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3日,方舟家庭中心迎来了她的一批小客人——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04级硕士生班的7位同学,今天,他们将以 “日常生活中亲子沟通”为话题,与方舟会员畅谈成长。
几句简单的自我介绍,即诚恳又幽默,一下子拉进了小朋友与大朋友之间的距离。从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这7位同学来自社会学、女性学、社会工作三个不同的专业,都有过丰富的实习或工作经历。他们对非政府组织和志愿服务有着高度的认同,同时也对这项事业充满了热情和期望,这无疑令我们凭添了几分欣喜。
话题从一位会员向大家倾诉苦恼开始。她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从事了30几年的教育工作,目前退休从老家来北京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儿子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是独生子,从小就极为溺爱,现在在北京有很好的工作。本打算来京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安享天伦,谁知儿子和媳妇却对她极为不尊重,因为喝酒、带孩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频频发生冲突,甚至把她从100多平的房子里赶出(这房子是她交的首付),蜗居在儿子过去的单身宿舍里,因为吵架他们已经三个月没有讲话了。这位会员很希望和儿子建立起和谐的沟通关系,同时也希望大家可以帮她分析一下,为什么儿子会以这种方式来对待她,她应该怎么解脱出来,再这样下去她的精神会崩溃的。
大家首先表达了对她的理解和安慰,然后提出正是由于她对于孩子的溺爱和百依百顺,以及一直以教育者的身份和儿子沟通,而不是以母亲的身份去了解儿子真实的想法和苦恼,才造成了现在这种不正常的沟通方式。一方面,她应该尝试着从儿子的角度出发,感受他的压力,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需要什么,而忽略了儿子表达情感的方法;同时,可以多参加一些娱乐、健身活动,多和同龄人谈心,充实自己的日常生活,努力从亲子关系的阴影中走出,放松精神、释放忧郁、宣泄情绪,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更多地关注自己、爱自己,才能获得健康舒心的生活。
北大的同学们也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军同学过去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他表示自己很能理解学理科的人不太关注人际交往以及不爱表达真实感情的特点,因为他们的学业压力大,工作任务复杂繁重,但又不愿表达自己的郁闷,所以会在沟通上产生一定问题。希望这位妈妈可以和儿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坦诚双方的想法;赖小乐同学已经结婚,并且和自己的公婆住在一起,她认为公婆和媳妇之间的相处最难,但是也有一些好的经验,比如相互之间的迁就和包容。另外,再和谐的相处也是有底限的,子女有困难父母是一定会给予帮助的,但是不是一味地满足,一旦超过了相处的底限,就应该向子女明确表示很难再继续支持,而是要靠他们自己;李若愚同学也提出,父母和子女既要保持亲密的关系,也要确保相互之间的独立,沟通是最重要的,彼此都应该了解对方的需要和感受;曾宪才同学觉得,在语言难以表达内心感受时,用文字可能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不妨给孩子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告诉他父母的感受和希望,这对于不善于用语言进行情感沟通的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交流方法。会员们对他们的看法表示认同,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自己与子女相处以及保持良好心态的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共同分享和交流。
此时,又一位会员提出,自己的孩子现在面临高考,应该是学习很紧张的时候,但总觉得孩子过于放松,没什么紧迫感,自己很为孩子着急而他却无所谓。她很担心孩子将来的前途,也怕自己一把年纪了却还要养活没工作的子女。这一想法引起了很多会员的共鸣,他们都觉得现在养儿防老难,儿女不体谅父母,不够孝顺。对于这一问题,同学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自己对于儿女和父母关系的看法。许英康同学认为,城市里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但是他们有魄力有勇气,独立意识强,一旦下定决心就会百折不挠,父母应该看到这一点。现在社会处于转型期,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将来的趋势应该是父母和成年孩子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对方的生活,必要的时候联络和沟通,但决不可能是互相依靠的传统模式。老年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过多地寄希望于儿女的照顾和所谓的“回报”,不可能也不现实。这一观点引起了会员们的热烈讨论,很多人笑谈已经做好了“牺牲”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准备,儿孙自有儿孙福,应该放宽心过自己的日子,让孩子们去开创他们的天地;崔佳和王军两位同学表示,儿女心中其实有自己的目标和准备,只是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他们不会轻易向父母表露,希望家长可以给孩子更多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提出过高的目标要求他们必须作到。张惠老师也提出不切实际地给子女制定目标,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压力,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并且善于观察和适应孩子表达对父母感情的种种方式;唐蕊同学提出,父母在子女成长的不同阶段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应该把握好角色的转变和对新角色的适应,在适当的时候,如子女恋爱、结婚、生子等不同情况下,掌握好新旧角色之间的过渡,逐渐让出子女生活舞台的主角地位,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去走自己的路。会员们对这些看法也给予了积极回应,座谈气氛异常热烈。
持续了三个小时的座谈逐渐接近了尾声,张惠老师代表方舟会员表达了对于同学们的感谢,他们的话让家长们有机会了解到年轻人对父母的期望和情感表达,这对于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唐蕊同学则代表北大同学们总结了这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认为这样的交流对年轻人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一方面他们表达了自己对父母和希望和对新时期亲子关系的看法,同时也了解了和自己父母同龄人的感受,这对他们来说,也有利于和自己父母更好的沟通以及体验更为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经历,有助于他们人格的发展和自我的成长。最后,她将一个印有北大未名湖博雅塔图案的精致瓷盘赠送给方舟,以此纪念这次活动并寄新的希望于今后的合作。
“爱在你身边”,北大学子和方舟会员在这次活动中敞开心扉,共话成长,相信在今后每一天,他们都会以更平和、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以更开放、坦诚的态度搭建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桥梁,感受到爱在身边的温馨和愉悦!
撰稿人:北大实习生--唐蕊
2005年11月15日