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健康问题
以1995年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2000年的北京加5特别联大,到2005年联合国妇地会第49届会议,对妇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走过了一个从漠视到开始重视的过程。
在1995年的北京行动纲领上,12个重点关注的领域,是不包括妇女的心理健康的,它所界定的妇女健康,仅仅是妇女躯体的健康,特别是生殖健康。2000年北京加5的会议上,人们开始意识到妇女心理健康的重要,因而在会议形成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要关注妇女心理健康的问题。但是,在这次特别联大上,有关妇女心理健康的主题工作坊,仍是凤毛麟角,形不成气候。妇地会第49届会议局面有了变化,由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为主导,联络了世界各地从事心理健康的机构和组织,共同推出了系列的妇女心理健康工作坊,制造了一定的声势,吸引了与会者的注意。每个工作坊都是人头济济,过道、门口都站满了人。他们主持的心理健康工作坊共7个,涉及到妇女心理的方方面面。
1、 促进亚洲妇女心理健康。
由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主办,他们在工作坊现场进行心理健康的训练,指导大家怎样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危机关头怎样保持心理的健康。
2、 海啸和妇女的心理需要
工作坊由国际社会工作学校协会和世界精神健康联合会主办。对由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对妇女心理所造成的创伤进行分析,给予关注和治疗,帮助她们康复。
3、 促进妇女心理健康主流化和赋权妇女的战略
这个由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主办的工作坊,着眼于促进对妇女心理健康和赋权的战略方针的制定,给予妇女一个范围更宽广的关怀。
4、贩卖:妇女和儿童在灾难中
中国国际社会工作联合会主持的这个工作坊,讨论了在国际性的人口贩卖中,妇女和儿童所受到的剥削与伤害,呼吁国际社会对她们进行救援。
5、种族歧视对妇女的影响
这个工作坊由11个国际的和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联合举办,旨在引起人们对种族歧视的注意,了解种族歧视对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消除种族歧视的对象。
6、减少家庭暴力的战略
由国际心理协会主持的这个工作坊,着重讨论了家庭暴力发生的心理因素以及施虐者心理特征,探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战略思想。
7、妇女心理健康危机的关键
工作坊由非政府心理健康委员会主办。着重指出妇女出现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她们处在社会不平等的地位,她们的经济地位脆弱,还遭受到暴力和虐待的结果。解决危机的关键是将社会性别观念引入到精神健康的领域中,鼓励、发展和执行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心理健康的政策的项目,推动社会重视妇女地位的提高。
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工作坊云集了一大批各国从事精神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专家学者,他们热烈地参与了所有工作坊的活动,使得这些工作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从而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我参加了全部工作坊,留下几个深刻的印象:
1、 心理咨询和治疗开始走出象牙塔,走近民众,显现出平民化的新趋向。
长期以来,心理咨询和治疗昂贵的收费,是只有富人才享受得到的服务,有人形容它象皇冠上的一颗明珠,高贵却远不可及。但是这种局面在近几年有所突破。它的契机是一系列天灾人祸的发生:台湾的地震、美国的9.11事件、全球蔓延的非典和南亚的海啸。这些灾难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家破人亡,还有幸存者的心灵遭受到严重的创伤,无法面对现实,重整生活。一批批心理学家出自于道德和良知,积极面对危机,志愿走进事故的现场,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服务于民众。
在这次会上,我多次从宣传资料和新闻简报中读到同一个故事:一个心理学家在斯里兰卡的海啸中,家人和同事幸免于难,他立即开始工作,走进一座座难民居住的帐篷,为灾难的幸存者提供情绪支持和照顾。他是国际心理健康联合会的会员,他在给联合会的报告中写到:“明天我会离开这里,与28个心理健康的专业人员一起,到需要心理——社会服务的幸存者中去。我将会参与对40个社区领导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担当起对幸存者给予情绪支持和动员的领导职责,使幸存者能够积极的面对危机。在这些天,我每天只能睡不超过两个小时。”
许多心理学家也同这位心理学家一样,在地球一次次出现的灾难中挺身而出,用他们的爱心和专业知识,服务于灾民。
2、在推进妇女心理健康的活动中,民间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使心理咨询和治疗出现志愿化的新趋向。
在这次心理健康系列工作坊举办的过程中,有一支队伍一直活跃在现场,他们不仅主办工作坊,还参与每一个工作坊的服务工作。这就是非政府心理健康委员会,这个组织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有资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大会。它的任务是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它倡导公共领域要关注人们心理健康的问题,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争取将心理健康列入世界优先关注的领域。他们反复宣传这样的理念:委员会中所有的人都有潜能,都需要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委员会还根据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社会特征,努力推动制定相关的有利政策,以便拥有更多表达意见的机会。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支持下,民间组织委员会还开展广泛的精神健康的教育活动,募集设备,对从事这方面活动的民间组织提供支持。他们还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征集新会员,扩大组织的力量。红枫妇女中心已经递交了申请表。
民间组织的介入给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增添了新的力量。民间组织所持有的志愿服务精神也将同时带入到心里健康服务的领域中。
3、社会性别意识引入到妇女精神健康的领域中,是这些工作坊的一个特色。
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以人为中心。在许多心理学家的心目中,这个人是抽象的人,包括男人和女人,他们很多人容易忽视社会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实,以及不平等现象的存在是社会性别歧视的结果。在心里咨询与治疗中,缺乏社会性别的视角,往往会用男人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作为参照物,来要求或对待女人,就会使妇女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她们的心理健康无法得到改善,甚至可能受到二次伤害,从而实现不了妇女也应是以人为中心的目的。
这次会议有关精神健康的工作坊多达7个,参与的人很多,有不少还是男性。但是他们的发言都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别视角,突出了赋权妇女的思想。在减少家庭暴力战略的工作坊上,一位男性心理学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男人为什么会对女人施以暴力。他认为,在自然界,雄性对雌性的侵犯性是源于控制对方。在人类社会,男人殴打女人也同样是为了征服女人,把她抓在手里。男人在攻击女人的同时,也在鞭笞自己的感情,他将压抑在心头的怒火和不满,通过暴力加以发泄出来,是在对内心做一次清洗。男人在施暴后会有一段的平静,他会检讨、认错,但是当他的愤懑情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又会有一次大爆发,这是他的性格和心理因素所决定的,很难加以改变。因此,施暴者虽然承诺不再对妻子动手,却是很难做到。他的见解是很精辟的。
北京+10会议,涉及的内容很多,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关注的几个领域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