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红枫志愿者 >志愿者公告 > NLP免费体验课
NLP免费体验课
  • 发表日期:2009-09-07
  • 点击量:6908

NLP免费体验课

20099156:30-9:30

 
NLP的涵义?

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缩写,它们有以下的意思:

Neuro: "神经",意译为身心,指的是
1)我们的头脑和身体经由我们的脑神经系统连接在一起;
2
)我们的脑神经系统控制我们的感觉器官去维持与世界的联系。

Linguistic:言语的,指的是
1
)我们运用语言与别人做出相互影响,经由姿势、手势、习惯等无声语言显示我们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内心种种状态;
2
)我们头脑与身体之间的联系机制所用的语言模式。

Programming:程序,指的是
1)借用电脑科学的字眼指出我们的意念、感觉和行为只不过是习惯性的程序,可以经由提升我们思想的软件而得以改善。
2
)凭着改善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重复程序,我们可以在行动中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因此,NLP就是身心语法程序学

 

为什么心理咨询师要学NLP

对于资深心理咨询师:

 国内现在的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是理论多于实践,最缺的是能力训练,而NLP最注重的是能力技巧培训;NLP积极有效的咨询理念和辅导技巧能快速引领,帮助咨询师突破咨询瓶颈,提升咨询效果。

 

对于新入行的心理咨询师:

 社会上正在掀起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考证热,许多刚拿到 证书的心理咨询师发现,虽然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取得了从业资格证书,但想真正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无法入手。NLP提供一门可操作的方法技巧,非常适合刚入行的心理咨询师学习。

 

免费体验课内容

l        NLP的基本知识

l        NLP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

l        体验和练习

 

适宜人群: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医生、社工等对NLP有兴趣的人士

时间:2009915日晚6:30-9:30

地点:北京朝阳区双井富力城C2号楼1903

人数:30

报名电话:010-58767114

即日起开始报名,电话报名为准,额满为止!欲报从速!

 

导师简介

张宜芬

․2001至今:NLP专业文凭班、高级文凭班训练师

․2003至今:WealthyMindTM富裕心念课程训练师

․2006至今:Self Relations自我关系催眠治疗课程训练师

西密西根大学物理硕士、科学教育硕士

加州柏克莱大学GEMSSEPUP课程联盟导师

 

张宜芬老师,于本人喜好人成长与自我探索的域,所以在NLP的教学与应用上,也偏向疗愈方面...而且深受Gilligan的影,是以尊重与开启內在的方式来运本着立足公益,让更多的人了解NLP,让更多人生活更好、更心,有更多互相交流分享的目的,此次体验课不收取费用。

 

 

附:NLP的理念和前提假设

NLP的理念

一、NLP的基本理念

1 NLP的核心。

NLP的核心是模仿。模仿是复制卓越的过程。优秀的人往往都具备精湛的模仿能力,能从他人身上吸取有用的东西并使其成为自己的资源。事实上每个人天生就会模仿,正是通过模仿我们才学会了生活。通过模仿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重要人物,我们学会了如何言行举止,通过模仿他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感受成功和失败。

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太多的模仿是否会失去自我。而实际上,真正的模仿是将别人的闪光点整合到自己身上,从而更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选择,这样我们不但能增加对日常事件的影响力,还能增加对自身的了解。因此,结果应该是自我认同感越来越强烈。

2   NLP的原则。

NLP中有4项主要的原则,这也是NLP的支柱,即:

第一,与自己或他人建立亲和感。在生活中,你与自己生理的亲和感越强,就越能感到健康与舒适,因为你生理上的每个部分都合作无间;你与自己的精神面的亲和感越强,就越能感觉到内在的祥和,因为你心智的各个层面都是统一的。而与精神层面的亲和感,更能产生一种对更大的整体的归属感,这一归属感超越了个人的自我认同。有很多人拥有成功的外在条件,但内心却并不快乐。你可能会注意到,他们也常使别人不太轻松。我们总是以反映我们内在心境的方式去处理外在世界,所以内在的冲突会衍生出外在的矛盾,而我们对自己内在的亲和感的程度,也常常是我们与他人关系程度的一面镜子。

