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理学堂 >恋爱婚姻 > 四年单身妈妈的感悟:不要让自己停止成长
四年单身妈妈的感悟:不要让自己停止成长
  • 发表日期:2018-07-16
  • 点击量:2034

我做单身妈妈已经,如果从分居开始算起,四年四个月啦。

这四年四个月,是我活得越来越明白的一段时间。很多时候我想起来大学时候或者刚工作的时候,总有一些感悟,是在遥远那个年纪的我,无法获取的。

这四年四个月,我走了很多路,去了很多地方,看过很多地方的市井风情,大部分是工作,极少数是旅行——其实对于一个魔羯座来讲,很难分清在路上是为了工作还是旅行。

但是带着孩子在路上,经常会有人问,孩子爸爸呢?我也会很大方的告诉对方,我是离婚的。我不会因为孩子在面前就突然声音很小声或者不回答,因为我不在孩子面前隐瞒,我们曾经是一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应该都清楚当下的状况。

其实孩子们都非常聪明,遮遮掩掩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对我来说。

分居第一年,我很大的担忧是关于抚养权。

我现在的角色之一,是做生育教育者,推广孕产家庭教育、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前几日,我在住处附近的公园里散步,看到那些海棠树还都是光秃秃的,但是已经是三月份,不久它们就会盛开。盛开之前,你看不到枝干内部生命的流动,但是这些却一刻不停止。我总是将这些与女性的孕育联系起来,它们就好像子宫中的宝宝,生命的流动与发育从不曾停止。一个孩子与母亲的联结之深、影响之广,超乎我们的想象。

但是分居时的我,各种“没条件”,然而我深深相信我会比前夫及其家庭更适合做孩子的抚养人,我的这份固执,令我的家人不解,令我的亲戚不解,如果没有我的这份坚持,如果没有当时同事、朋友之间的支持和帮助,我无论如何不敢相信,抚养权可以判给我。

很多个晚上,我给腿毛哥讲好故事,看着他睡着,我都还会想起他小时候的模样;在我不出差的时候,我接送他去幼儿园,看着他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奔跑、打闹,我也会想起他一两岁的时候,我带他去公园玩,去楼下玩的情景;他喋喋不休跟我说这个说那个的时候,想起他小时候开始学说话,即便吐字不清,我们也都明白他想表达什么;有时候路过以前去过的地方,他还会记起,说:“妈妈,以前我们来过这里,你在这里工作。”

我感动于他对我的全然信任,即便今天因为我打扫卫生不小心弄皱了他做的作品,他很伤心,但是也会原谅我,我一下子想起来他还很小的时候,两手拿着枣给我吃,不小心掉了一只手里的,他会捡起来,把没掉的给我。

我知道,正是这些一个个的小片段,让我在分居的第一年,即便因为各种困难,即便有十一个月我没办法像之前那样日日夜夜与他在一起,我也必须坚持:我要抚养权。

争取抚养权成功,其实并不是一个结束。生活是这样的,哪部电影里说过,“如果它给你一个柠檬,你记得再要一点盐和龙舌兰”。

我和孩子重逢后,我们之间的亲密感一点儿也没有减少。我不知是否得益于之前就非常紧密的联结,还是天生的血缘关系,我知道他选择我做他的妈妈,这是我们两个人命运中共同的功课。

这份功课并不容易,我们俩等于又有了一个新的环境,我们俩都要做出调整——可是对一个孩子来说,更加难。

好在,我们俩都有不错的修复力。有不开心的事了他哭,我不劝阻;他说呢,我就听;听烦了,我来说。“重新相处”的第一年,对我是一个新的挑战,这一年真的好像“新妈妈”,不是孩子不好,而是我需要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所幸,我在这一年里,学了亲子关系咨询师,学了P.E.T.,这些学习,让我对调整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家人在这一年里,仍然对我自己带着孩子,忙里忙外,不是很理解,甚至还要劝说我。我与我的妈妈爆发过无数次争吵,最激烈的时候,她半夜摔门而出。后来我明白,我用泪水告诉他们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并没有说服力。只有与自己真正的和解,才能与家人和解。

与自己的和解,客观讲,真的是最近才有的感受。与家人的和解,却可以立竿见影。我没有让父母时时刻刻在我身边帮助我带孩子,却只在我真的需要的时候来。因为我能够理解他们,在我这里,我的妈妈没有感觉这是一个家,在她那里,只有“爸爸妈妈和孩子”,才叫一个家,哪怕那个爸爸不常回来,只要一纸婚书还在,那才叫一个家。

这样的观念我无法认同,她不了解现在社会上有多少“婚内单身妈妈”,也不了解现在社会上,女性已经不再是属于谁的“财物”。

在我这里,她会感受到恐惧,对我的未来、对我孩子的未来、也对她自己的未来——这些,是我不需要的。一切以恐惧为驱动的,都将引向毁灭。

也所以,我一直告诉孩子,有妈妈的地方,就有家。我所在的圈子里,所有举办的工作坊和培训都是欢迎孩子的,所以在他还小的时候,我会选择带着他和我一起去参加工作坊和培训。在那里,他能找到很多小伙伴。再大一些了,他甚至可以帮助其他更小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玩儿。

有很多朋友,善意的问过我,身边没有男性角色,他会不会“像个女孩子”?

