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研究论文 >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调适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调适
  • 发表日期:2008-11-19
  • 点击量:4946

 夫妻二人是一个小团体,但又有不同的背景,文化、教育、宗教等,是二个不同的圆,有交叉的区域,但不能成为一个圆。由于种种分歧,矛盾得不到解决,会产生婚姻的变故。婚姻变故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孩子。单亲家庭中最难的是如何把握对孩子的“爱”和“教”的尺度,一般母亲都对孩子抱着极大的歉疚心理,生怕委屈了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就成为每个单亲家庭的主要问题。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离异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1、0—18个月时,此期发展任务是信任——不信任。
     信任感是发展健康人格最初而且最重要的因素,人生第一年的发展任务是与照顾者(父母)建立起信任感,学习爱与被爱。如果觉察到父母在自己需要时不出现或经常感到痛苦,危险和无人爱抚,就会对周围产生不安全和不信任感,会把外界的恐惧、怀疑的情绪带入以后的发展阶段。
     2、18个月—3岁时,发展任务是自主——羞愧疑虑。
     此期儿童开始运用和掌握的运动和语言既能认识周围的世界。他们对父母的离异不能理解,不知道父母离异是与自身行为无关的成人的决定,导致睡眠失调,恐惧。
     3、3——6岁时,发展任务是主动——内疚
     此期儿童特点之一是被异性父母吸引,并逐步理解自己的性别。意味着发明或尝试一些新活动和新语言,应在这时给与更多的自由和机会去创造和实践,儿童的自主性得以增强。反之,儿童会产生失落感与内疚,应告诉孩子,不会放弃他,仍然爱他。
     4、6——12岁时,是童年期,发展任务是勤奋——自卑
     此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阶段,儿童迫切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如自然常识、文化知识、基本生活技能与他人竞争合作、守规则。应给与奖励和赞扬,勤奋感就会增长,若不赞扬或因失败而遭到嘲笑伤害就会产生自卑感,看问题绝对。
     5、12——18岁时,发展任务是自我认同——角色紊乱
     此期是人生最为关键的阶段,此期孩子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时期,是个从儿童发展为成人的主要基础。开始注意自己的仪表,较为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面临着选择的困难,为追求个人价值观与社会观念的统一而奋斗。这个时期,胜利成熟,而心理成熟不够,会出现角色紊乱,都种角色面临在自己身上,应如何做?怎么处理,可能不知道。父母的离异会使他产生对未来的焦虑、失败、不相信爱,导致回避或过早进入与异性密切接触。这时,针对孩子自我意识强,很多事要坐下来与孩子商量。
     ·单亲家庭在家庭教育中的误区:
     1、 将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手段
     婚姻解体了,但孩子与双方的关系是永恒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惩罚对方,不让其接触孩子,对孩子隐瞒情况,导致孩子产生严重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导致压力产生,为躲避压力,孩子远离同伴,造成孩子冷漠、孤僻的性格。
     2、 夫妻双方互不尊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夫妇双方在孩子面前互说对方坏话,罗列事实,使孩子产生矛盾、困惑、烦躁。加重孩子的自卑羞耻感,无能为力的感觉。
     3、 溺爱、补偿孩子的心态
     总觉得孩子可怜,钱物的满足,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孩子自私、大手大脚、懒惰等不良习气。缺乏责任心、义务心。
     4、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婚姻的不幸,对孩子的期望值升高,导致孩子心理压力增高,出现逆反心理,丧失自我。放弃再婚机会使孩子觉得欠父母的债多。
     ·那么,如何与孩子相处
     1、 自我表露和个人适应,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需要我们坦诚地向他人表露,只要我 们对别人有隐瞒自己的某些方面,别人同样对我们有所隐瞒。家庭是一个具有生产、消费、教育、赡养等多种职能的生活组织形式,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做家长的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通过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各种活动,循循诱导,入耳入脑。
     2、 从尊重孩子的秘密开始
     认识一个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完整的人。人是一个有意识、有思维、有情感,从事创造性劳动,过着社会生活的人,具有生物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包含了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任何一方面失调都会对整体造成影响。
     孩子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应尊重他们的要求,尊重他们的需要,与孩子们互相沟通,与孩子达成默契。
     ·我们应从那几方面入手:
     1、 作为教育者,(老师、家长)应清楚自己的行为,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孩子和自己不一致的时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也许不是孩子的错,而是自己的过失。
     2、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下一代健康的人格,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
     3、 加强沟通,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儿童时期,父母是精神支柱,发生不愉快,会向父母诉说,父母是他们的庇护所。青年期心理变化有“依附”向“独立”转化,父母对此不理解,产生矛盾、冲突,两代人的人事不沟通,教育方法不改进,导致疏离感,无形中削弱了相互间的信任。
     4、 心灵的关照,单亲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更多的心灵关照,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灾难不是父母离婚本身,而是他们离婚前后所表现的不良心态。不要太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想怎样就怎样,孩子有共同承担压力的能力,互相支持,信任、同情、尊重与爱护,用心去体谅,共同承受压力与悲伤。共同分担家务,调节家庭气氛,使单亲家庭成为欢乐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