第二,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么你甚至无法定义成功是什么。在NLP里,这就叫做目标设定。这是一项完整的思考程序。不断地追问自己或他人我要什么?”你要什么?”这与光是问有什么问题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在后面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以问上述问题为起点,开始不自觉地数落别人的失误,而忽略了他人真正的需要,于是就无法帮助他人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第三,感官的敏锐。即你用你的感官去看、听或感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有这样,你才能确知你是否还处于朝向目标的方向上。必要的话,你可以借着这一反馈去调整你所做的事情。在成人世界里,很少会去这样注意信息,但小孩子却是这样做的。其实我们可以像自己小时候一样,重新获得好奇心和敏锐度。

第四,行为的弹性。即拥有许多行动的选择。你的选择越多,成功的机率也就越大。持续改变所做的事,直到取得所要的结果。这听起来简单,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你有没有过这种经验,就是当你与你的伙伴在争吵时,你已经明知彼此之间有了一些裂痕,但你还是任由双方的关系更加恶化,原因是你找不到缓和冲突的办法。

 

NLP12条前提假设: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1)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会是一样。

(2)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亦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一样,因此也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

(3)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同样的结果。

(4)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

(5)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

(6)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都是在不断变化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是一样的。

(7)两个人之间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不一定会使两人不能沟通或者难以发展出良好关系。

(8)给别人空间,即新生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9)同样地,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一致,也是正常的事。

(10)在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2.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

(1)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每个人只能改变自己。

(2)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推动自己。

(3)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4)一个人因此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

(5)因此一个人不能指望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

(6)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

(7)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

(8)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其他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般地发生的权利。

(9)不强迫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

(10)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而不能寄希望于他人或环境改变。

3.有效果(比只是强调道理)更重要

 

(1)只说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确而不顾有没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2)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3)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实上;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

(4)任何计划的设计都是为了效果;效果是所有行动的目的。

(5)有道理是由理性方面的标准来决定的。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

(6)坚持道理,只不过是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7)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边,再加上理性方面的认同,效果才会出现,,故此,有效果需要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鸣。

(8)没有效果的道理,是背弃了信念和价值的规条,应该加以检讨。

(9)有效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由相信有这个可能的信念开始。

(10)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4.我们只是活在由自己的感官所塑造出来的主观世界

 

(1)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把资料摄人(摄人过程),感官的运用是主观的和有选择的,因为不能,亦不需要把所有资料捕捉。

(2)摄人的资料经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过滤而决定其意义,亦因此能储留在脑中(编码过程)。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是主观地形成的,故此,过滤出来的意义也是主观的。

(3)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亦因此是主观的。

(4)我们只能用上述方式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其他的方法。

(5)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或者相对的真实。

(6)每个人的世界都只是在他的脑里。我们是凭大脑对世界的认知去处理每一件事的。

(7)改变一个人头脑中的世界,这个人对这个世界中事物的态度便会改变。

(8)每个人都是用自制的地图在这个世界里生活。

(9)改变主观经验在头脑中的结构模式,事情对我们的影响便会改变,我们对事情的感觉亦会改变。 ·

(10)我们无须改变外面的世界(我们无法知道它是怎样的,只要改变我们自己(头脑中的世界),我们的人生便会有所变。

(11)事情从来都不会给匀压力,压力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反应。

(12)情绪也从来不是来自某人的言行,或者环境的转变,而是来自我们对它们的态度,亦即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

5.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1)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没有效果之分。

(2)自己说得多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讯息才是沟通的目的。

(3)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听到什么才是重要的。

(4)同样的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使听者完全收到读者想要传达的讯息,便是正确的方法。

(5)沟通的效果,来自声调和身体语言的比来自文字的更大。

(6)沟通讯息的送出与接收在潜意识层面的比在意识层面的大得多。

(7)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讯息有完全相同的反应。

(8)说话的效果由讲者控制,但由听者决定。

(9)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

(10)沟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

(11)抗拒是对讲者不够灵活的指正。

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1)做法不同,结果才会有所不同。

(2)如果你做的事没有效果,改变你的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会比旧的做法多一分成功机会。

(3)想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

(4)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

(5)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从来都是处于不停的改变之中,不肯改变的便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

