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品牌项目 >半边天家园 >项目活动 > 天津推广“家庭问题社区干预”项目
天津推广“家庭问题社区干预”项目
  • 发表日期:2004-07-20
  • 点击量:3267

  本报天津7月2日讯 (记者 杜学敏) 7月1日起,“家庭问题社区干预”实验项目开始在天津市南开区王顶堤街、河西区越秀路街、河北区江都路街、月牙河街、王串场街等五个社区运行。这是继2001年1月,由天津市妇联与北京红枫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合作,在该市河北区鸿顺里街成功实施“家庭问题社区干预”实验项目探索妇联工作社区化工作模式以来,在全市走向正式推广的第一步。
  三年来,该项目在天津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河北区鸿顺里社区。据了解,“半边天家园”和“法律服务站”均建立在该社区内,心理、法律咨询热线、婚姻家庭学校、针对性的法律知识讲座以及志愿者活动,在社区已经形成了维护家庭安定和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系统化体系。三年来,该社区对77名法官、95名警察、24名医生、107名志愿者一一进行过培训。与此同时,深入社区开展宣传为27个居委会发放宣传资料77770份,开办婚姻学校20期,接待热线(包括面询和电询)近3000人次,为18名受虐妇女提供了法律和经济援助。
  对此鸿顺里社区刘主任认为:“该项目用性别平等的理念,以妇女为本的理念,社区服务社会化的理念;志愿者精神进入社区服务系统的理念,为该区的妇女维权工作创造了较好的工作模式。”
  在这个社区,妇女除了可以获得法律上的实际支持外,还可以从心理上得到深层次的帮助。对此,心理志愿者、天津市儿童医院心理医师姚丽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十几年前,内蒙古的艾女士嫁给了天津一名到内蒙插队的男青年,而后又带着孩子和男青年回到天津。谁知,男青年好吃懒做、而且对她们母子毫无感情,甚至将她们母子赶到附近废弃的窝棚去住,这样的生活艾女士和她的孩子持续了几年。艾女士告诉姚医师说,现在,孩子考上了一所可以住宿的中专,自己对人生已经没有任何牵挂了,终于可以解脱了。姚医生对此耐心地给予她心理上的辅导,并为她今后的生活出谋划策,终于打消了艾女士死的念头。半年后艾女士告诉姚医生自己现在的生活已经见到了曙光,并表示愿意用自己的经历去帮助更多有着如同她这般经历的姐妹。”
  通过实施该项目,鸿顺里社区确实收益良多。姚丽医师说:“家庭问题纳入社区干预的范畴,可以为更多的妇女、更多的家庭提供便捷且富实效的帮助。”天津市妇联权益部刘部长则认为:“原有的妇女维权发展格局已经面临诸多的挑战,传统的妇女问题呈现出诸多的表现形式,因此妇女维权工作要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努力建立健全社会化维权机制,构建社会化的维权网络,扩大维权工作的覆盖面,才能更好地推进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妇女、关心和支持妇女工作的良好局面。”
  据悉,目前,该项目推广试点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做完:已实现包括鸿顺里在内的六个项目实施地区的网络化运作、资源共享的目标,并在全市众多报名参加该志愿者队伍的后备人选中,由专家们共同选出了近70名心理、法律专业人士作为首批志愿者。
  北京红枫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王行娟老师说:“由于社会转型的变化和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婚姻家庭的变化和差异,以人们的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细胞,极其敏感地反映着社会中的成就和困难,同时,也迫切需要各种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和援助。因此,探索和实现各种社会支持系统的网络化、系统化、规范化、社会化,将社区作为重要的阵地,发挥社会和民间组织的资源优势来制止妇女所遭受的家庭暴力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