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品牌项目 >方舟家庭中心 >项目活动 > 心理进社区总结
心理进社区总结
  • 发表日期:2004-10-27
  • 点击量:7063

为进一步推广普及红枫方舟中心对单亲家庭心理服务的成果与经验,使更多的妇女群众,特别是处于弱势、最需要心理支持和帮助的单亲母亲受益,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与宣武区妇联合作,共同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心理咨询进社区项目.该项目于2004年5月启动,至今已经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主要做法:

  心理咨询进社区项目分两步运作,第一年主要在宣武区白纸坊和广内两个社区进行试点,第二年在全区全面展开。

  今年上半年主要进行的工作,一是对两个社区的妇女工作者及居委会干部进行社会性别和妇女为本的培训;二是对全区困难单亲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并先后召开两次座谈会,了解单亲家庭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下半年针对单亲家庭实际需求,先后举办了一次讲座、两期单亲母亲成长小组,一期亲子沟通夏令营,还开设了青少年快乐成长活动站。讲座内容为“怎样建立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由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红枫妇女热线督导乐平主讲;两期成长小组,一是题为“阳光与生命”的丧偶单亲母亲成长小组;二是题为“雨虹桥”的离异单亲母亲成长小组;青少年快乐成长活动站设在广内街道,来自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的15名社工系大学生担任辅导员,40多名9岁—19岁的青少年参加了活动站举办的各种活动。

  二、成果:

  1、 为单亲母亲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

  一开始,我们就强烈感觉到这些单亲母亲心情十分压抑,也很自卑,把自己“包裹”的很严。她们不愿透露个人的情况,多数人是当地政府在了解低保资料时才知道她们是离异或丧偶多年的单亲母亲,参加座谈或成长小组的也多是被居委会硬拉来的,很不情愿甚至有明显的抵触情绪。相当一部分人在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时就走了,而这些走掉的人对其他人又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一方面我们反复讲明本次活动的宗旨和目的,另一方面根据当时组员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充分尊重她们的个人意愿,通过小组活动创造和提供一个让她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与共同成长的氛围,并通过小组的力量,提高她们的自我接纳能力,增强自信,自我成长,勇敢的告别过去的痛苦,自信、自强地面对现实的困境,积极主动地开创未来新的生活。

  “阳光与生命”小组活动八次,历时两个月。参加的十位单亲母亲全部是丧偶的,年龄在35~52岁之间,丧偶年限2~20年,一半以上是下岗、失业、享受低保的人员。她们最想解决的问题是提高自尊与自信,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子女的成长教育问题。我们把辅导的重点放在这两个方面。在小组活动中关注每一个成员,热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成员,对那些自我封闭、不善言谈的组员,及时给予鼓励,使大家逐渐从失落、怨天尤人、自我封闭走向自我调整的良性发展过程。比如武某,她一开始是抵触拒绝,大家热烈交谈,惟独她低头不语,后来。她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不仅见面主动问好,会上踊跃发言,还声情并茂地给大家讲故事,赢得了大家由衷的赞叹。

  “雨虹桥”是离异的单亲母亲成长小组,小组活动一个半月,共6次,5位离异妇女从相识、相知到相助、共同提高,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比如因丈夫有外遇而离婚的张某,她说她终于明白即使在婚姻中也应该保持独立的自我,通过小组的互动形式,她还学会了怎样和别人进行良好沟通交流,学会如何去实现自我的存在价值。现在张某不仅主动参加方舟家庭中心继续提高,还作为一个志愿者参加了街道的服务工作。

  参加小组活动的许多单亲母亲都感到收获很大,有的说,“小组是愈合伤口,增强自信的地方”,还有的组员感慨地说:“ 现在才知道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我们,帮助我们。活动时间虽然很短,但意义实在太大了,就像为我们点燃了心理的一盏灯。”

  2、以培养健康人格为主线,把工作深入到社区青少年中

  为了在暑期给社区青少年一个心理健康成长的机会,我们在广内街道为9岁—19岁的青少年开办了青少年快乐成长活动站。 来自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的15名社工系的大学生作为志愿者担任了活动站的辅导员。他们把参与活动的青少年按年龄段分成三个小组,以开展心理成长游戏为主,帮助青少年们树立健康人格,认识自我,并学习与人沟通的技术。

  每次活动人数在十人左右。活动采用团体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容涉及家庭的亲子沟通、同辈交往、团队合作、反应能力、创造性思维、自我认识等方面的问题。

