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线简报 > 离婚是我的选择吗?
离婚是我的选择吗?
  • 发表日期:2011-05-29
  • 点击量:6472

 编者按:2011年,红枫中心与《学前教育》杂志社合作,为红枫中心开一个专栏“心理茶座”。第一、二期《学前教育》杂志中“心理茶座”内容已转载于2011年第一期《热线简报》上,本期“简报”转载了《学前教育》杂志第三、四期的“心理茶座”内容,请大家分享赏评之余,也能踊跃投稿,共同传播我们“以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推进红枫中心及心理咨询师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我和先生曾是大学同学,大四开始谈恋爱,28岁生孩子,现在女儿已经2岁半了。在有孩子以前,我们关系还好,一起相互支持走过来挺不容易的,也对未来充满憧憬。有了孩子以后,我们之间忽然爆发出了许多矛盾,甚至到了我无法忍受的地步。我举3点理由来说明我的苦恼。
 1.他的脾气越来越粗暴,一点小事不如意就大吼大叫,辱骂我甚至还动手。有一次,他竟然卡住我的脖子把我推到门后,我当时觉得快要憋死了,心里非常愤怒。最让我绝望的是那天他因为孩子生病冲我母亲大吼,让我母亲回家,还用手卡住我母亲的后脖子。我心疼我的母亲,更感到他简直野蛮到了极点。还有一次他和他的母亲发生争执,他母亲抡起板凳扔向他,他竟然把自己的母亲还推倒在地!
 2.我和他在一起,一点也没有自信,在他眼里,我永远是低于他的,什么也不行,是永远需要依附于他的。他说我的语言非常恶毒,深深伤害着我的自尊。
 3.他出生于高干家庭,是家里的独生子,他的父母不只一次向我暗示过,要我再生个男孩。每次吵架只要涉及到女儿,他都会说“不要了”、“扔了”、“送人”、“送回老家吧”这类的话。我很伤心,更为孩子伤心,我特别担心女儿长大懂事儿后听见自己的父亲这样说。所以,想到他这么伤害孩子,还不如早点离婚,即使现在不离,以后也得离。每当冲突激烈的时候,我的这个想法就非常坚决;可一想到孩子,我就退却了,我还是不希望女儿没有爸爸。
 这些我也和先生沟通过,有的地方他也承认,我也在慢慢调整自己,安慰自己,可是,冲突一起,他还是老样子。
 亲戚朋友也劝我不要离婚,等等看他会变好的。可是,我这样等值得吗?我究竟该怎么做呢?
                                                                                                                               伤心绝望的小于
 
