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改变了哪吒的魔丸天性,激励着他改变命运,挣脱诅咒;
而敖丙则有点对应着传统哪吒设定,一个小孩对抗成长环境里大人们所有的错误。不同的是,他有哪吒这个好朋友,选择自己命运的路上也不孤单。
哪吒和敖丙的出身以及成长环境,让他们这段友情更加珍贵。
魔丸和灵珠同出于混元珠,他们注定会被彼此吸引,这是大前提;哪吒几乎被关了三年,敖丙虽然有着自由,但被家族命运压得喘不过气,也没有一个玩伴。
我们都是从孩童时代过来的,一些朋友自己也成了父母,大家都应该理解“同龄玩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这份特殊的需求是父母长辈再多陪伴玩耍都无法填补的。
哪吒固然喜欢和母亲踢毽子,可就算殷夫人再努力都无法抗下儿子的天生神力……三年来,只有敖丙能与他打架打得有来有回,踢毽子踢得酣畅淋漓,所以哪吒才会玩着玩着忍不住动容流泪。
这是一段期待已久的、“势均力敌”的友情。
突如其来的友情,对敖丙的刺激和吸引力其实比哪吒更大,哪吒在许多时候还能自找乐子,而他连“渴求玩耍”都是一种奢望。
这种改编和本片导演编剧饺子的自身经历有关,他本人就是在父母包容下成长的孩子。
饺子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学了医,但是在大三接触到动画之后,就开始搜罗各种动画软件教材,自学三维动画。
而在儿子闯入新世界追求梦想时,父母虽有不理解,但还是了选择了支持,资助他做动画买了一台电脑。
在2005年,饺子辞去广告公司的稳定工作,在家专心做他的首部动画短片。当时情况其实很不好,饺子的父亲去世,而母亲又退休,母子俩的唯一收入是母亲的退休金。
从25岁到29岁,饺子都闷在家里做自己的动画。在外人看来,这是不务正业。而饺子在闭关学习后,做出了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因为《打,打个大西瓜》,饺子获得了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等30多个奖项才获得网友和业界的关注。
在爱里长大的饺子,踏踏实实地追求梦想,最终拿出了一个有爱、有普世价值的故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胆舍弃掉了“跟父母决裂”这个传统情节,用另一种方式给传统故事加上新的注解。二者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和社会议题图景。
电影的结尾:“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冲着敖丙喊“说这是我爹教我的”。此时,李靖夫妇应该特别欣慰,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没有白费!
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如李靖夫妇般爱他们的孩子,也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会理解他们父母的用心。
所有孩子都是无辜的,只要父母有爱愿意付出愿意陪伴和理解,每个孩子都能开出善之花。
在哪吒和敖丙“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想要的并不是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而是自己面对人生、面对命运的态度。
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没有人能够打败你,除了你自己。想要逆天改命,最大的对手不是环境、不是成见,同样也是自己。
从“熊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的对比中,我们更能够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也希望家长朋友能从故事中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