(6)只有不断地改变做法,才能保证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有理想状态。

(7)“做法是规条,目的是取得价值,实现信念。维持最有效果的规条,就是灵活地不断修正做法,这样才能保证取得价值,实现信念。

(8)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

(9)习惯使我们不用思考便能做某事,这使我们忘记去凭所有事情的效果而作出修正。

(10)祈望别人改变才能使自己更好,倒不如想想自己怎样改变才能取得效果。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1)对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必陷困境,因为别无选择。

(2)对事情有两个方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局面。

(3)有第三个方法的人,通常会找到第四、五,甚至更多的方法。

(4)有选择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

(5)至今不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都达不到预想效果。

(6)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

(7)世界上尚有很多我们过去没有想过,或者尚未认识的方法。

(8)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从而使事情发生改变。

(9)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而且不只一个。

(10)“没有办法使事情划-上句号,总有办法则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

(11)“没有办法对你没有好处,应停止想它;总有办法对你有好处,故应把它留在脑中。

(12)为何不使自己成为一个能找出办法的人?

(13)“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回家,而不是这条路通不通。”(请参阅破框法”)

8.每个人都选择给自己带来最佳利益的行为

 

(1)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

(2)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3)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

(4)动机不会错,只是行为不能达到效果(满足背后正面动机的效果)

(5)接受一个人的动机,他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了他这个人。

(6)了解和接受一个人的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

(7)动机往往处于潜意识的层面,不能意识地说出来。

(8)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最容易的方法是问该行为企图得到什么价值。

(9)任何行为在某些环境中都会有其效用。

(10)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9.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1)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的经验,也即是说有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能力。

(2)人类只用了大脑能力的极少部分,增加对大脑的运用,很多新的突破便会出现。

(3)增加运用大脑的能力,人类比以前更易把效果提升(现在已有大量的技巧发展出来)

(4)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思想而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5)每天遇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成功快乐的因素,取舍全由个人决定。

(6)在所有事情或经验中,正面和负面的意义同时存在,把事情或经验变为绊脚石还是踏脚石,由自己决定。

(7)成功快乐的人所拥有的思想和行为能力,都是经过一个过程而培养出来的。在开始的时候,他们与其他人所具备的条件一样。

(8)有能力给自己制造出困扰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

(9)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内心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产生出来的。

(10)自己不信有能力或有可能,是使自己得不到渴求的成功快乐的最有效保证。

10.在任何一个组织里,最灵活的人最能影响大局

 

(1)灵活是指有一个以上的选择,选择便是能力。因此最灵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

(2)灵活来自减少行使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多凭观察而运用环境所提供的其他条件。

(3)灵活是使事情更快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亦是人生成功快乐的重要因素。

(4)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思想而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5)容许不同的意见和可能性,便是灵活。

(6)在一个群体中,固执使人紧张,灵活使人放松。(7)灵活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容许找出双赢的可能性(更进一步说是三赢)

(8)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弃立场)

(9)“流水是学习灵活的最好隐喻。

(10)灵活是用自己的步伐去作出转变;而固执则是在被逼的情况下作出转变。

11.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

(1)“挫败只是指出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给我们需要改变的讯号。

(2)“挫败只是在事情划上句号时才能用;欲想事情解决,即使事情仍继续下去,这二字仍不适用。

(3)“挫败是指过去的事;怎样改变做法是指向未来。

(4)挫败是过去的经验;而经验是让我们提升自信的踏脚石,因为经验是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础。

(5)每次挫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中修正行动之一。

(6)人生里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地修正而达致完善。

(7)要想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然后找出需要怎样改变。回应讯息正是保证这点。

(8)掌握了每次挫败带来的教训,每次便都变成了学习。

(9)自信不足的人,潜意识里总是在找不用干下去的借口,挫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

12.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

 

(1)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潜意识从来都不会伤害自己,只是误会地以为某行为可以满足该动机,而又不知有其他做法的可能。

(2)情绪总是给我们一份推动力,使人们想去摆脱某个环境或状况。情绪是使我们在该件事情之中有所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

(3)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同时不接受他的行为。 

(4)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到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肯让你去引导他作出改变。

(5)任何一次行为不等如一个人;一段时期不等如一生。

(6)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是两人的共同目标,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

(7)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