 令人心疼的小于:
 你好!
     表面上看,虽然你说自己很绝望,冲突激烈时想要离婚的想法也很坚决,但是来信中通篇字里行间还是写满了“犹豫”。我揣测,之所以犹豫,可能不仅为了孩子,还有你们曾经“相互支持走过来的岁月”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还有你的冷静分析与思考,还有你对他可能会变好的企盼……
 世间任何事物,比如一个人,一件物品,特别是一桩婚姻,十全十美的理想状态是没有的。生活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总会有许多纠结的东西。所以,我们先把要不要离婚放在一旁,先就你来信中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就事论事,理一下思路吧。
     第一,把离婚与否和“孩子”分开来考量。
     离婚当然会对孩子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但是,婚姻首先是你自己的,如果你在这个婚姻里不快乐,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甚至还要遭受暴力和摧残,作为母亲,你能保证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影响孩子吗?孩子需要父母双方共同的抚养和疼爱,但是,与其每天面对父母的埋怨和吵闹,在惊恐和无所适从中度日,倒不如与其中一方平心静气祥和地生活,更有利于他身心健康发展。谁都不愿意离婚,但是如果婚姻真的走到尽头,毅然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至少是给自己留了一分生的可能。如果仅仅是为了孩子继续勉强下去,最后不仅毁了自己,也贻误了孩子。
     第二,把“三点理由”先放到脑后。
     我承认你信中提到的这三点理由是你跨不过去的坎儿,也是困扰你,使你最痛苦、最愤懑、最不能原谅你丈夫的地方。我看,如果想离婚,这三条理由也足够了。
 问题在于,我分明从来信中看出了你的反反复复,看到你仍在“慢慢调整自己,安慰自己”,你还在等待,期盼。
     我说让你把三点理由放在脑后,不是放弃原则立场,也不是不追究他的过错,而是因为,这三点理由在一定程度上,把你引向了离婚的死胡同。每当遇到问题,你就归结到这三点理由,于是就想到离婚,而且“现在不离,以后也得离”。这其实是一种情绪,也是一个屏障,使你大大减少了弥合双方感情鸿沟的思考与改变现状的切实努力,于是很自然就增加了离婚的砝码。
 同样,当你不想离婚时,也有一个盾牌,那就是为了孩子。让你坚持和忍下去的是“等等吧”,能等来什么?等来的无非是苦不堪言的一幕幕重演,于是又回到离婚的老问题。这样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第三,我们来探求一下,为什么孩子出生前“一切还好”,出生后就忽然爆发出许多矛盾呢?
 我认为,这一点也是你们夫妻关系恶化的关键点之一。
     我们来算一下:大四那年开始谈恋爱,到28岁生孩子,中间至少七八年,应该是相互比较了解,感情基础也比较牢固的吧,况且共同生活之后“一切还好,相互扶持”。
 按一般规律,从谈恋爱到结婚,再从结婚到有孩子,中间有两个角色转变,一是从恋人到夫妻,从含情脉脉争献殷勤,到赤诚相见柴米油盐磕磕碰碰;二是有了孩子,为人父母了,家务骤然增多,孩子以及帮助照料孩子的老人等等第三者和第四者的介入,不能不令年轻的夫妻双方穷于应付,疲惫不堪,精神和经济压力加大……那么,你们是否对此有充分的认知和心理以及物质上的准备呢?
     身心愉悦时,一句责怪的话只当耳旁风;相反,心情烦躁时则很有可能就会变成导火索,引发一场撕心裂肺的恶战,这样的情景生活中不是很常见吗?
 如果有条件,你们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分析一下你们在这两个角色转变时发生的一些矛盾冲突,找到一些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线索,可能效果比较快捷。
     另外,你自己也不妨试着做做自我“心理按摩”。
 1.先找“痛点”,夫妻间经常在哪些问题上发生口角,以致有没有碰触不得的地方等等,时间、地点、情境、事态发展如何,不妨用纸笔记下来;
 2.分析分析聚焦事故多发地带,看看是哪里出了毛病,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屡屡发生,是怎样愈演愈烈的;
 3.寻找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各自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价值观念等等;
 4.尝试自我调整和相互沟通,最重要的是自我赋权,坚信你有自己的独特价值,遇到问题先控制住情绪,冷静思考,然后再看怎样使问题解决得更好。
 夫妻沟通、互相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你不妨尝试站在他的角度上看看,多一个视角。举个最极端的例子,比如他发脾气时的野蛮粗暴,当然不可原谅,但他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是害人者,也是受害者。事情过后他也承认自己不对的地方,你不要轻易放过这样一个双方沟通和调整的机会,而是要趁机说出你当时的恐惧和绝望,让他认识到这种行为对你们夫妻感情造成的伤害有多大。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想想,在你们发生矛盾的时候,你曾经用过的方法中有没有比较有效的,还有,你们过去的“共同目标”和“美好憧憬”今天拿来重温,是不是也能起一些作用……
     第四,是家庭暴力问题。
     我能想像暴力发生时对方的狰狞面目,还有,你的愤懑、委屈与无助。你所说的第一和第二点其实都属于家庭暴力范畴,第一是身体暴力,第二是精神暴力,而第三点则是极端的重男轻女,根源上和家庭暴力同出一宗,行为上对你和女儿也属于暴力范畴。
 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这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而且,警察、法院等公权力也已经开始较为广泛地介入了。
     家庭暴力是个魔鬼,那么,这魔鬼是怎样被召唤出来的呢?
     说“召唤”,有几个理由,一个是你们谈恋爱和刚结婚时,没有发生过,否则你可能就不会是“一切还好”了;二是他本身就出生在一个有暴力的家庭,魔鬼已经潜藏在他的身上,遇到适合的情境,从小耳濡目染的行为就会引发出来。
     那么,谁来承担责任?当然是施暴者本人!他在单位打过领导打过同事吗?肯定没有,否则人家会把他扭送到公安局,单位也会给他处分,这说明他还有理智,可为什么回到家里,他就敢向妻子大打出手呢?还是他缺乏法制观念,他的认知有问题。
     就我的经验和了解而言,有家庭暴力行为的人,一般来说,要想彻底矫治,需要外力介入。家庭暴力第一次发生时,是很重要的时机,你的反应要使他不敢再有第二次。但遗憾的是,现在你们家的暴力已经多次发生,希望你注意,再遇到可能发生家暴的情况,你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首先避免事态激化,其次是最好尽快离开现场。
     说到这里,你是否把离婚与否的念头放下了呢?既然犹豫,说明这个婚姻还有可取之处,那么,就不妨给自己,也给对方一个机会,先做“维持会”,在维持中向前搏一搏,努力争取向好的方面转化!如果真的尽力了,还是没法过下去,那么就再谈离婚的事儿,你说呢?
 等着听你的好消息!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中心 侯志明
 
        侯志明,专职从事媒体关于婚姻家庭、妇女问题的研究和报道十余年,国家劳动部首批注册心理咨询师,1992年起在北京红枫中心任心理咨询志愿者至今, 2005年1月起任北京红枫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妇女热线主持人,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中心主任。
        侯志明多年来研究婚姻家庭问题,著有研究论文和报告文学等200余万字,为多家知名期刊撰写专栏,并编写《现代女性心理咨询大全》等书,曾为年轻父母多次举办讲座,做客广大电台栏目进行专家解读和点评,深受大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