其实我想一想,这应该是很多带着男孩的单身妈妈会担心的问题。我应该算是后知后觉,因为在我看来,我一开始也没担忧过这个问题。好像,我的神经比较粗,担心的事情比较少,我仍然像一个“正常的婚内妈妈”一样对待孩子,这应该是育儿的常态。他并没有失去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还在,他有爸爸。虽然对方并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健康的方式来见他,但始终我传达给孩子的,是他没有失去任何一方,我和他的爸爸都爱他,所有人都爱他,有些人的爱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表达而已。

我想,不管对于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单身妈妈要时刻警醒自己的,一定是:不要内疚和自责。婚姻没有继续,错绝对不会只是一方的。这只是人生旅途中一个节点而已,人生还有很长,内疚和自责不会帮助自己半分,更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任何好处。因为孩子不对你的人生负责。

作为孩子,他需要知道,他是被接纳的——不管“抚养权”判给谁,孩子永远是被双方接纳的。这种来自父母双方的接纳,其实实际发生或者没发生,都没有关系——你要传达给孩子这个信息。

孩子身上共享双方的基因,不管父母意识到也好,没有意识到也好,这个孩子对父母是全然的接纳与信任。作为单身妈妈,割裂这种联结,没有任何必要,也更没有任何必要,害怕这种联结。

因为孩子会长大,他有自己的判断,你有自己的生活。作为单身妈妈,我们能够给孩子最好的,就是让他成为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按照自己想象中的他的样子。要有自己的生活。

有句话怎么说,“知易行难”。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我没有自己的生活”,早上送他去幼儿园,回来开始忙微店,还有学习,微信上聊聊天,写写东西,打打包,有时候饭顾不上好好吃,到了下午接他的时间了,接他回来路上一起买菜,回家准备做饭,吃完饭收拾,然后陪他玩儿,然后讲故事、睡觉,等他睡觉了,才感觉有一点儿自己的时间,白天不管他在幼儿园多久,都始终觉得还没有完成“任务”。还有一段时间,他经常做噩梦,说梦话,又踢又打,遇到发烧生病时候,那更是整夜都得注意体温。

后来我发现,当形成一种节奏的时候,我会乐在其中了。我也发现我利用碎片时间的技能越来越高超——比如,我会在接送路上听播客、听英文电台,既能学到知识又练习了听力;我在做饭时候放个iPad追追剧(虽然最近很多好剧还没追就被下架了);有时候不耐烦打字了看书时候就在自己的母乳妈妈群里用语音和照片做一下分享交流会;有时候做笔译的时候搜索到的资料顺手就和小伙伴分享一下,等等等等。

时间统筹,在我这里显得极其宝贵。有时候我妈妈看到我这样着急忙慌的,会告诉我,“你爷爷说过,着急的庄稼消停的生意,庄稼活才是值得着急的事情,其他事情只要长久做,就没什么好着急的。”

这句话给了我很多启发。有挺长一段时间,大概一年多的时间,我都会因为经济的压力情绪消极,虽然不会表现在孩子面前,但是我内心承载的太多太重,是我能够觉察到的。但是每次仔细琢磨这句话,我都能够收获其精髓几分——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世界上的单身妈妈们不要怕没钱花,嗯,管他有没有考证,他一定这样说过。

是的,经济问题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有一部电影令我触动很大,叫《万箭穿心》。最初看的时候,看到屏幕上出现“十年后”,我以为颜丙燕扮演的那位单身妈妈能够有很大的生活上的改善,但是,看到她仍然做着棒棒,头发里夹杂着那么多的白发,我震惊了。颜丙燕扮演的那位妈妈这十年来,并没有改变生活,反而自己很苦,和孩子之间隔阂很深,一言以蔽之——她这十年没有喝鸡汤!哦好吧,是她这十年基本没有成长!

这部电影之所以给我很大触动,其实并不是她的经济条件,而是她的精神面貌,以及孩子对她的那种恨。所有的单身妈妈,都应该看一看这部电影,给自己敲响一个警钟——经济问题并不是最大的问题,自己内心的精神力量破产了,才是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