  据调查问卷显示,与家长能平等沟通的占23%;基本可以的占38%;一般的占23%;不能的占15%。

  大多数组员认为自己没有优点,只有少数几个人写到“优点是爱运动,性格好,自信。”而对于缺点大多数组员也不能清楚认识,只是概括写到“缺点很多”,只有少数组员写到“马虎,爱哭,小毛病多,懒,脾气不好”。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围绕着组员的需求和反应出来的问题,首先是让组员们相互认识,对团体产生归属感。然后增强组员的自我认知(优缺点大轰炸),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制定了小组规则来约束小组成员的行为。在小组成员有了进一步了解后,我们又开展了一系列的话题讨论:1一是“父母,家长,我与‘逆反心理’”,二是“朋辈群体”的沟通,三是“青春期常见问题”。通过话题讨论及围绕话题做的表演,小组成员学会了与父母及朋辈群体正确沟通的技巧。除此之外还通过一些有目的性的游戏,达到增强组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凝聚力;使成员间彼此信任;提高成员的反应能力和创新思维。

  生动活泼的活动内容深深的吸引了社区的青少年,他们热情参与,珍惜每次活动时间,经过短短的几次活动,有人就已经感到自己在成长:如有的青少年存在自卑心理,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参加活动后,他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3、帮助单亲母亲与子女亲密接触,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

  针对许多单亲母亲渴望与子女亲密接触,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从而建立起健康的、民主的、平等的亲子关系的需求,我们在八月中旬举办了亲子夏令营。我们请北师大心理系研究生作为志愿者,负责组织这次夏令营活动。

  有的家长说:“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总是和家长拧着来”,有的说:“孩子原来什么话都跟我说,现在长大了,一跟她说话她就说你真烦”。我们认为,孩子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家长,于是,分别进行了不同专题的讨论。如“有效的沟通方式,倾听孩子的心声”,“民主的教养方式”,等等,请家长思考,自己是否以一颗尊重、平等的心来对待孩子。有一位单身妈妈,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原本很聪明的孩子变得思维缓慢,懦弱。她通过活动知道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心里很不好受,她说:“我会改变我原来的教养方式,关注孩子的感受”。许多家长通过热身活动,短时间的讨论,角色扮演,很快的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做出合理反应。家长和孩子都领悟到,沟通和理解的前提在于互相尊重。一位家长说:“为了让孩子能学会沟通,我让孩子住校,但是一年了还没这两天沟通的好。在学校别说男同学,就是女同学说话的也不多。现在短短的两天,她不仅可以和男同学说话,而且和他们一起唱歌,聊天。”正上高三的李某好长时间都没有这样开怀大笑了,他说:“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喜还是忧,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三、体会:

  1、 单亲母亲十分需要心理支持与帮助

  这不仅反映在问卷调查中,也突出反映在心理成长小组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她们开始十分自卑和自我封闭,心灵一旦开启,都表现得十分如饥似渴,渴望大家的交流,渴望得到也相互给予温暖和支持,到小组临近结束,都依依不舍,大家互相留电话联系地址,希望有机会再谈心交流和聚会。她们参加小组的变化也影响了周围的许多人,原先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参加小组活动的知道情况后感到十分后悔,再三询问下期何时举办。这同时也说明我们选对了切入点,把工作做到了最需要的对象身上。

  2、 民间组织与街区妇联合作优势互补,可以实现最佳效益

  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民间组织与街区妇联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实现最佳效益。作为民间组织,红枫已经成立16年,有8年做单亲家庭心理干预的经验,也有3 年多在天津做社区心理服务的成功实践,红枫在社会上声誉很高,团结了一大批有志愿精神和心理咨询、社工专业背景的专家。如何把这些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为最需要的人群服务,发挥它最大的效益呢?与街区妇联组织合作,的确是非常好的途径。街区妇联组织有完善的组织机构,直接面向基层的妇女群众,最了解她们的心声,而且,重要的是,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感到街区妇联干部都有一种为妇女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的强烈愿望,因此,我们能够一拍即合,工作起来也相互配合得十分默契。

  3、 推动社区建设,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增强执政党五个能力之一,就是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要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光靠政府是无法做到的,需要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广内和白纸坊街道工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红枫和宣武区妇联合作,把心理咨询服务做到弱势群体——单亲母亲和其子女身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十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它不仅开拓了新形势下妇女组织以人为本维权的新思路,而且开拓了民间组织进社区专业化服务的新途径,对推动社区建设与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宣武区广内街工委副书记孙晓临十分满意地对妇联的同志说,你们就应该多为妇女做些这样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