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的电视屏幕上,婚姻家庭伦理题材的电视剧热度陡升,结婚离婚成为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有评论说,这表明中国人面临感情危机。
事实上,婚姻中的危机时时存在。虽然人人都在追求美满的婚姻,但婚姻破裂的事情仍在不断发生,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10月,北京市婚姻登记机关受理的离婚登记已达到1.6万对,比去年多了7000对。无论怎样说离婚率增高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离婚对生活的破坏力仍不能否认,人们都希望能找到爱情与婚姻统一的方法。
自由的张扬与婚姻的约束,爱情的浪漫与婚姻的严肃,激情的易逝与婚姻的责任,是婚姻中一对永恒的矛盾,几乎所有婚姻的悲剧都与此相关,许多为爱结为夫妻的男女最终难以保持婚姻,也都是这对矛盾在作怪。今天中国人的婚姻面临更多的挑战,婚外情,一夜情,网恋、不绝的性市场,都在考验着中国人的婚姻和道德,爱情还能否与婚姻同在,我们该怎样保卫我们的婚姻。
一、认识婚姻的历史
1、婚姻曾经不谈爱情。在人类婚姻史上很长的时间里,婚姻是不理睬爱情的,婚姻中没有爱情的位置。相反,性爱和情爱被视为邪恶受到排斥。恩格斯曾说婚姻实际上是两个家族势力的联姻,是两个家族在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包办婚姻,男女授受不亲的历史很长。婚姻是父母之命。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提出恋爱自由,反对封建的婚姻制度。巴金的《家》反映了婚姻与爱情不相干的社会现实,和当时的知识青年追求以爱情自由为核心的个性解放。在广大的民众之间,大规模的婚姻自主运动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第一部婚姻法颁布之后,普及婚姻法、执行婚姻法在当时是一件大事。即便如此,中国人的婚姻自由仍是有限的。在长期的政治运动中,人们的情感生活被“忽略”。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人们思想自由了,行动自由了,婚姻问题一下子冒了出来,婚外恋、离婚大战,旷日持久。
2、爱情的诉求。婚姻更多的是体现社会制度,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不问当事人意愿的婚姻确实压抑了人性,是不道德的。因此,便有了反对的声音。西方在一次大战之后,就出现了一批性道德的批评者,形成了系统的性自由理论,这种理论崇尚人性,强调人的本性,主张摈弃人的社会性。自文艺复兴以来,许多思想者着力倡导人性的解放,主张人的自然欲望应该得到满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婚姻出现波动,结婚离婚都有了相当的自由,婚姻进入了一个以满足个人需求为目的的时期。
我们这些问题出现的比较晚,五四时期受到启蒙,追求情爱自由基本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3、走进了新阶段,要求爱情与婚姻统一。过于自由的婚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子女的教育,当事人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反而社会的安定受到了影响。因此,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他们开始反思,究竟人们需要的是什么,婚姻的意义是什么,随后出现了回归家庭的运动。大多数人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婚姻,希望婚姻持久,家庭稳定。又有人提出,这种稳定如何与西方人包括中国人越来越重视的个性的张扬统一起来呢,爱情与婚姻的统一被人们所期待。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如何达到这个理想的境界,是一个值得人们探讨的问题。
二、人性的弱点潜藏在婚姻中
我们知道中国人对别人婚姻美好的祝愿是“白头到老”,“百年好合”,这是中国人婚姻观念的体现。事实上,保持爱情地白头到老,并不是一件易事。
