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家庭暴力电话:64073800
开通时间:周一至周五13:00——16:00
12月份共接到有关家庭暴力的来电42例。丈夫打妻子的有37例,同居及恋爱中的暴力有3例,离婚后的暴力有1例,妻子打丈夫的有1例。
从地区来看,61.9%的电话来自北京市,其中5例来自北京农村,外地大城市的来电占11.9%,外地中等城市的来电占9.52%,外地小城镇的来电占11.9%,外地农村的来电占2.38%。
从性别来看,女性来话者占绝大多数,比重为95.24%,男性来话者占4.76%。
从年龄看,20岁以下占2.38%, 21—30岁占30.95%,31—45岁占54.76%,46—59岁占9.52%。
从学历来看,小学学历的占2.38%,初中学历的占11.9%,高中/中专/职高占21.43%,大专学历占14.29%,大学本科学历占38.1%,研究生以上学历2.38%。
从职业看,69.05%的来话者在职,19.05%的来话者不在职(包括离退休和无业、下岗人员),家庭主妇2例占4.76%,学生1例占2.38%,军人1例占2.38%。
从婚姻状况来看,在婚的有34例,占80.95%;未婚的有3例,占7.14%;离婚的有2例,占4.76%;再婚的有1例,占2.38%;同居的有1例,占2.38%。
本月有两个来话者说经过咨询,现在丈夫不再动手了,但是吵架依然存在,她们都不想离婚,又摆脱不了眼前的苦闷,只有靠尽量避免正面发生冲突来回避问题。
这两个个案提出了一个问题,虽然丈夫不再打妻子了,但是他们之间的沟通不良的问题仍然存在,经过积累,必然还会出现暴力现象。离婚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在对暴力进行干预的同时,还要对夫妻双方进行家庭治疗,帮助他们修正沟通模式。
还有一个来话者是从外地嫁到北京的,她的丈夫有精神问题,一想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就打她,而且是往死里打,并且还随身带着刀,但他对外人不这样。公婆知道但是管不了。她刚从家跑出来,询问哪里有避难所可以让她养伤。丈夫最不喜欢她跑,如果被丈夫找到,她一定会被打死。这个案例反映了避难所建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许多受虐女性在遭受严重的家庭暴力时,因为不想给娘家或者朋友添麻烦而无处可去,而无法脱离暴力环境。
还有一个来话者反映说,丈夫是公务员,不爱说话,喝完酒爱打人,也不想改变夫妻关系。但是在看了有关家暴的节目后,丈夫向她道歉并表示以后不再打她,且已有三周多没有动手。这说明媒体会对一些施暴者产生影响,使他们自我反省,不再施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