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播出《小崔说事》对红枫中心理事长王行娟女士的专访,讲述了这位79岁的老人创立红枫中心、带领200多个志愿者、20年来为全国十几万妇女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感人故事。这期以“枫叶红了的时候”为题的节目播出后,红枫中心的三部咨询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来话者遍布全国甚至海外,网上在线咨询的人数也猛然增多。急切期望获得帮助的人们汇成了一股心理咨询的浪潮,让守在电话机前和网络上的志愿者们在劳累的同时,也深感欣慰和自豪。这期节目的播出,不仅激起了海内外人们对红枫的新一轮关注,同时也深深打动了他们,让不少人看到了人生的新希望。
热线被打爆,许多人愿加盟红枫
从2月23日周一早上开始,中心的三部电话几乎被打爆,来电记录现实,当天打来的电话人次多达200多个,但能够幸运地被咨询员接听的只有50多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帮助,中心第二天决定增加咨询时间和志愿者,三条热线在上、下午和晚上三个时段全部开放,由平时的每天三线累计开放21小时,增加到30小时,9个咨询员轮番上阵,一刻不停歇地接听电话。从2月23日—2月28日一周,红枫热线的咨询员共接听了359个电话,几乎等同于平时一个月的接听量。但即便如此,每天仍有大约150多咨询者无法打通电话。
与此同时,红枫的网上咨询也空前火爆,红枫中心网站的浏览量陡然增多,网上的在线咨询、两个QQ和一个MSN的专线咨询量也比平时增加了三倍,上周一全天,仅QQ上就涌进50多个咨询者,让咨询员深感压力。那些没能及时获得网上咨询的网友以在线上留言和给咨询信箱发邮件的方式,希望得到回复,现在每天的网上留言有四五十条,咨询邮件有一二十封。但限于人手,这些留言和咨询信难以给予及时回复。
那些看了《小崔说事》之后打来电话的咨询者,都对红枫热线表达了极大的信任。有的说,看了节目,想跟你们说说心里的痛苦;有的急切地要求咨询员指点迷津;有的希望能当面咨询。令人感动的是,还有不少人希望成为红枫的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甚至有人表示即刻要到北京来面见红枫负责人。还有一部分人不是咨询自己的问题,而是代朋友、代母亲、代妹妹、代女儿甚至代女婿咨询,希望咨询员能给出良方,解除家人的心理烦恼和婚姻家庭问题。
《小崔说事》带来的红枫效应也扩展到了海外,远在美国、新加坡的海外华人也打来越洋电话寻求心理支持,一名在美国上高中的留学生通过国内母亲的电话预约,做了专家咨询。
还有一些看了节目的观众,深为王行娟女士创办红枫事业的不平凡经历所感动,不仅在热线电话里对这位年近80还在为公益事业奔波的老人表示敬意,有的还专程从外地来到红枫,当面表达她们由此获得的人生启迪和重新找到个人成长、事业发展方向的激动之情,并希望获得红枫进一步的支持。一位独自养大孩子的单身母亲,在下岗失业的困境中觉得人生非常灰暗,王行娟女士奋斗不息的人生精神让她非常感动,她说,自己好像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明白了自己的人生该往哪里走,渴望成为红枫的志愿者,和姐妹们相互扶持,努力获得个人的成长。另一位50多岁的女企业家,正面临重新创业的选择,王行娟女士开创的红枫事业让她觉得自己找到了今后事业发展的方向,加盟红枫成为她的心愿。
红枫负责人的回应
对从上周一持续至今的心理咨询热潮,王行娟女士表示,非常感谢大家对红枫的信任,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提供让大家满意的服务,回报大众的信任。不过,限于财力和人力,红枫目前还无法马上扩展热线,满足所有咨询者的需求。她因此呼吁有爱心的企业家、个人和社会各方能够进一步关注红枫的公益事业,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红枫获得帮助。
对《小崔说事》播出后引发的咨询拥堵和许多人想成为红枫志愿者的问题,红枫中心主任徐英表示,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一时打不进电话的咨询者可以多拨几次,或过几天再拨;通过网络咨询的,因为咨询员要同时应对几十个咨询者,可能力有不逮,希望大家谅解;对在线留言和来信咨询的,我们会尽力组织志愿者尽快回复,希望大家耐心等待;那些希望成为红枫志愿者的,可以留意我们近期将会发布的网上招募志愿者的通知。
针对那些代人咨询的来话者,红枫的咨询专家提醒大家,心理问题和婚姻家庭等问题,最好让当事人亲自来电,以便更有效地获得帮助。如果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可以预约面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