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红枫志愿者 >志愿者园地 > 红枫第13期志愿者培训体会专栏
红枫第13期志愿者培训体会专栏
  • 发表日期:2006-01-21
  • 点击量:4093

炎热的7月,红枫第13期志愿者培训的工作开始了。经过连续4个周末的培训。近100名的新志愿者接受了红枫的理念、精神和咨询技能的培训,其中有许多的志愿者写下了她们的感受!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
  培训班学员:魏曼懿
  在这次培训中,分别由9位老师讲授了诸如《志愿精神》、《咨询理论》、《咨询技术》等课程,其中王行娟老师的《志愿精神》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初来红枫我只是怀揣着一腔热情,认为所谓志愿者就是义务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但听了王老师的课,才真正体会到我们想当好志愿者并不简单。它需要参与者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咨询技巧,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具备健康、乐于助人、热爱生活的能力,有自我成长的潜能。在王老师提出的一个“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中,我真真正正地在内心剖析了自己,更深刻地认清了自己身上存在着的优、缺点,自我的成长还需要什么,是否有自信去处理自己与他人的问题。我非常喜欢王老师最后引用的香港大学资深心理专家林孟平的一句话:“一个咨询员在个人成长中,重要任务是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工作是一生要完成的。”
  一、杨眉老师的《咨询理论》课程非常吸引我。在课上,杨老师采用了同学之间互动的方式。在理论上,我又重新温故而知新了一遍我曾经学过的知识。比如精神分析理论、来访者中心理论、行为主义治疗理论,我又从全新视角审视这些经久不衰,至今被众多咨询师运用着的经典理论,这些理论其侧重点不同,他们独特的视角与咨询技巧的出发点均是以治疗者为关注焦点。在众多理论学派中,“以人为中心理论”以其对人性的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强调激发来访者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潜能,其中有关于“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式理解、真诚、积极倾听”这些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非常有用的。
  二、同学之间的互动
  我们这99位志愿者都来自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经历,但相同的一点是我们都怀着一颗热诚的心来到红枫,都希望在这个大家庭中能成长自我,帮助他人。我们都一见如故,不但在上课互动环节中讨论得热火朝天,并且在课下也聊得很投机。除此之外,我还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大家一聊起来才知道,拥有咨询师证的不在少数,有许多已经开始了咨询工作,这更增加了我努力学习,追上学哥学姐、学弟学妹的干劲。
  三、培训对热线的益处
  经过这些天培训,对于理论、技术、热线常遇问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增添了不少行业知识。确实对我即将从事的热线咨询有很大帮助。应该相信每一位来话(访)者都有自愈能力,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与潜能,我们只是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问题,从而得到个人的成长和使他们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最后,我想引用的话是: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就应享受人世间不可剥夺的权利。希望他(她)们的尊严及价值能通过我们的帮助而恢复,让这个社会在更健康的轨迹中运行下去。

  “我们不当救星”
  培训班学员:康芸

  我在来红枫之前,就很向往成为红枫的一员,由于对红枫有一定的了解,认同她的理念,同时也非常钦佩王行娟老师,她做了那么多有益于社会的公益的事情,从创办红枫这样一个民间的组织,到今天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专业咨询机构,经历了不少的曲折,我为她的实干精神所折服,正如王老师所说我们的工作是以心理咨询这个专业来实现助人的,我们是不计报酬的志愿服务,是利他的服务,我们不是救世主,对来话者平等的尊重,我们不仅仅是给予,志愿者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获得,获得了一种成长的机会、一种成就感。我们的工作不是一种好奇心的满足,而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我正是被红枫这样的理念所吸引,希望在红枫这个大家庭中不断地学习、成长,锻炼自己的能力,真正做点实际的、有益于社会的工作。
  由于我们的主讲老师都来自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同时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在讲课中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就成了课程的主要特色,杨眉老师的课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我体会最深的是她要我们享受咨询。有了这种心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负面的情绪对我们的影响,使我们更加注意自身的自我成长,如果我们不把咨询仅仅看成别人向我们倾泻垃圾,而是看成我们本身在有限的生命中去体验更多的自己没有经历的事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来话者用心去交流,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去关爱生命,那么我们把同来话者的同行放在首位,就会感到我们的志愿服务是有意义的,是一种双赢。
  另外,我们不要有救星原型,如果有了救星原型就会处于和来话者不平等的地位,会把自己凌驾于来话者之上,有要求回报和要求别人按你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这样,就会失去中立的态度和立场,不能坚持不评判的态度,也就不能和来话者同行。