1、浪漫爱情易碎。真正的爱情是浪漫的。浪漫爱情的定义说,浪漫爱情的本质在于把爱的对象视为一种极难得到而且十分珍贵的东西。《婚姻革命》的作者罗素说:所以我认为,如果一个男人毫不费力地得到一个女人,那么他对于她的感情不会采取一种浪漫的爱的方式。此意暗合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等说法。爱情是精神的,婚姻是实际的。有好的爱情不能自然地等同于好的婚姻。
2、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吗
现代婚姻的不稳定,主要是人的感情的不稳定,有一种说法,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当旧爱消失,新爱产生,人就想更换婚姻的对象,以使爱情与婚姻一致。这种说法为不负责的行为寻找遁词,它的可靠性究竟如何?人毕竟不是纯粹的生物性动物,社会性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
3、追求快乐的人生哲学是否可行
有人说婚姻是社会行为,爱情是心理行为,是自然需求,不可用社会的、人为制定的东西约束人的自然需求,人有追求快乐的本能,人应该追求快乐。那么,从客观实际情况看,以追求快乐为目的行为事实上是否得到了快乐?无数事例表明,以追求快乐为婚姻目的,并没有获得快乐,婚姻的失败,也是人生的失败,成功的人士大都有稳定的婚姻。即使是现在的年轻人,也用经验来说明:凡是对婚姻不严肃的,没有谁不是灰头土脸的。
三、社会问题对婚姻的冲击
人们印象中是男人常花心,女人总痴情,包二奶、养情妇,都是男人的行为,这是社会给予男人的权力,性的占有。男女不平等是婚姻中爱情难以长久的一个原因。
1、婚姻中的性别权力关系对婚姻质量的影响。婚姻历来对女性的约束多,对男性有另外的标准。如性产业的兴起是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同时伴生的,而性产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男性。旧时的中国男人可三妻四妾,现在的男人炫耀“彩旗飘飘”。女性仍然更多承担家庭事务,贤妻良母仍是评定一个女人的标准。婚姻中权力不对等,使婚姻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家庭暴力更是基于男女在婚姻内权力的不平等。
2、诱惑和挑战增多。今天的婚姻面临更多的挑战,人们的活动空间已经不受时空的局限,一夜情,网恋,夫妻间的忠诚受到更多的挑战。
3、女性权力意识与平等意识的增长使女性降低了婚姻中忍耐的程度。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提供了独立生活的物质保障,女性的自立,要求婚姻更多地满足精神与情感的需要,对夫妻间相互尊重的要求也在增高。
四、拯救婚姻
婚姻受到来自人类自身弱点和社会问题的干扰,人们希望的爱情与婚姻的完美统一阻力很多,如何到达理想的彼岸:
1、重于婚姻建设,爱的能力的建设。时刻想到婚姻是有风险的,对于女性来说,保持独立非常重要。传统婚姻要求女性为男人牺牲,与当时的婚姻制度相一致,男人不能随意离婚。“七出”从某种角度说是对妇女的一种保护。“三不出”也有对女性人道主义关怀的意思。现代婚姻以感情为基础,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改变。
梁晓声曾在“假如我是女人”一篇文章中说:假如我是一个寻常女人,我将一再地提醒并告诫自己---决不用全部心思去爱任何一个男人,…不自爱的人无自尊可言,而丧失了自尊的女人,最得意的婚姻状态也不外是男人最得意的附庸。
2、适当宽容。在理解人性中的弱点和婚姻中风险的基础上,在积极地爱的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宽容,如果婚姻中出现错误,实事求是地对待,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可以以必要的妥协、调整等手法来修补婚姻的创伤。
3、婚姻治疗的兴起。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正在为此做出各种努力,从政府行为到民间行为,婚姻治疗和教育项目正在运用于实际之中,“回归家庭”运动有非常实际的内容,专门针对问题夫妻的治疗正在被更宽泛地研究和应用。
中国也被称为有了“回归家庭”的潮流。在经历了婚姻的动荡之后,大部分年轻人重视婚姻稳固的重要性。2004年,出现了结婚誓言,新婚的青年人发誓终生相爱,不离不弃;并发誓做模范父母,给孩子提高良好的成长环境。有评论认为,仅是这种形式就足以值得称赞。
明了婚姻的风险,明了婚姻的重要性,是我们积极寻求爱情与婚姻统一的基础,有了这个认识,我们会积极地去学习爱的能力,沟通的技巧,使我们的婚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