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内容节选自 中国妇女报
图片转自 齐鲁网
2016年11月15日~17日,以“女性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议程”为议题的首届尼山世界女性论坛在山东曲阜尼山书院举办。作为以“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迈向绿色·简约的人类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分论坛而又相对独立的女性论坛,围绕议题设置了四个分论题:“性别平等与可持续发展”“女性与健康生活方式”“女性与社会公益”“女性与文化传承”。
其中“女性与社会公益”专题分两个部分:公益的理念和行动与具体项目的经验分享。前者如美国巴迪基金会主席罗兰研究员说,在世界转型的时代,公益和慈善也会呈现动态、多元的新面貌,出现了社会企业、政府支持的社会组织,超越以往的单一的NGO。公益界应该为人类团结,为能力提升而赋权培力,要学会监测评估效果的方法,支持创新机会的产生,培养自己的学习态度并支持有学习渴求的组织等措施。
创立印度学习与发展研究中心的印度裔英籍教授丽塔·维亚斯·纳嘉卡,出身于慈善世家。她说,公益是为了做有意义和有趣的事。公益也不止于筹款捐款,知识也是有力量的,我在大学教书,也去印度和中国边远地方做公益,目的是一样的。
现任驻中国英国商会主席、中国发展基金创建人毕欣律师强调,她的慈善理念是,一要考虑接受慈善的人,而不只是关注做慈善的人;二要进一步考虑如何把穷人和富人联系在一起。
中国妇女报社原总编辑卢小飞,长期在红枫心理咨询中心从事志愿咨询师工作,她分享了自己的几个理念:对自己“一日三省吾身”,对同行组织做到“多元”“包容”;她认为慈善与公益之别在于后者更注重赋权服务对象。
旅德华人企业家、德中文化交流会主席张彧分享了自己以公益小黄新助力企业发展的经验。这场重在行动的公益论坛同时提供了有价值的公益理念、渠道、方法,激励更多人学习并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