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理学堂 >性知识与性健康 > 男女两性唤起有何不同?
男女两性唤起有何不同?
  • 发表日期:2005-12-26
  • 点击量:5683

两性在身体结构与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毋庸置疑的。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两性的性心理是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呢?这是一个在心理学上争论比较大的问题。

  一种理论认为,男性与女性的性行为差异比较大。女性的性欲比男性低,处在性感缺乏的状态。有的医学权威坚信女性没有主动的性唤起,而男性的性欲始终处在唤起的状态。还有,女性的性幻想不如男性明显,即使有,也仅仅是性受虐狂和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总之,女性的性心理被说成是被动的、顺从的、依赖的、接受性的。

  另一种理论也就是女性主义的理论认为,女性的生理结构与男性具有相同的本质,相同的功能会产生相同的心理效应。差异是有的,但他们之间的差异显然是被夸大了。差异的存在有生理的原因,也有社会心理因素的原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心理学家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研究,将两性性行为概括为四个阶段,即兴奋期、高原期、高潮期和消退期。在四个时期中,两性的反映基本相同,仅在两个方面存在差异。第一个方面是男性体验性高潮的过程比较一致。他们随着性兴奋程度的提高,进入到高原期。一旦触发射精过程,就进入高潮期;射精后即进入消退期。他的特点是兴奋期较长,高潮期很短,约一分种左右。女性的反应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与男性模式基本一致;第二种是缺少高原期,很快进入高潮期。这种模式的性高潮比较强烈,但消退得也快;第三种是高原期的兴奋水平不足以引发高潮,从高原期直接进入消退期。第二个方面的差异是男性在性高潮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勃起,存在不应期。不应期的时间可长可短,因人而异,可能几分钟,也可能更长。而女性不存在不应期,许多研究都证明,女性可以连续多次体验性高潮。

  概括地说,男性性反应特点是大起大落,来得快,消退得也快。而女性的性反应像一条抛物线,兴奋期来得慢,唤起的时间较长,但她消退得也慢,一旦唤起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

  从女性的性反应中看出,她们具有性的生理功能,在性生活中,她们同样能够,而且应该获得美好的心理感受。这是女性完整人格和基本权利不可分割的部分。

  因此,两性之间要在生活中达到和谐,需要了解相互的性生理及性心理特征,尽量做到相互协调,同步发展。 避免由于高潮期出现的先后所产生的错觉,贬抑女性无性欲或女性无高潮。

  另外,我们还要看到,男性性欲强于女性的错误观念的产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社会对男女两性的不同期望造成的。女孩子从小就受到要温顺、娇柔的教育,而男性则被要求勇敢,坚强。这些对他们性心理的塑造起到了强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