  红枫培训 我成长的驿站
  培训班学员 祝东颖

  孩子们的成长是在成人的关心帮助下,日渐实现的,从生理到心理的变化清晰可见。而成人的成长,则更多的是内心的成长,因此很难目睹,只能在自我体会中或在他人的感受中慢慢实现,而这份成长是艰苦的,是需要不断自我察觉、自我调整和自我改变的。就在我参加了红枫第十三期志愿者四天的培训过程中,时间虽然短暂,但我竟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成长。
  一、对志愿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入:
  作一名志愿者一直是我的一个想法,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我的理解并不准确,也不全面,认为似乎就是一种爱心的奉献,对于奉献的意义与结果则没有更多的思考。通过这次培训,让我真正懂得了志愿者、志愿行动的含义。如果一个志愿者仅有爱心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当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志愿行动就很难坚持下去了。只有对志愿精神和行动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志愿者,才能使志愿行动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认识的提高,使我的精神得到了一种升华,感觉到注入了一份行动的力量。我明白,这将是我投身于志愿者行列的永动机。
  二、知识范围的扩大和补充:
  近年来,尽管一直在学习,但缺少如此系统的知识补充——从理论到实践。杨眉老师画龙点睛的知识讲授,王凤仙老师强劲的思辩能力,又让我打开了知识的一扇窗,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内涵,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人为本”的含义,对人性、人文、人权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三、个人心理的成长:
  在培训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讲台上老师们的人格魅力和她们的亲和力,她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作一名心理健康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如何完成个人的自我成长。小到接线语言的表达方式,大到避免职业枯竭,老师们都在悉心指教,循循善诱。从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目标,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助人自助的成长历程,理智客观的分析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尊重、爱护、平等、宽容”等词汇的内容,这些我们平时经常在口中说出话词汇,如何真正落实在行为中,体现在生活里,通过课堂上互动与交流,让我有了很深的理解。因此,我学会了自我察觉,明白了教养的本质是关怀,更加坚定了“慎独”的理念,从我做起,遵守社会小规则。每个人只有不断从事件中自我完善,从过程中自我成长,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好的助人自助者。同时,实行“自我认识和认识他人,自我悦纳和悦纳他人,自我成长和与他人共同成长”健康的理念,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很好地实现自我成长。
  这次培训中,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咨询的程序和主要环节等。这对做好热线咨询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在培训内容上,还根据妇女热线的特点,针对性地开设立了婚姻家庭、社会性别、性问题、家庭暴力等课程。这对打破传统的世俗观的影响,让每个志愿者进一步明确妇女应有的地位和权利,树立以妇女为本的社会性别意识,全心全意为妇女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红枫的口号是做妇女的知心人,同行人。做妇女的知心人, 体现在热线工作中,重要的问题是要真正了解我们接待的每一位妇女姐妹的现实处境。在咨询中加入社会性别视角,用性别视角分析,解决妇女面临的具体问题。就可以给来电的妇女更多的理解和建设性信息。如妇女有权进行生活的自由选择,要求消除不平等,并通过自己的能力支配和控制所需的资源,从而自立、自强。真正改变妇女的弱势和依附地位,走出传统社会性别观念造成的误区。
  做妇女的同行人,是指我们自己要与来话者一起成长进步。这也充分体现了对来话者的关爱和尊重。我们与来话者是互相平等的,决不能以教育者的姿态,居高临下,不是我讲你听,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而是与来话者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相信她们有处理好自己问题的能力。要积极关注并善于挖掘来话者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在的资源,相信她们能不断自我调整,自我感悟,她们能成为自已最好的心理医生。因为她们最了她们自已。 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通过咨询,一方面帮助来话者不断调整自己,促使其自我成长。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在咨询过程中感悟人生,积累经验,不断提高, 促使自我人格的完善。
  心理咨询热线是咨询员与来话者心与心的沟通,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认真接听好一个电话, 也许能改变一位妇女的一生, 甚至挽救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或者是帮助完全处于绝望之中的一个生命,重新扬起新生活的风帆。我们每接一个电话,都意味着一份责任,是对妇女姐妹、对生命的一份责任,作为志愿者,我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尽心尽责为妇女姐妹们服务,同时也为实现红枫的战略目标尽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