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红枫中心《留守儿童家教3+1手册》出版
红枫中心《留守儿童家教3+1手册》出版
  • 发表日期:2017-06-08
  • 点击量:1927


红枫中心为了落实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家庭尽责的第一原则,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留守儿童家长编写了《留守家教3+1手册》。这部手册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部手册的出版,得到了国内家庭教育专家的赞扬和肯定,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王大龙、卢勤为《手册》撰写了序言和介绍。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心灵家园基金创始人姚越和中国妇女报原总编辑卢小飞也热心做了推荐。

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在农村形成了6千多万留守儿童的庞大群体,他们常年累月见不到父母的面,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状况引起了国家高度的重视,2016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出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殇,社会之痛的呼吁,接着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从国家层面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意见》提出的第一个原则是坚持家庭尽责,落实家庭监护的主体责任,明确监护人要在家庭发展中首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加强对家庭监护和委托的监督指导责任;然后是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全民关爱和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

《 留守儿童家教3+1手册》撰写的目的是,落实国务院的意见,通过手册的发行,帮助农民工家长认识到对留守子女的主体责任,并指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关爱孩子两不误,履行父母应有的职责。


全书稿的框架是:

第一部分:以国务院的《意见》为主导,介绍为什么将父母的家庭责任列为第一项原则;并针对家长的错误观念,逐条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外出家长如何履行父母的职责,外出前怎样做,外出后怎样做。

第三部分:针对大量隔代老人代行监护人的状况,指导老人如何做好监护工作。

第四部分:留守儿童家教的内容3+1:爱的交流与教育;学习做人的教育;学习知识的教育+生命安全的教育。

为什么是3+1的家教模型?前面3项教育是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在2007年起,在开展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活动中,根据流动家庭在家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创设了“每日家教三个十分钟模型”:爱的交流十分钟、学习做人十分钟、学习知识十分钟。这个模型由于切中流动家庭家教的短板,观念鲜明,简单易行,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我们认为这三个方面同样是留守家庭家教育最需要的内容,可以引入到留守家庭的家教活动中。同时鉴于留守儿童存在特别严峻的安全问题,增加了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由此构成了留守家庭3+1家教模型。


为了让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农民工家长看得懂,书稿采取问答的形式,力求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清一些道理,便于家长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书稿还用相当的篇幅介绍怎样做的方法,让家长可以照着去做,容易见效。书稿图文并茂,彩色印刷,赏心悦目。

红枫中心在推出《手册》的同时,还配套设置了5堂留守家长课堂,亲子沟通工作坊和教师工作坊,以帮助家长和学校老师做好家教工作。


书稿作者王行娟,是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创始人。29年来她一直和志愿者一起,创立了6大公益品牌,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获得过13个奖励,其中在1993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获得北京市委组织部授予的老有所为、优秀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奖。

《手册》的出版,得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心灵家园基金的部分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