路。“父母的工作总是很繁忙,每日早出晚归,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在这里我想对父母说出我的心里话:爸妈你们不必为了我们而忙碌。你们应该多多休息,我们不必过得那么好,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就好。”这段话一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即使我们要为了满足生活所需去奔波,但是爱并不复杂,家作为心灵的港湾,其本身也许只需要关心和爱护就足以温暖每个家庭成员。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以此次作文比赛为契机,增进与老师和家长间爱的交流。在年少岁月里,不要承载太多的忧愁,只管像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理想和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