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社会活动 > 红枫应邀出席“北京+20民间妇女论坛”并发言
红枫应邀出席“北京+20民间妇女论坛”并发言
  • 发表日期:2015-08-20
  • 点击量:12780


2015年8月18日中国妇女报刊登了由联合国妇女署等机构支持,多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北京+20民间妇女论坛”的长篇报道,从民间妇女组织的角度,对20年来中国妇女运动的进展和挑战进行了回顾,并研讨了今后发展方向。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卢小飞和创始人王行娟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意见。

中国妇女报在报道中首先介绍了有关20年来我们走到哪里的发言,肯定了20年来中国社会在推进性别平等和赋权妇女方面有了很多进展。政法大学刘小楠副教授谈到中国在妇女权益法律保障方面,已进入到一个繁荣的时期。中国妇女的权益保障从国家公约层面、宪法层面、单行法层面和行政法规等四个层面都有一定进展,基本形成了一个体系。王行娟总结了世妇会后中国妇女工作取得四个方面的成果,一是国家认同妇女的权利就是人权;二是社会性别观念被政府接受并被纳入社会主流;三是妇女地位的提高;四是一些禁区被打破,如反对家庭暴力问题从不让说到作为主要领域被攻破。另外女性主义队伍的形成在传播社会性别观念和研究社会性别本土化方面做出了贡献。天津师范大学杜芳琴教授谈到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基本上走上了从研究到学科化,并通向行动主义的历程。

对于妇女运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再出发,中国妇女报的报道引用了妇女问题专家蔡一平的意见:一个是妇女和女权主义组织在促进性别平等中的作用未能更积极有效地发挥,二是把《北京行动纲领》看成一个可自选的菜单,没有把它看做一个整体,妇女的权利被割裂。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原理事长谢丽华谈到文化传播的力量,认为NGO手中有媒体工具是非常有用的,目前新媒体发展迅速,希望有专门的NGO致力于让弱势群体在互联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杜芳琴老师提出了存在妇女学科边缘化和代际交接的问题。中国发展简报郭婷在分析了中国妇女组织的形态后指出,民间组织要再出发必须思考几个问题:如何推动社会性别理论继续传播和思想交锋;争取更多的资源;在发展领域继续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凝聚现在已经很分散的女权主义者。中国妇女报原总编辑、红枫中心现任理事长卢小飞认为,当下社会性别倡导是头等重要问题,性别倡导的方式是多样的,除了中国妇女报这类有倡导意识的媒介传播以外,还有舆论监督、媒介批评、开展活动等。民间妇女组织不论开展何种行动,都应首先具备倡导意识,同时不应自我孤立,应增强组织与社会的黏合度。在这一方面,草根组织的社会黏合度很不够,这是需要妇女组织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