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佟丽娅离婚,
很多人都没看懂。
1.
谁也没有料到,520最大的瓜,是佟丽娅和陈思诚,在众望所归中,离了婚。
之所以说,这是一场众望所归的离婚,是因为自从佟丽娅和陈思诚结婚,吃瓜群众就像体育场上的拉拉队员一样,昼夜热烈地起哄:
“离婚,离婚,离婚……”
破例劝分不劝和的吃瓜群众,之所以这么企盼俩人离婚,主要原因,是觉得陈思诚太渣:
在娱乐八卦或真或假的偷拍里,陈思诚犹如处于漫长发情期的雄性动物,四处猎艳,到处留情,永不餍足。
渣出了天际,浪出了境界,也烦透了良民和良俗。
更要命的是,陈思诚对自己的渣,泰然处之,全盘接受,毫不掩饰。
作为游走于演、编、导三界的公众人物,他赤裸裸地表达出对一夫多妻制的神之向往,也大言不惭地断定出轨是人性无法克服的生之欲望。
他惊世骇俗的言论和理直气壮的滥情背后,有娱乐江湖的光怪陆离,有自我膨胀的偏见傲慢,也有原配妻子的过度隐忍。
美得发光的佟丽娅,之所以在结婚7年,忍下丈夫明目张胆的6场出轨,依然笑着说“回家就好”,又来自她自己的某种局限。
或者说,是一代女性大都遭遇的驯化和暗伤。
比如,男尊女卑的家教。
比如,动荡不安的成长。
比如,嫁给男神的卑微。
比如,忍辱负重的母职。
比如,流言蜚语的审判……
恰因为,长得再美也挡不住丈夫出轨的佟丽娅,代表了一代女性的群像,她和陈思诚这种贤妻配渣男的名人八卦,才在吃瓜群众的平凡世界里,激起一场又一场的叹息和讨伐:
为佳人深情的不值得而叹息。
对浪子薄情的太刻薄而讨伐。
被男人伤害,遭婚姻变故的普通女性,在感同身受的愤懑里,把佟丽娅当成心灵的姐妹,把陈思诚当成共同的敌人。
而钟情于美貌贤妻的普通男人们,也恨不得把佟丽娅揽入怀中安抚,把陈思诚骑到胯下侮辱:“这么好的女人,竟然不知道珍惜!太伤爷的心!”
何况,在陈思诚频繁出轨的那几年,佟丽娅肉眼可见地,不太好。
哪怕,在聚光灯下,在众人面前,在舞台中央,她竭力表现出一种“我很好”的姿态,但她眉眼间和神情里流淌的苦涩,却欲盖弥彰,倾泻一地。
这种苦涩,是一种味道,一种气息,一种内心明明兵荒马乱,言行却故作幸福的撕裂。
这种苦涩,在文章出轨后,马伊琍说出“且行且珍惜”的金句后,我们看到过。
在高云翔性侵案发生后,董璇说出“我相信你”的宣言后,我们看到过。
在赵丽颖嫁给冯绍峰,生下孩子后的满面倦容里,我们也看到过。
这种苦涩,藏着受伤女性的共同特质,也必然藏着一代女性的裂变重生。
就像马伊琍忍痛4年缝合,最终还是选择离婚;董璇为高云翔跨国性侵案忙前忙后两年余,最终还是选择分手;而“狠人”赵丽颖,一心搞事业后也蹬掉了“渣男”冯绍峰。
反射弧有点长的佟丽娅,最终也没有让怜惜她绝世容貌和满身才华的人失望。
2021年5月20日8点8分,她官宣离婚。
8月8日,是她的生日。
8.8克拉,是她结婚时所戴钻戒的克数。
8点8分,是38岁的她,从前半生走向后半生的分界点。
从此后,她还是绝世无双的丫丫。
而她用捧出全部卑微和真心来爱的那个男人,仍是一桩令人捉摸不透的唐人街悬案。
从此后,路归路,桥归桥,爱情的归过往,余生的归时光。
2.
其实,早在官宣离婚之前,佟丽娅就变了。
这种变,从她剪掉一头缠绵的秀发,穿上中性衣服开始;
这种变,从她放弃贤妻的人设,杀回舞台中央开始;
这种变,从她重拾热爱的舞蹈,重捡主持的功夫,穿上鲜艳的华服,绽放美丽的笑容,站在春晚的舞台,美得不可方物开始;
这种变,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变,暗暗发力的变,默默生长的变;
是把薄衣当成铠甲,穿越枪林弹雨的那种变;
是把眼泪吞入腹中,炼成胸口孤胆的那种变;
是在至暗的岁月里,让肉身千锤百炼,听灵魂拔节生长的那种变。
这种变,是一个精神跪着的女性,决定站起来奔跑的姿势,是一个活在套子里的灵魂,打碎完美束缚,活出真实自我的勇敢。
从这种变悄然发生的那一刻,离不离婚,对于佟丽娅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最艰难的恶战,她们已经打过。
最漫长的剧痛,她们已经历了。
婚姻和男人,对她们来说,已不是主宰命运的天地和王道。
她们已从伤痕累累中,开出鲜艳的花朵,回到自己的沃土上,重建自我。
这才是佟丽娅婚变中,最核心的部分。
只可惜,很多人根本没有看懂:
离婚,只是佟丽娅们的一种选择。
而改变,才是她们突围伤害的武器。
当自媒体的作者们,不约而同地用“佟丽娅,恭喜离婚”当作标题,致敬这场翘首以盼的婚变时,我替仍在婚姻中辗转腾挪的广大普通女性,感到恐慌而忧伤。
离婚,本质上是一场疼痛,一场切割,一场诀别,和恭喜无关。
名女人佟丽娅离婚了,而和佟丽娅有着相同处境的普通女人们,绝大部分依然被困守在婚姻的围城里。
她们没法离婚,是不是就是可悲的,可怜的?
或者说,她们离婚了,却没有佟丽娅那样的能力、平台和财富,是不是就不值得恭喜?
作为听了10多年普通人悲欢离合的情感作者,我想对更多普通女性说:
就像结婚,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一样,离婚,也并不一定指向自由。
一个女性,不管有着怎样的婚恋状态,大抵都要历经这样三个阶段的成长——
3.
第一阶段,陷情执——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作为感性和爱情的化身,女性对真爱,有着普遍的执念。
男权社会的偏见和傲慢,又让不少女孩,在成长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所以,找到一个理想的伴侣,全然包容地爱自己,直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天涯海角,仍然生死相依,永不分离,大概是每个女孩都做过的梦。
怀揣这样的梦,姑娘们把真爱的期待,投射到一个看似与众不同,实则寻常无奇的男子身上。
牵着他的手,走进婚姻的围城。
爱他,恋他,深情对待他,像照顾婴儿一样捧出所有真心,都给他。
试图通过毫无保留的付出,撑起那个叫“完美爱情”的童话。
直到有天,杯子掉在地上,丑闻戳破窗户,伤害刺痛心脏,女人们才在悲痛欲绝中,来到:
第二个阶段,察人性——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让女人们从爱情童话里醒来的,也不一定就是丈夫们的出轨。
它更可能是柴米油盐的琐事,是家庭和事业的两难,是日复一日的争吵;
是失望攒够的心冷,是烂泥扶不上墙的龌龊,是平凡日子里无处安放的忧伤;
是牺牲自己,也换不来珍重的委屈;是想做更多,却没有帮手的孤独;是身陷困局,却无人搭救的绝望……
漫长的煎熬和疼痛后,女人们开始接受自身的局限,然后在接纳中拥抱委屈的自己;
开始看清两性的较量,然后在清醒中重塑心理的边界;
开始直面生活的真相,然后在行动中戒掉依赖的寄生;
开始修复自身的能量,然后在实干中挖掘自我的潜能……
当女人们不再惧怕道德和世俗的审判,丈夫和他人的羞辱,身材和年龄的焦虑,把“真爱”和“安全感”的权杖,从男人和婚姻那里,夺回自己手中。
她已经从乞讨爱的第二性,变成了展示爱的大女主,也悄然来到——
第三个阶段,做自己——
我已亭亭,无畏也无惧。
一个站起来的女人,走出去的女人,杀出城的女人,活得好的女人,不一定就是离婚的女人,但一定是温和而坚定的女人,强大且慈悲的女人。
这样的女人,结婚与否,离婚与否,都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她已经有了对抗婚恋和风险的能力,也已经有了选择宽容和成全的定力。
若遇良人,她可风情万种,可小鸟依人,可甘愿臣服。
若遇坏人,她可拎刀杀敌,可复仇叫板,可军临城下。
若遇良缘,她可百般呵护,千般珍惜,万般付出。
若遇孽缘,她可果断休战,坚决远离,横眉冷对。
她可美可朴,可爱可恨,可温柔可泼辣,可真心可狠心。
她不再活在标签和身份里。
她终于做回了她自己。
她比谁都清楚:
结婚和离婚,都不一定指向自由和幸福。
但,找到真实而结实的自己,一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